【摘 要】
:
细菌内毒素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临床输液反应的直接诱因之一,可引起发热、寒战,少数伴有呕吐、发绀等症状,甚至危及其生命.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停止输
【机 构】
:
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药剂科,福建漳州,36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内毒素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临床输液反应的直接诱因之一,可引起发热、寒战,少数伴有呕吐、发绀等症状,甚至危及其生命.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1].一般认为,发热反应的热原是指药物被细菌内毒素污染,或在输注过程中污染内毒素等所致,因此,有必要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剩余输液进行细菌内毒素限值检查.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四逆散干预创伤后应激及睡眠障碍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均分为5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于应激造模前1 h,实验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
机械通气是心肺复苏(CPR)过程中替代人工通气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搏骤停(CA)患者的救治中。然而,目前对于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有效性的评估,通气过程中的最佳吸入氧浓度(FiO2)、潮气量(VT)、通气频率以及通气模式等参数的设置仍存在争议,对于正压通气的利弊也尚无定论。通过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推荐CPR过程中机械通气可暂时采用容量控制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选择小VT(6~7 m
目的将循证护理概念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难置胃管的实践中,介绍自制导引器的使用方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0例建立人工气道难置胃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策略,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临床证据,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应用喉镜直视下自制导引器置入胃管。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采用喉镜直视下直接放置胃管的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