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如何创造性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时调控“动态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所在。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以下探索: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情境中去探寻规律,感悟“我要学”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课改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数学教学和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利用他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素材中蕴含的大量的数学信息去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新课内容时尽可能设计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数学,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我要学”的问题情境。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数学的学习和活动不再停留于解题的过程。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对知识来讲,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历经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则显得更有教学的价值。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身,更注重学习在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当然,有些数学问题很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数学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有来自于数学外面的现实生活实际,也有来自于数学内部的。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化,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是单纯把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必须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出。教学是科学,一切应要从实际出发。
二、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构建新知识,迸发“我能学”的学习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重视学生经历和经验,教学过程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结合,从而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以上观点,我对于教材的有些内容采用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识,在“碰撞”中掌握新知识,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从而迸发“我能学”的主动境界。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问题,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了问题,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所需的态度和方法。整个寻找问题解答的过程是一个尝试、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对答案进行验证与反思,这是对自己认知的再认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认知冲突引发学生验证的欲望,探寻错误答案的原因所在,从而发现正确方法的内在要求。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认知过程,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讓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知识,只要自己认真去探究,也能学会。
三、让学生通过感情体验和主动参与,经历“我发现了”的成功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有效。只有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主体的知识结构,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平时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发现知识的奥秘,索取知识的成果,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主线,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发现中享受成功。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数学习题训练中,享受“我快乐着”的数学情趣。
把开放性问题、课题研究等纳入平时的练习中,与原先强调知识掌握巩固的习题类型相配合。如开放习题尽可能把数学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数学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悟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种和谐课堂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也逐渐领悟数学将成为自己终身学习的需要。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情境中去探寻规律,感悟“我要学”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课改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数学教学和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利用他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素材中蕴含的大量的数学信息去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新课内容时尽可能设计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数学,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我要学”的问题情境。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数学的学习和活动不再停留于解题的过程。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对知识来讲,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历经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则显得更有教学的价值。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身,更注重学习在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当然,有些数学问题很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数学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有来自于数学外面的现实生活实际,也有来自于数学内部的。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化,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是单纯把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必须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出。教学是科学,一切应要从实际出发。
二、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构建新知识,迸发“我能学”的学习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重视学生经历和经验,教学过程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结合,从而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以上观点,我对于教材的有些内容采用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识,在“碰撞”中掌握新知识,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从而迸发“我能学”的主动境界。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问题,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了问题,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所需的态度和方法。整个寻找问题解答的过程是一个尝试、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对答案进行验证与反思,这是对自己认知的再认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认知冲突引发学生验证的欲望,探寻错误答案的原因所在,从而发现正确方法的内在要求。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认知过程,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讓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知识,只要自己认真去探究,也能学会。
三、让学生通过感情体验和主动参与,经历“我发现了”的成功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有效。只有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主体的知识结构,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平时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发现知识的奥秘,索取知识的成果,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主线,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发现中享受成功。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数学习题训练中,享受“我快乐着”的数学情趣。
把开放性问题、课题研究等纳入平时的练习中,与原先强调知识掌握巩固的习题类型相配合。如开放习题尽可能把数学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数学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悟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种和谐课堂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也逐渐领悟数学将成为自己终身学习的需要。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