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灰斑病菌毒素的抗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j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灰斑病毒素是从大豆灰斑病菌(Cerospora sojina Hara)中提取出的一种能使大豆植株产生毒害的物质.由于不同大豆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大豆灰斑病10个生理小种和50个大豆品种及抗感杂交组合的F2代,结合田间接种鉴定的结果,研究大豆对灰斑病毒素的抗性反应及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毒素鉴定与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基本符合率为62.37%,供试组合对大豆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毒素的抗性受到1对显性单基因的控制.毒素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环境条件限制,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
其他文献
类猪圆环病毒P1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原,能引起仔猪出现类似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是目前所知的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病毒。为了解P1感染范围和基因组分子特征,采用PCR方法扩增P
利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1个辣椒GH3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从理化性质、分子进化、跨膜结构域、高级结构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EC 4.1.1.50)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日本百脉根EST序列为基础,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编码cDNA,命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转Bt基因棉花及其对照亲本不同器官中抗虫萜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外源Bt杀虫蛋白表达对棉花原有的棉酚、总杀实
原生动物在土壤中是一类极其重要的生物.通过调查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4种原生动物的动态分布发现:仅在玉米抽雄时期,根际土壤中4种原生动物总数是非根际土壤(R/S)中的1.6
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但现行蚕品种缺乏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基因,不能人为控制性别.本文通过一个生物实例,介绍一个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的性别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