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浅析软岩巷道矿压显现的基本特点、锚网索和钢筋梯联合支护的作用与原理、支护方式及参数选择、施工支护工艺及总体效果评价。
[关键词]煤矿井巷;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84-01
矿井开采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井巷岩体压力也在逐步加大,受力环境更加复杂。当施工永久性大断面巷道时,传统的支护理论与方式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必须应用现代支护理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就能保证破碎岩石巷道得到有效的支护。
1 软岩巷道矿压显现的基本特点
①巷道矿压显现随埋深的增加而加大。此时一般围岩应力小于围岩强度,若采用锚网喷支护,巷道维护效果就好。②地质构造不同,岩层的岩性与矿压显现也不同。受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的围岩压力也加大,变形加快;断层破碎带的围岩离散、松软,巷道易发生冒顶、片帮。③巷道掘进后初始来压较快、应力较大。巷道开掘后应力重新分布,岩石极限抗压强度降低,围岩易变形破坏。④软岩巷道受采动及邻近巷道的掘进与维修的影响,其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加快。⑤因巷道断面及形状不同,其矿压显现也不同。断面越大,所揭露出来的构造弱面越多,矿压显现越明显。同样,巷道曲面率越小,巷道显现越明显。软岩巷道常采用圆形或椭圆形断面,就是因为其断面自承结构合理,矿压显现相对较小,所以有利于保持巷道稳定。
2 锚索网和钢筋梯联合支护的作用与原理
由于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在围岩中形成一定厚度均匀压力连续压缩带,从而能保持自身稳定,又能承受地压,阻止上部围岩松动变形;当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能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增强围岩稳定,并起到柔性支护结构;钢筋网和钢筋梯的使用,也可以增强支护的整体性,并起到桁架支承作用。应用锚索控制围岩松动向深部扩展,采用联合支护就是利用围岩自身的受力特点,来提高围岩自身支承能力和外部支承能力,促进围岩提早形成稳定状态,并尽量限制松动圈扩展的。
3 支护方式及参数选择
针对软岩巷道的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支护及U29型钢棚、锚、网、喷联合支护等形式比较有效,但对于巷道多次返修变形严重,松动圈变大的情况,若仍采用该支护方式,则也会存在以下问题:①因围岩松动圈增大,围岩整体性差,支护结构对改善围岩承载能力的作用显著减小。②支护体本身的支护强度无法抵抗作用于其上的围岩应力,会导致巷道再度变形和破坏,对长期稳定不利。③工序和劳动组织复杂,维修工作量大,占用工期长,影响正常生产。1)支护方式选择。巷断面大、服务年限长的,选择好正确的支护方式能保证将来安全使用。传统支护方式:①锚喷临时支护与混凝土砌碹永久支护的联合支护。②可缩性U型钢棚与喷碹联合支护。第一种由于巷道变形压力持续作用时间长,混凝土易开裂冒落,且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中掘进与支护作业相互影响,工作面与砌碹支护之间要做临时支护,进度慢,工序复杂,工资费用高,材料消耗多。第二种支护由于断面大,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小,且容易造成抽顶,支架易变形,巷道维修费用高。因此,现实中常采用锚索网、钢筋梯联合支护。2)支护参数选择。如某处锚杆选用ф2Omm左旋螺纹钢锚杆,根据加固拱原理,可确定锚杆系数。①锚杆长度(锚杆规格型号为GM20/2400、材质为无纵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金属杆体):L=N(1.1+B/10)=1.2×(1.1+ 4.8/10)=1.85;②锚杆间距(800×800mm):D≤0.5L=0.5×1.85=0.92(B为巷道跨度,m;N为围岩稳定性系数—IV类围岩取1.1、V类围岩取1.2);锚杆长度2.0m,间、排距1.0m。③锚索间、排距的确定:Sa=3(δa)/4a2rk(式中:δa为为单根锚索超极限破断力,kN,取260;a为巷道宽度,m;r为为上覆岩层平均容重,Kn/m3,取25.3;k为安全系数,取2)。通过计算,确定锚索为15.24mm钢绞线,长度根据围岩性质为5~8m,锚索排距为2.0m,每排两根锚索,其托盘采用工字钢制成,长0.8m。钢筋网(Φ6.0mmm圆钢编焊,规格2600×950mm,网孔150×150mm)选择规格1.2×2m,网眼50×50mm,钢筋直径4mm,钢筋梯选用ф=12mm圆钢制成。425#水泥、矸石作骨料,5mm以下矸石作细料,5~16mm矸石作粗骨料。水泥与矸石按1:4配比,水灰比0.45,混凝土标号达到200#,最终喷碹厚度为150mm。锚固剂选择聚脂树酯锚固剂,选用快速和中速两种。锚索锚固剂直径为23mm,锚杆锚固剂为25mm。锚索或锚杆使用2个锚固药卷时,眼底用快速锚固剂,外侧使用中速锚固剂即可。
4 施工支护工艺
1)锚网喷支护。对巷道破坏段在全断面刷帮挑顶后,先进行初喷,喷厚30~50mm,再打安树脂锚固的螺纹钢锚杆和金属网。螺纹钢锚杆采用单向左旋无纵筋螺纹钢制作,锚杆规格(同前)520×1800mm。采用2卷型号为Z2950树脂药卷锚固(锚固力100kN以上)。锚杆间排距700×700mm,矩形排列。金属网(同前)可用10#铁丝编织成菱形网。用8mm钢板制作的半球形托盘(锚杆用200×200mm型托盘)和高强度螺母固定锚杆并压紧网子。2)内注浆锚杆的安装与支护。初喷和锚网支护后,布置端锚内注浆锚杆(间距1400×1400mm),为螺纹钢锚杆间排距的两倍,树脂端锚。注浆锚杆安好后进行喷浆,喷浆层盖严原螺纹锚杆和金属网,保证内注浆锚杆的孔口外露30~50 mm,最后利用内注浆锚杆进行注浆加固围岩,并安装锚杆托盘。注浆材料采用单一水泥浆,浆液水灰比为0.8~1.0,注浆压力1.5~2.0MPa。3)工艺质量要求。喷浆时要注意断面的成型并规整;打安螺纹钢锚杆要牢固可靠,达到规定锚固力;锚杆托板紧压金属网,并贴近岩帮,以产生足够支撑力,最好用机械方式紧固螺母;巷道底脚锚杆要比其它锚杆长200~400mm,为保证支护效果,底脚处要保证喷网层超过底板处100~200mm,与底板喷射混凝土层紧密结合,以避免底脚注浆时从底板处跑浆;注浆自上而下,由帮到顶;浆液配制必须按规定的水灰比,事前过滤,注浆后待浆液凝固达到一定强度时及时安装锚杆托盘。
5 总体效果评价
①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因注浆可滞后于锚网喷,既不影正常使用,又可缩短工期,节省材料。②巷道帮、顶底板移近量小。其支护技术方法可行,工艺合理,效果显著。③松软破碎软岩,长期蠕变,注浆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应力结构,增加了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提高了整体性和抗压强度,再加上高强度锚杆支护,使锚杆与注浆形成一体,互为保证,可有效阻止深部围岩进一步软化和支护结构的挤压错动作用,有利于保证长期稳定。④要采用合适的支护方案,必须根据围岩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应力条件及巷道底鼓的程度,再加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最佳支护方案。
6 结论
①提高巷道成形质量,关键是要减轻爆破时围岩的松动破坏,减少支护工作难度。缩短围岩暴露时间,爆破后要刷大断面,按光面爆破控制好周边轮廓及围岩松动范围,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改善支杆受力状态,提高支护效果。②因受围岩稳定的限制和采用中深孔爆破循环进度过大,极易产生片帮、抽冒顶问题,难以实施联合支护,钢筋网规格要满足循环作业,并及时锚喷支护。③锚喷网+钢筋梯+锚索支护技术具有较好的支护作用,又发展前景,并能实现施工安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明.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在修复软岩巷道中的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3:29-30.
[关键词]煤矿井巷;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84-01
矿井开采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井巷岩体压力也在逐步加大,受力环境更加复杂。当施工永久性大断面巷道时,传统的支护理论与方式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必须应用现代支护理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就能保证破碎岩石巷道得到有效的支护。
1 软岩巷道矿压显现的基本特点
①巷道矿压显现随埋深的增加而加大。此时一般围岩应力小于围岩强度,若采用锚网喷支护,巷道维护效果就好。②地质构造不同,岩层的岩性与矿压显现也不同。受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的围岩压力也加大,变形加快;断层破碎带的围岩离散、松软,巷道易发生冒顶、片帮。③巷道掘进后初始来压较快、应力较大。巷道开掘后应力重新分布,岩石极限抗压强度降低,围岩易变形破坏。④软岩巷道受采动及邻近巷道的掘进与维修的影响,其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加快。⑤因巷道断面及形状不同,其矿压显现也不同。断面越大,所揭露出来的构造弱面越多,矿压显现越明显。同样,巷道曲面率越小,巷道显现越明显。软岩巷道常采用圆形或椭圆形断面,就是因为其断面自承结构合理,矿压显现相对较小,所以有利于保持巷道稳定。
2 锚索网和钢筋梯联合支护的作用与原理
由于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在围岩中形成一定厚度均匀压力连续压缩带,从而能保持自身稳定,又能承受地压,阻止上部围岩松动变形;当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能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增强围岩稳定,并起到柔性支护结构;钢筋网和钢筋梯的使用,也可以增强支护的整体性,并起到桁架支承作用。应用锚索控制围岩松动向深部扩展,采用联合支护就是利用围岩自身的受力特点,来提高围岩自身支承能力和外部支承能力,促进围岩提早形成稳定状态,并尽量限制松动圈扩展的。
3 支护方式及参数选择
针对软岩巷道的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支护及U29型钢棚、锚、网、喷联合支护等形式比较有效,但对于巷道多次返修变形严重,松动圈变大的情况,若仍采用该支护方式,则也会存在以下问题:①因围岩松动圈增大,围岩整体性差,支护结构对改善围岩承载能力的作用显著减小。②支护体本身的支护强度无法抵抗作用于其上的围岩应力,会导致巷道再度变形和破坏,对长期稳定不利。③工序和劳动组织复杂,维修工作量大,占用工期长,影响正常生产。1)支护方式选择。巷断面大、服务年限长的,选择好正确的支护方式能保证将来安全使用。传统支护方式:①锚喷临时支护与混凝土砌碹永久支护的联合支护。②可缩性U型钢棚与喷碹联合支护。第一种由于巷道变形压力持续作用时间长,混凝土易开裂冒落,且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中掘进与支护作业相互影响,工作面与砌碹支护之间要做临时支护,进度慢,工序复杂,工资费用高,材料消耗多。第二种支护由于断面大,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小,且容易造成抽顶,支架易变形,巷道维修费用高。因此,现实中常采用锚索网、钢筋梯联合支护。2)支护参数选择。如某处锚杆选用ф2Omm左旋螺纹钢锚杆,根据加固拱原理,可确定锚杆系数。①锚杆长度(锚杆规格型号为GM20/2400、材质为无纵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金属杆体):L=N(1.1+B/10)=1.2×(1.1+ 4.8/10)=1.85;②锚杆间距(800×800mm):D≤0.5L=0.5×1.85=0.92(B为巷道跨度,m;N为围岩稳定性系数—IV类围岩取1.1、V类围岩取1.2);锚杆长度2.0m,间、排距1.0m。③锚索间、排距的确定:Sa=3(δa)/4a2rk(式中:δa为为单根锚索超极限破断力,kN,取260;a为巷道宽度,m;r为为上覆岩层平均容重,Kn/m3,取25.3;k为安全系数,取2)。通过计算,确定锚索为15.24mm钢绞线,长度根据围岩性质为5~8m,锚索排距为2.0m,每排两根锚索,其托盘采用工字钢制成,长0.8m。钢筋网(Φ6.0mmm圆钢编焊,规格2600×950mm,网孔150×150mm)选择规格1.2×2m,网眼50×50mm,钢筋直径4mm,钢筋梯选用ф=12mm圆钢制成。425#水泥、矸石作骨料,5mm以下矸石作细料,5~16mm矸石作粗骨料。水泥与矸石按1:4配比,水灰比0.45,混凝土标号达到200#,最终喷碹厚度为150mm。锚固剂选择聚脂树酯锚固剂,选用快速和中速两种。锚索锚固剂直径为23mm,锚杆锚固剂为25mm。锚索或锚杆使用2个锚固药卷时,眼底用快速锚固剂,外侧使用中速锚固剂即可。
4 施工支护工艺
1)锚网喷支护。对巷道破坏段在全断面刷帮挑顶后,先进行初喷,喷厚30~50mm,再打安树脂锚固的螺纹钢锚杆和金属网。螺纹钢锚杆采用单向左旋无纵筋螺纹钢制作,锚杆规格(同前)520×1800mm。采用2卷型号为Z2950树脂药卷锚固(锚固力100kN以上)。锚杆间排距700×700mm,矩形排列。金属网(同前)可用10#铁丝编织成菱形网。用8mm钢板制作的半球形托盘(锚杆用200×200mm型托盘)和高强度螺母固定锚杆并压紧网子。2)内注浆锚杆的安装与支护。初喷和锚网支护后,布置端锚内注浆锚杆(间距1400×1400mm),为螺纹钢锚杆间排距的两倍,树脂端锚。注浆锚杆安好后进行喷浆,喷浆层盖严原螺纹锚杆和金属网,保证内注浆锚杆的孔口外露30~50 mm,最后利用内注浆锚杆进行注浆加固围岩,并安装锚杆托盘。注浆材料采用单一水泥浆,浆液水灰比为0.8~1.0,注浆压力1.5~2.0MPa。3)工艺质量要求。喷浆时要注意断面的成型并规整;打安螺纹钢锚杆要牢固可靠,达到规定锚固力;锚杆托板紧压金属网,并贴近岩帮,以产生足够支撑力,最好用机械方式紧固螺母;巷道底脚锚杆要比其它锚杆长200~400mm,为保证支护效果,底脚处要保证喷网层超过底板处100~200mm,与底板喷射混凝土层紧密结合,以避免底脚注浆时从底板处跑浆;注浆自上而下,由帮到顶;浆液配制必须按规定的水灰比,事前过滤,注浆后待浆液凝固达到一定强度时及时安装锚杆托盘。
5 总体效果评价
①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因注浆可滞后于锚网喷,既不影正常使用,又可缩短工期,节省材料。②巷道帮、顶底板移近量小。其支护技术方法可行,工艺合理,效果显著。③松软破碎软岩,长期蠕变,注浆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应力结构,增加了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提高了整体性和抗压强度,再加上高强度锚杆支护,使锚杆与注浆形成一体,互为保证,可有效阻止深部围岩进一步软化和支护结构的挤压错动作用,有利于保证长期稳定。④要采用合适的支护方案,必须根据围岩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应力条件及巷道底鼓的程度,再加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最佳支护方案。
6 结论
①提高巷道成形质量,关键是要减轻爆破时围岩的松动破坏,减少支护工作难度。缩短围岩暴露时间,爆破后要刷大断面,按光面爆破控制好周边轮廓及围岩松动范围,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改善支杆受力状态,提高支护效果。②因受围岩稳定的限制和采用中深孔爆破循环进度过大,极易产生片帮、抽冒顶问题,难以实施联合支护,钢筋网规格要满足循环作业,并及时锚喷支护。③锚喷网+钢筋梯+锚索支护技术具有较好的支护作用,又发展前景,并能实现施工安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明.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在修复软岩巷道中的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