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偏远山区的教学工作与城区相比有所不同,山区农村学生年纪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而且由于山区农村家长大量外出务工,经济条件落后,绝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则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等亲属隔代抚养,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使他们在幼年就缺少父爱和母爱,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这些都应该是班主任关心。因此,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山区 小学 班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67-01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山区小学学生部分素质偏低,并且多数属于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点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学习上也难以提高,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作为班主任,扮演着双重角色,即一线教师和一线管理者,如何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偏远山区小学教学的现状
我乡人口四万多,小学在校生三千人,留守儿童80%,留守问题层出不穷,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一)办学条件简陋
国家非常重视偏远山区小学学生的教育问题,加大了对偏远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教学环境,许多偏远山区小学都更新了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丰富了教学资源。但是,对于改变偏远地区小学教学条件来说,这些资助只是杯水车薪。虽然这些小学都使用了较为齐备的教学设施,但由于这些设施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损耗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授课教师和专业技术维修人员,致使偏远山区小学无法很好地使用这些设备,影响正常的教学。
(二)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乡离市里最远,因此成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近几年每年都有几个教育精英外调或改行,成为名副其实的跳板。老师们的培训机会比较少,知识更新慢。
(三)班主任管理的方式方法单一
如今,我校依旧采用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即“权威式的管理方式,老师就是权威”这种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让很多老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使用同一种单一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从单一的出勤率、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违纪情况、成绩等级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这种固定的、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们只能在老师规定好了的范围中学习、生活、成长,这就导致了学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老师严重忽略了学生们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
长时间以来,因为在培养学生目标上所产生的各种差异,受到片面的、只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小学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出现片面认识,他们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纪律以及卫生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在这种相对而言极为片面的管理模式下,小学生们只好盲目顺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们到了高年级之后,独立性不断增强,班主任过于严厉的言辞让他们不断产生逆反心理。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像这种严重忽略学生情感的管理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导致到最后,学校培养出来的要么是“顺从型学生”,要么是“叛逆型学生”,那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则少之又少。
二、优化山区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班主任自身要提高内在的素养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佩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配合的。
(二)全面了解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管理
山区农村的孩子具有特殊性,他们父母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便外出了。可以说,他们童年是有所缺失的,由于他们家庭一般相距较远,并且离学校也遥远,这都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近年来山区农村优秀教师不断外调,加上学校条件差、设施落后,学生和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可以说山区农村班主任工作并不好做。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地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管理起来才能有方向。
(三)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笔者自当班主任以来,曾经采用过很多管理模式,其中既有“班长负责制”,也有“值日生负责制”,不一而足,通过经常尝试和实践,发现其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诸如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重复管理等诸多弊端。由此,笔者尝试了“组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模式,除保留必需的班委外,将全班分为8组(视具体情况而定),8个组长各自管理自己辖区的学生,包括:收发作业本(避免丢失)、纪律监督(范围小,便于管理)、考勤、帮扶等一系列职责。然后在他们中选取值日生,轮流值日,监督组长。所有班干部又接受每个同学的监督,这样一来,很多之前出现的弊端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当然,无论什么管理模式,都不是为了“处罚”而设立的,我们的爱要始终贯彻教育的全过程。以说服的教育为主,“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适当处罚只是一种方式,它可以教育孩子们,人犯了错就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督促他们今后改正。
(四)帮助贫困学生,走出贫困阴影
在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免不了接触家庭贫困的学生,于是我常常用一句话来教育我的学生:“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一颗懒惰的心。”这样激励他们去战胜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培养人才,更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多元化,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这就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任务,使山区的孩子在特殊的环境收获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简学竹.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
[2]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 (3)
[3]赵庭龙.浅谈复式教学中的“动”与“静”[J].时代教育,2013(8).
关键词:山区 小学 班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67-01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山区小学学生部分素质偏低,并且多数属于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点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学习上也难以提高,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作为班主任,扮演着双重角色,即一线教师和一线管理者,如何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偏远山区小学教学的现状
我乡人口四万多,小学在校生三千人,留守儿童80%,留守问题层出不穷,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一)办学条件简陋
国家非常重视偏远山区小学学生的教育问题,加大了对偏远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教学环境,许多偏远山区小学都更新了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丰富了教学资源。但是,对于改变偏远地区小学教学条件来说,这些资助只是杯水车薪。虽然这些小学都使用了较为齐备的教学设施,但由于这些设施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损耗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授课教师和专业技术维修人员,致使偏远山区小学无法很好地使用这些设备,影响正常的教学。
(二)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乡离市里最远,因此成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近几年每年都有几个教育精英外调或改行,成为名副其实的跳板。老师们的培训机会比较少,知识更新慢。
(三)班主任管理的方式方法单一
如今,我校依旧采用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即“权威式的管理方式,老师就是权威”这种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让很多老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使用同一种单一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从单一的出勤率、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违纪情况、成绩等级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这种固定的、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们只能在老师规定好了的范围中学习、生活、成长,这就导致了学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老师严重忽略了学生们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
长时间以来,因为在培养学生目标上所产生的各种差异,受到片面的、只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小学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出现片面认识,他们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纪律以及卫生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在这种相对而言极为片面的管理模式下,小学生们只好盲目顺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们到了高年级之后,独立性不断增强,班主任过于严厉的言辞让他们不断产生逆反心理。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像这种严重忽略学生情感的管理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导致到最后,学校培养出来的要么是“顺从型学生”,要么是“叛逆型学生”,那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则少之又少。
二、优化山区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班主任自身要提高内在的素养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佩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配合的。
(二)全面了解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管理
山区农村的孩子具有特殊性,他们父母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便外出了。可以说,他们童年是有所缺失的,由于他们家庭一般相距较远,并且离学校也遥远,这都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近年来山区农村优秀教师不断外调,加上学校条件差、设施落后,学生和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可以说山区农村班主任工作并不好做。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地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管理起来才能有方向。
(三)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笔者自当班主任以来,曾经采用过很多管理模式,其中既有“班长负责制”,也有“值日生负责制”,不一而足,通过经常尝试和实践,发现其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诸如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重复管理等诸多弊端。由此,笔者尝试了“组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模式,除保留必需的班委外,将全班分为8组(视具体情况而定),8个组长各自管理自己辖区的学生,包括:收发作业本(避免丢失)、纪律监督(范围小,便于管理)、考勤、帮扶等一系列职责。然后在他们中选取值日生,轮流值日,监督组长。所有班干部又接受每个同学的监督,这样一来,很多之前出现的弊端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当然,无论什么管理模式,都不是为了“处罚”而设立的,我们的爱要始终贯彻教育的全过程。以说服的教育为主,“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适当处罚只是一种方式,它可以教育孩子们,人犯了错就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督促他们今后改正。
(四)帮助贫困学生,走出贫困阴影
在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免不了接触家庭贫困的学生,于是我常常用一句话来教育我的学生:“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一颗懒惰的心。”这样激励他们去战胜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培养人才,更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多元化,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这就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任务,使山区的孩子在特殊的环境收获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简学竹.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
[2]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 (3)
[3]赵庭龙.浅谈复式教学中的“动”与“静”[J].时代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