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红色文化”再度兴起,纪念、传承的气氛扩散到全国各地,并且越来越浓。由此衍生的“红色经济”也风头不减,各种红色文化产品,成为了文化市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红色经典”炙手可热
在北京最具特色的南锣鼓巷、后海等精品小店里,摆满了各种带有“红色”标志的纪念品,有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草绿色军用挎包,印有伟人头像的画册,风格迥异的火柴盒,还有印有“红色娘子军”、“红五星”等图案的线装笔记本和水杯等。置身在这个红色文化盛行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些经典的红色故事,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正在兴致勃勃地挑选各种纪念品的外国游客Mike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中国的文化,也喜欢这些带有复古意味的“红色经典”纪念品,“因为这些东西能让我更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外国人感受到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魅力与氛围。”
记者看到,在“创可贴8特色T恤店”里,不仅有老年人、中年人的身影,还有年轻的面孔,这些特色T恤尤其受外国人热捧。一家红色经典纪念品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从五一前夕开始,店里借建党九十周年推出了一系列红色纪念品,还有一系列的连环画,特别受外国游客欢迎,他们认为这些商品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特色。
除了红色纪念品店以外,在北京各大图书大厦看红色书籍、买红色书籍的市民也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在西单图书大厦,《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册)》、《做最好的党员》等书都在热卖中。其中《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个月销量是2552册,排名第二,本月销量1276册,也很可观。据西单图书大厦的一名负责人介绍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尽管目前对销售业绩还未做出报告,但可以肯定红色书籍的市场行情应该好过往年。”
“文化特色”是最好的卖点
近年来,各地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尤其是红色旅游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有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些都制约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无独有偶,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影视剧市场。近几年,红剧的发展势头猛涨,也涌现出了一批吸引人眼球的佳作。《历史的天空》、《亮剑》、《潜伏》等电视剧的成功,在银屏上曾掀起了一股红色热潮,再次向人们表明,红色经典有着广阔的市场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仍有不少影视剧选题雷同,情节荒诞,引起了观众的反感。
红色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让中国的红色经典“复活”?成为摆在红色产业振兴面前的难題。
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说道:“任何一个产业要做强做大,都不能丢了特色牌,红色产业更是如此。”
遵义,这个昔日贫穷的小镇,如今在贵州省经济排名第二,就与其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密不可分。2007年6月,遵义会议纪念馆贷款2.19亿元,购置了遵义会议景区内红军总政治部与红军烈士陵园之间的一条商业街,命名为“红军街”。 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以文化带动经济的有益尝试。”
著名革命老区也纷纷掀起红色热潮,积极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推出特色品牌。如湖南长沙和湘潭打“领袖牌”,重庆积极打造“红岩联线”,江西瑞金推出“红都之旅”,陕西主打 “红色之旅在延安”等。“重走长征路”、“战地重游”、“英雄城市游”、“伟人故里游”等主题红色文化活动让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
在全国各地,像这样的红色文化品牌已经越来越多:陕西省成立了红色文化产业促进会,致力于发掘陕西红色文化的独特资源;山东临沂沂蒙山革命老区以文化创意激活蒙山沂水,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临沂的支柱产业;江西井冈山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弘扬井冈山精神,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色经济”要离百姓更近点
由于各地红色文化产业起步普遍较晚,因此,目前红色文化产业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市场占有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
“为什么我们的红色文化产业不能做得像美国大片一样,在叫好叫座的同时,又在无形之中“推销”了我们自身的主流文化;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主旋律题材的东西,无论是展览、影视、书籍等做得深入人心,成为年轻人喜爱和追逐的时尚。”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石强桢表示。
石强桢认为,如今人们在经历各种各样开放的新思潮冲击后,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时,已经从纯粹的政治认知发展到了与审美情趣相结合上来。承载红色文化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因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老是只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上,而是需要更加关注、尊重、贴近人性,更要能够给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红色文化产业当前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和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只有在做好了本土市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更长更远的发展。”
链接
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并已成为一种文化。其特点有:
学习性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故事性
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
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 (本刊记者尹丽丽整理)
“红色经典”炙手可热
在北京最具特色的南锣鼓巷、后海等精品小店里,摆满了各种带有“红色”标志的纪念品,有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草绿色军用挎包,印有伟人头像的画册,风格迥异的火柴盒,还有印有“红色娘子军”、“红五星”等图案的线装笔记本和水杯等。置身在这个红色文化盛行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些经典的红色故事,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正在兴致勃勃地挑选各种纪念品的外国游客Mike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中国的文化,也喜欢这些带有复古意味的“红色经典”纪念品,“因为这些东西能让我更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外国人感受到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魅力与氛围。”
记者看到,在“创可贴8特色T恤店”里,不仅有老年人、中年人的身影,还有年轻的面孔,这些特色T恤尤其受外国人热捧。一家红色经典纪念品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从五一前夕开始,店里借建党九十周年推出了一系列红色纪念品,还有一系列的连环画,特别受外国游客欢迎,他们认为这些商品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特色。
除了红色纪念品店以外,在北京各大图书大厦看红色书籍、买红色书籍的市民也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在西单图书大厦,《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册)》、《做最好的党员》等书都在热卖中。其中《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个月销量是2552册,排名第二,本月销量1276册,也很可观。据西单图书大厦的一名负责人介绍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尽管目前对销售业绩还未做出报告,但可以肯定红色书籍的市场行情应该好过往年。”
“文化特色”是最好的卖点
近年来,各地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尤其是红色旅游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有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些都制约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无独有偶,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影视剧市场。近几年,红剧的发展势头猛涨,也涌现出了一批吸引人眼球的佳作。《历史的天空》、《亮剑》、《潜伏》等电视剧的成功,在银屏上曾掀起了一股红色热潮,再次向人们表明,红色经典有着广阔的市场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仍有不少影视剧选题雷同,情节荒诞,引起了观众的反感。
红色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让中国的红色经典“复活”?成为摆在红色产业振兴面前的难題。
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说道:“任何一个产业要做强做大,都不能丢了特色牌,红色产业更是如此。”
遵义,这个昔日贫穷的小镇,如今在贵州省经济排名第二,就与其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密不可分。2007年6月,遵义会议纪念馆贷款2.19亿元,购置了遵义会议景区内红军总政治部与红军烈士陵园之间的一条商业街,命名为“红军街”。 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以文化带动经济的有益尝试。”
著名革命老区也纷纷掀起红色热潮,积极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推出特色品牌。如湖南长沙和湘潭打“领袖牌”,重庆积极打造“红岩联线”,江西瑞金推出“红都之旅”,陕西主打 “红色之旅在延安”等。“重走长征路”、“战地重游”、“英雄城市游”、“伟人故里游”等主题红色文化活动让产品的差异化更加明显。
在全国各地,像这样的红色文化品牌已经越来越多:陕西省成立了红色文化产业促进会,致力于发掘陕西红色文化的独特资源;山东临沂沂蒙山革命老区以文化创意激活蒙山沂水,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临沂的支柱产业;江西井冈山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弘扬井冈山精神,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色经济”要离百姓更近点
由于各地红色文化产业起步普遍较晚,因此,目前红色文化产业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市场占有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
“为什么我们的红色文化产业不能做得像美国大片一样,在叫好叫座的同时,又在无形之中“推销”了我们自身的主流文化;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主旋律题材的东西,无论是展览、影视、书籍等做得深入人心,成为年轻人喜爱和追逐的时尚。”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石强桢表示。
石强桢认为,如今人们在经历各种各样开放的新思潮冲击后,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时,已经从纯粹的政治认知发展到了与审美情趣相结合上来。承载红色文化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因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老是只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上,而是需要更加关注、尊重、贴近人性,更要能够给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红色文化产业当前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和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只有在做好了本土市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更长更远的发展。”
链接
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并已成为一种文化。其特点有:
学习性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故事性
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
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 (本刊记者尹丽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