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地震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很广,甚至央视的赈灾晚会上主持人还流着泪讲述这个故事:
故事说,一个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撑出一个空间,保住了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儿子的生命,并且留下一个感人至深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但是不得不说,漏洞太多了,根本经不起推敲。
第一,如有些人指出的一样,这个故事缺少时间、地点、人名,缺少后续报道,没有孩子的特写照片,没有短信的画面,没有努力为孩子找亲人,而缺少这些是极其不符合新闻规律的。
既然有如此感人的故事,那记者肯定进行深入采访,关于孩子后来情况的报道会不绝于耳。如此好的新闻题材,居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你当新闻媒体是吃白饭的?
第二,如果真有这个故事,如果这个母亲真的留下短信,那么她多半会在短信里写上孩子的信息、孩子其他亲人的信息,以便人们为孩子找到亲人,怎么可能在生死关头去煽情?因为孩子太小,短信是留给救援的人看的。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用词也不像四川人的语言,极像某些闭门造车的记者,或者某些躲在电脑后面自我陶醉的小白领编的,用来感动自己和别人。
第三,很多人不愿质疑这则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因为他们生怕那则新闻是假的,让他们少了一份感动,所以拼命去阻挡质疑。
在这次大地震中,有太多太多感人的事迹,完全不需要去编造新闻。
如前所述,这则故事有很多不符合生活常理、不符合新闻规律的地方。如果记者坚持认为是真实的,恳请进行全面报道。
另:在一系列新闻中,唯独这个故事没有人名、具体的地点、时间和后续报道。
记者居然不为手机的短信拍照,这是不合格的记者。
最早看到的媒体报道,是山西青年报16号的报道:“昨日,在百度等多个论坛社区里,一条母亲留给孩子最后的短信的帖子,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湿了眼眶。”
很明显,山西青年报没有说是哪个媒体、哪个记者报道的,而说的是在论坛社区里出现了这个故事。
如果真的是最早出现在媒体,很奇怪,别的媒体为什么不说“某某媒体报道”?
故事说,一个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撑出一个空间,保住了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儿子的生命,并且留下一个感人至深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但是不得不说,漏洞太多了,根本经不起推敲。
第一,如有些人指出的一样,这个故事缺少时间、地点、人名,缺少后续报道,没有孩子的特写照片,没有短信的画面,没有努力为孩子找亲人,而缺少这些是极其不符合新闻规律的。
既然有如此感人的故事,那记者肯定进行深入采访,关于孩子后来情况的报道会不绝于耳。如此好的新闻题材,居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你当新闻媒体是吃白饭的?
第二,如果真有这个故事,如果这个母亲真的留下短信,那么她多半会在短信里写上孩子的信息、孩子其他亲人的信息,以便人们为孩子找到亲人,怎么可能在生死关头去煽情?因为孩子太小,短信是留给救援的人看的。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用词也不像四川人的语言,极像某些闭门造车的记者,或者某些躲在电脑后面自我陶醉的小白领编的,用来感动自己和别人。
第三,很多人不愿质疑这则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因为他们生怕那则新闻是假的,让他们少了一份感动,所以拼命去阻挡质疑。
在这次大地震中,有太多太多感人的事迹,完全不需要去编造新闻。
如前所述,这则故事有很多不符合生活常理、不符合新闻规律的地方。如果记者坚持认为是真实的,恳请进行全面报道。
另:在一系列新闻中,唯独这个故事没有人名、具体的地点、时间和后续报道。
记者居然不为手机的短信拍照,这是不合格的记者。
最早看到的媒体报道,是山西青年报16号的报道:“昨日,在百度等多个论坛社区里,一条母亲留给孩子最后的短信的帖子,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湿了眼眶。”
很明显,山西青年报没有说是哪个媒体、哪个记者报道的,而说的是在论坛社区里出现了这个故事。
如果真的是最早出现在媒体,很奇怪,别的媒体为什么不说“某某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