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可喜在于不能重来VS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来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方观点 生命的可喜在于不能重来


  星云璀璨,宇宙浩渺,沧海桑田在跨越亿万年的历史长河面前也不过是短短一瞬。人类的一生,因为须臾几十年显得分外渺小也格外珍贵。我们今天思考生命不能重来是可喜的还是可悲的衡量标准是它是否实现了人生价值。生命的可喜在于它不能重来,是因为它唤起了三股力量,推动我们前行,帮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认真反思的力量。好花无常日,胜景无常时。时间不可逆,今天过去,只能成为我们脚下的昨日。对于一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物,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来对待,而不只是沉湎于过去。生命不是莽撞的前行,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无论是自己的过去,还是他人的往昔。生命不能重来,教会了我们反思,所以我们踏出的每一步才都那么铿锵有力。
  第二,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努力珍惜的力量。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是唯一的。我们无法阻止生命前进的脚步,也正是这前进的脚步,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和未来,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才是生命的要旨。在此基础上,我们去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朽,精神的永恒,才显得有意义。至于生命中的一些可悲之处,其根源并不在于生命不能重来,而是人对自身的不满或懊悔。
  第三,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奋然前行的力量。行动前的犹豫常常会使机会悄然溜走,而生命不能重来,却给我们以鞭策。诗人朗费罗曾说过,“不要老叹息过去,她是不再回来的,要理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人生没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也正是因此,才能让我们勇敢地放下过去的一些遗憾,不畏惧,不退缩,乘着生命的横流奋然前行,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我们相信一次的生命就可以很精彩,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在反思中认知人生,在珍惜中把握人生,在前行中点亮人生。当我们的一生因反思和珍惜而有了意义,因为奋然前行而有了价值,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说是可悲的呢?

反方观点 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来


  生命珍贵而短暂,人们都尽其所能去避免危机,修正谬误,致力于完善、优化人生,但华年易逝,生命不能重来,时光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就微观而言,人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深化且趋向于更加理性,因而当我们基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站在更加理性的视角审视过去时总是报以合理的总结与更高的期待,然而美好的认知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总是留下遗憾乃至于悔恨;从宏观来看,大自然的规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断进化,迄今为止,人类无力操控生命的进化规律,在于自然进化规律的后一节点并非前一节点的人的认识所能及,这是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來之根源所在。
  其次,从事实层面上,生命不能重来,所以很多人失去便不可再拥有,很多事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不能再拥抱那些逝去的岁月,不能再与曾经的人共享快乐,不能再实现儿时的理想与追求……每个人优化生命的欲望无限,因而生命不能重来所导致的遗憾在所难免,其分别只在程度:机会稍纵即逝,不过酿成遗憾与悔恨;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则近乎残忍而让人抱憾终生。
  最后,从价值层面上,生命不能重来的可悲之处在于,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价值的欲望受到抑制。欲望是人的本性之一,倘若生命可以重来,我们的无限价值在无数次重来后必将会得以实现。可是正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才最终导致了人的本性被压抑。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认同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人的一生要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凄然度过。相反,我们倡导基于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认识,去珍惜生命,一是尽量避免曾经的悲剧再度重演,二是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会,去体验人生,去铸就无悔与可喜。

总结陈词


  电影《童梦奇缘》中说有一句台词:“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生命是一场不可逆的旅途,我们只能选择前进。对于如此真实的生命,与其纠结不可重来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不如做好当下,珍惜现在,珍惜所爱的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拥抱一个无悔的人生。
  编辑 鲍琦
其他文献
一、游戏与激趣    1.换字游戏。师(板书“换交”):同学们,你们知道“交换”是什么意思吗?生:严老师,你把“交换”写反了,写成了“换交”。师:你的眼睛真厉害,老师的错误逃不过你的双眼。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改正呢?  生:只要把“换交”两个字交换一下位置就可以了。(教师让学生用手势演示交换过程,然后把板书的“换交”改成“交换”)    2.换位游戏。  师:谁愿意与老师交换所在的位置?(学生纷
婷婷是个漂亮的女孩,可是一张嘴满口发黑的牙齿就会把人吓一跳。对此,她妈妈也非常困惑,从小没少督促婷婷刷牙,也没有放纵她吃糖,而且喝完牛奶和酸奶后一定会漱口,牙齿怎么还会这样? 1.少吃糖不等于预防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的发生与食物,尤其是糖的关系密切。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家长只想到限制孩子吃糖果、巧克力等,却忘记防范其他食物种类中所含的丰富的“糖”。儿童爱吃的食物多
有效的课堂,应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苦苦探索后的发现,应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应有“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般抛砖引玉式的独特境地,应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应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应有“精鹜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来课堂教学的“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差异”资源——因势利导,原汁原味    心理学家加德纳的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头戏”。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明晰,易于掌握,且对于思维灵活性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依葫芦画瓢”。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到中高年级,计算反而成为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作为教师,一方面对此种状况的产生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拼命地布置练习,希望学生在广阔的题海中多体会一点,因为熟能生巧。不过,此种方法的效果如何呢?事倍功半!这时候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同修习者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  清代刘熙载所作《艺概·书概》中提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代王澍所作《论书剩语》中指出:“作字如
画家简介:  张宏坤,号自得堂主人,1978年出生于河南辉县,现定居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书法学校、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和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现为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画家,北京国艺轩文化研究院书法家,汉唐书画网艺术家等。  2014年参加“厚土开封·百名著名画家作品展”,2015年参加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助力“一带一路”暨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成立四周年公益笔会,2016年参加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区骨干教师高层论坛上,一位数学骨干教师上了一节“折线统计图”的课,让我领略了品牌教师的风采。  在“品”课时,我吹毛求疵地谈了一些想法:我认为,要上好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抓住“变”来设计。具体而言,一是要抓住知识之间的演变过程;二是要抓住知识本身的亮变特点。相对而言,教师一般都注重对后者“折线统计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量之间的变化”的知识特性进行重彩浓墨。除此,我建议,教学要从“重教
“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也许十年后,你我还会是当初那幅羞涩照片里的主角;也许十年后,你我依然紧握对方双手相互鼓励着;也许十年后,你我历经艰难困苦终达童年愿望的彼岸;也许十年后,你我可以从白衣校服陪伴到落地婚紗;也许十年后,你我抬头仰望过同一片
【编者按】  健康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一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