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巯基化合物包括谷胱甘肽和其他抗氧化活性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布在视网膜不同的细胞层中,是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糖尿病可致视网膜的抗氧化反应受到明显影响,测定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来探讨其抗氧化治疗的作用.目的 探讨肌肽、阿司匹林滴眼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的影响.方法 10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0只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76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肌肽组、阿司匹林组及联合组,每组19只.各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给予缓冲液、质量分数1%肌肽、质量分数0.05%阿司匹林、1%肌肽+0.05%阿司匹林点双眼,每只眼点2滴,每日2次,共8周;正常对照组不给药.给药第8周时处死所有大鼠,取各组大鼠视网膜制成组织匀浆,根据DTNB的原理,在25℃、412 nm的吸收峰处用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通过比色法测定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明显减轻,联合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他组大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模型组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90.35±46.62)mg/gprot,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02.77±53.49)mg/gprot;肌肽组为(378.40±165.06)mg/gprot,阿司匹林组为(351.88±211.62)mg/gpro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巯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66.972±50.287)mg/gprot,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肽、阿司匹林可稳定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还原型巯基化合物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但二者联合使用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肌肽和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摘 要】
:
背景 巯基化合物包括谷胱甘肽和其他抗氧化活性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布在视网膜不同的细胞层中,是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糖尿病可致视网膜的抗氧化反应受到明显影响,测定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来探讨其抗氧化治疗的作用.目的 探讨肌肽、阿司匹林滴眼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巯基化合物的影响.方法 10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0只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
【机 构】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眼科,北京,100039,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出 处】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1年29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背景 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 对比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 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
阐述涤纶中空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性能的变化,并讨论了纤维聚集态结构与中空纤维特有的膨松性、回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后加工过程中,随着拉伸进行,纤维取向越大,潜在卷曲展现越充
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相机本身,还是图像软件处理系统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样就提升了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农业也在逐步智能化标准化发展。高
背景 干眼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在于眼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干眼的关系尚待证实. 目的 检测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中IL-6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患者、非Sj(o)gren综合征(NSS)患者各20例20眼,另收集健康志愿者20人20眼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接受干眼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
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是实现大型不可移动类废旧零件表面疲劳层高效低成本去除的一种新方法,对实现装备关键零件的再制造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不同放电间隙下的电加工放电状态
业师赵和平是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对导师临床常用的有效对药择其一
背景高度近视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尚未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最近报道了一个新加坡人高度近视新的易感位点,CTNND2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12716080和rs6885224)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