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习近平同志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再次向全党释放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我们要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四风”问题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如果不坚决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最终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要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的批示,针对“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做好事前强化教育,事发严厉惩处,事后警示反思,杜绝“四风”。
我们讲对党绝对忠诚,关键在一个“实”字。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多年过去,为何依旧没能消灭这一作风之弊,这首先源于形式主义天然的“保护色”。内容与形式,本身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工作总要依靠一定形式,调研摸排情况,开会传达精神,本身并没错。不过,形式永远需要内容支撑,一旦形式大于内容,甚至脱离内容,为了“形式”而“走形式”,那就成了形式主义。在形式与形式主义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这块模糊地带就是投机取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形式的丰富多样往往给人工作热火朝天之感,这加速着一些人的思想病变,与其苦干实干最终默默无闻,倒不如避重就轻,以形式的热闹花哨“脱颖而出”。形式主义之所以难根治,更因为它总是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漂亮面孔,看上去都是在紧锣密鼓地贯彻上级精神,雷厉风行地落实上级要求,其实是轰轰烈烈地走过场,层层加码搞形式,基层的同志苦不堪言,还不敢质疑。仔细分析当前“四风”问题出现的新变化,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人心中仍有市场。无论是“调研成作秀”,还是“材料出政绩”,一些地方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无论是“依葫芦画瓢”,还是搞“可视工程”,都是未被斩断的“四风”思想根子上开出的新的虚花。
早在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就深刻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并要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当前,“四风”顽疾仍有抬头,依然有人顶风违纪,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狠批“四风”新表现,就是要坚决清除这种表面政绩观,同时也就此告诫全党,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不化解矛盾,就是最大的官僚主义。要坚决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四风”问题,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绝不留情。
“四风”问题的隐蔽化、变异化,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体现了纠正“四风”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一个“实”字,道出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道出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打击形式主义是一场攻坚战。尤其是随着新局面开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待着我们去回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并且,反“四风”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消极腐朽的观念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一旦“拔草不连根”,极易“春风吹又生”,如果仅是迫于形势将之“冷藏”,那么随时可能形成反弹、出现回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化雪也非一日之功。纠治“四风”不是小病小养,而是刮骨疗毒,不能温吞含糊,必须大刀阔斧。只有锲而不舍、对症下药,从思想之源上挖出病根,从工作态度上校正纠偏,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急、所愿作为问题导向,才能真正祛除“四风”的虚火,在新时代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
担当使命。重任在肩,我们必须拿出手段和力度,而破题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评价考核、张扬实干导向。纠正“四风”,必须建立起唯实的评价方式——考核政绩时,不光看材料数据,更要实地考察,看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不光听干部的汇报,还要多听听基层的评价,多走进群众,问问他们的实际感受。以评价标尺引领作风导向,形式主义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投机取巧、敷衍了事之风才有可能渐渐止息。
做好“慎初”。习近平同志反复提及“不忘初心”,“初心”即本心,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权不为己用,以德服天下”的作风。“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初心的堤坝一旦决口,错误的行动将越走越远。很多党员干部就是没有守好作风建设的第一关,受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侵蚀,动摇了党性修养,最终给人民造成了危害,给国家带来了损失灾难,也葬送了自己。清代陈宏谋曾说:病生,始积压无病之乐。杜绝“四风”,也需要治未病,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显得尤其重要。强化党的宗旨教育。成为党的一员,就当以造福人民为念,以鞠躬尽瘁萦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清“四风”问题的根源和危害。“四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放松了理想信念坚守,放松了宗旨意识强化,放松了党性修养升华,放松了政治纪律约束。“四风”问题败坏了党风政风,严重损害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当前的形势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而更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深入群众,更需要艰苦奋斗,更需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都要坚决杜绝。
反思警示。习近平同志曾说:“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干部培养不易,如果因“四风”问题损失一个干部,则更让人心痛。因而,杜绝“四风”顽疾,必须做好警示教育。要以领导干部“四風”案件为反面教材,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从而挽救那些走在“四风”边缘的党员干部。“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通过“四风”反面教材,不断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促其引以为戒,从而纯洁党性,彻底杜绝“四风”问题。而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于所在单位的风气形成至关重要。是实事求是还是避实就虚,是全心投入还是草草应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因此,要抓好作风建设,就必须紧紧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深刻反思日常,认清工作缺失,补齐短板不足,实现自我革命,才能有效带动部属转变,让“四风”顽疾无所遁形。
关注“慎微”。古训有云:“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谨防不良作风的反弹回潮,正是抓住了微小之处见真章的“牛鼻子”。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作风建设只有注重抓细节、抓深入、见实招,才能够见成效,有实效。各级党员干部要常思己之过,常怀民之心,抓实抓细作风建设,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姿态谨慎使用手中权力,将权力的“异化”扼杀于摇篮之中,知民心,行善事,从具体问题抓起。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的10个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以点带面,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当前重点是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着力整治、抓出成效。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
我们讲对党绝对忠诚,关键在一个“实”字。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多年过去,为何依旧没能消灭这一作风之弊,这首先源于形式主义天然的“保护色”。内容与形式,本身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工作总要依靠一定形式,调研摸排情况,开会传达精神,本身并没错。不过,形式永远需要内容支撑,一旦形式大于内容,甚至脱离内容,为了“形式”而“走形式”,那就成了形式主义。在形式与形式主义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这块模糊地带就是投机取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形式的丰富多样往往给人工作热火朝天之感,这加速着一些人的思想病变,与其苦干实干最终默默无闻,倒不如避重就轻,以形式的热闹花哨“脱颖而出”。形式主义之所以难根治,更因为它总是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漂亮面孔,看上去都是在紧锣密鼓地贯彻上级精神,雷厉风行地落实上级要求,其实是轰轰烈烈地走过场,层层加码搞形式,基层的同志苦不堪言,还不敢质疑。仔细分析当前“四风”问题出现的新变化,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人心中仍有市场。无论是“调研成作秀”,还是“材料出政绩”,一些地方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无论是“依葫芦画瓢”,还是搞“可视工程”,都是未被斩断的“四风”思想根子上开出的新的虚花。
早在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就深刻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并要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当前,“四风”顽疾仍有抬头,依然有人顶风违纪,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狠批“四风”新表现,就是要坚决清除这种表面政绩观,同时也就此告诫全党,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不化解矛盾,就是最大的官僚主义。要坚决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四风”问题,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绝不留情。
“四风”问题的隐蔽化、变异化,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体现了纠正“四风”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一个“实”字,道出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道出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打击形式主义是一场攻坚战。尤其是随着新局面开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待着我们去回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并且,反“四风”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消极腐朽的观念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一旦“拔草不连根”,极易“春风吹又生”,如果仅是迫于形势将之“冷藏”,那么随时可能形成反弹、出现回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化雪也非一日之功。纠治“四风”不是小病小养,而是刮骨疗毒,不能温吞含糊,必须大刀阔斧。只有锲而不舍、对症下药,从思想之源上挖出病根,从工作态度上校正纠偏,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急、所愿作为问题导向,才能真正祛除“四风”的虚火,在新时代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
担当使命。重任在肩,我们必须拿出手段和力度,而破题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评价考核、张扬实干导向。纠正“四风”,必须建立起唯实的评价方式——考核政绩时,不光看材料数据,更要实地考察,看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不光听干部的汇报,还要多听听基层的评价,多走进群众,问问他们的实际感受。以评价标尺引领作风导向,形式主义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投机取巧、敷衍了事之风才有可能渐渐止息。
做好“慎初”。习近平同志反复提及“不忘初心”,“初心”即本心,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权不为己用,以德服天下”的作风。“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初心的堤坝一旦决口,错误的行动将越走越远。很多党员干部就是没有守好作风建设的第一关,受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侵蚀,动摇了党性修养,最终给人民造成了危害,给国家带来了损失灾难,也葬送了自己。清代陈宏谋曾说:病生,始积压无病之乐。杜绝“四风”,也需要治未病,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显得尤其重要。强化党的宗旨教育。成为党的一员,就当以造福人民为念,以鞠躬尽瘁萦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清“四风”问题的根源和危害。“四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放松了理想信念坚守,放松了宗旨意识强化,放松了党性修养升华,放松了政治纪律约束。“四风”问题败坏了党风政风,严重损害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当前的形势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而更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深入群众,更需要艰苦奋斗,更需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都要坚决杜绝。
反思警示。习近平同志曾说:“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干部培养不易,如果因“四风”问题损失一个干部,则更让人心痛。因而,杜绝“四风”顽疾,必须做好警示教育。要以领导干部“四風”案件为反面教材,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从而挽救那些走在“四风”边缘的党员干部。“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通过“四风”反面教材,不断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促其引以为戒,从而纯洁党性,彻底杜绝“四风”问题。而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于所在单位的风气形成至关重要。是实事求是还是避实就虚,是全心投入还是草草应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因此,要抓好作风建设,就必须紧紧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深刻反思日常,认清工作缺失,补齐短板不足,实现自我革命,才能有效带动部属转变,让“四风”顽疾无所遁形。
关注“慎微”。古训有云:“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谨防不良作风的反弹回潮,正是抓住了微小之处见真章的“牛鼻子”。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作风建设只有注重抓细节、抓深入、见实招,才能够见成效,有实效。各级党员干部要常思己之过,常怀民之心,抓实抓细作风建设,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姿态谨慎使用手中权力,将权力的“异化”扼杀于摇篮之中,知民心,行善事,从具体问题抓起。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的10个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以点带面,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当前重点是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着力整治、抓出成效。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