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线上展览与新媒体艺术的共生性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可预见的后疫情时代,线上展览正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文化表达方式和常态化的社会需求.新媒体艺术也正在逐步线上化,同时线上展览则通过新媒体艺术的积极作用而获得了更高更纯的艺术性.新媒体艺术与线上展览共同作为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两者之间的连接、互动,使之获得了更多更新的优势和特征.技术与艺术在线上化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以致线展本身既是艺术创作,也是艺术作品.这预示了新时代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构成了两者现实互动与未来发展共生的必要条件和可能.
其他文献
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面临新挑战,需要构建新的治理结构、搭建新的制度环境以提供支撑.本研究基于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双轮驱动的新定位,依据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基本规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根本目标,尝试构建了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治理的基本结构,即政府主导、学校自治以及行业企业和社会第三方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并进一步明晰了治理结构调整的三项主要任务.根据“结构+制度”作为完善治理体系的建设内容,提出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治理所需的关键性制度,即质量保证制度、资历框架制度、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和学
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质量保证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声誉的关键措施.关于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该涵盖的维度和要点以及现存问题形成原因的系统研究相对欠缺,且高校内部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导致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证水平参差不齐.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从业务质量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组织架构以及层级安排四个维度构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分析框架,总结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三种形态(被动保守型、稳步推进型和主动进取型)及其发展规律.从驱动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内外因素角
中国生态批评理论构建的多维性或者称为“芜杂”,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生态批评面对的“中国话语”,其内涵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式现实”和“中国式成因”,二是生态批评理论在中西对话中复杂而又独特的学术资源、思想倾向和文化根基.如果能够在这个基本事实上予以理解和包容,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生态批评理论是充满活力的、多元丰富的,也是具有生成原生自洽潜质的.换而言之,正是由于和西方不同的“中国话语”内涵,使得生态批评在中国形成了不少可以视为“原生性”“创见性”的理论构建特点,具体体现为其理论构建的基本路径
摘 要:本文以安徽省部分地区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和学生为对象,就教学情境与试题情境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虚假的试题情境对于学生的答题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教学情境与试题情境存在着差异。教学情境与试题情境在类型和作用上都有不同。教师命题中要避免虚假的试题情境,在教学中要注重连续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情境;试题情境  情境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