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制”改革深入推进 发改委部分汽车管理部门转移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3号,这是原信息产业部的两处办公地点之一。
6月29日上午10时,在大门左侧,已经挂了10年,略显褪色的“信息产业部”牌匾被驻部武警撤下,更换为印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字样的白底黑字牌匾。
没有媒体出席,没有隆重仪式,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四汽车相关司局将并入工信部
换牌两天后,已经走马上任三个多月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救火大队长”李毅中,向外界公布了工信部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据李毅中介绍,工信部内设司局24个,人员到位工作7月底前将基本完成。
工信部是五部委中首个公布“三定”方案的,而据说,很快也会推出“三定”方案的发改委,极可能将其目前下设的产业司、中小企业司、工业司的大部分以及经济运行局的一半划入这个“超级大部”。
如果计划能够顺利实行,四个司局的名称从此将从发改委内部机构名单中消失。产业司和中小企业司原封不动搬入工信部,而工业司及经济运行局剩下的职能和编制则会转移到发改委新成立的“经济调节司”内。
汽车管理权半数转入工信部
按照李毅中的说法,工信部首要职责就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也写明,发改委工业司目前负责的拟定、修订汽车行业产业发展政策,指导汽车行业技术法规、标准拟订职能将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这种“产业管理者”的角色,决定了产业司必然会划入工信部。
目前,发改委产业司共有7个处室,包括综合处、产业发展处、产业结构处、产业组织处、产业协调一处、产业协调二处以及服务业发展处。
不出意外的话,除属于第三产业,不适合调整到工信部的服务业发展处,作为汽车行业主要监管者的发改委,其下辖对汽车行业有“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产业政策”权力的产业司,将全部划归工信部。
而包括综合处、政策与法规处、非国有经济处、融资担保处及服务与创新处的中小企业司中,除了“非国有经济处”归入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外,其他职能部门也可能都划入工信部。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自主品牌企业将仍属于发改委管辖范围之内。
除产业司和中小企业司之外,工信部还将获得发改委工业司和经济运行局的各一半职能。
工业司目前的主要职能是工业宏观政策制定和分行业战略、政策制定。据了解,该司有关石化等能源方面的职能可能调入能源局,而汽车、轻工、冶金等方面的职能则归入工信部。
“不走工业管理老路”
今年两会后工信部成立时就有人戏称,从入嘴的药到身上的衣,从地上的汽车到天上的飞机,工信部是无所不管。
不过“无所不管”的工信部部长却在工信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表态,并不会“事事都管”,将“不走工业管理老路”,突破传统管理方式,在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工业专业司局中,“不按行业设置”,从而“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尽管没有单独提到汽车行业,但李毅中在谈到工业管理时,仍明确表示将“从国情出发,把握市场规律,主要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对工业行业实施必要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在工业行业管理上“不仅着眼于生产制造,更要着眼于市场、资源和环境,促进形成‘大工业’和‘大市场’”。
虽然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减少,发改委也未将管理权全部转交工信部,但是主管领导的态度似乎令饱受“多头管理”之苦的汽车行业多少看到了一些希望。
更多的业内人士则将希望寄托在工信部第三副部长苗圩身上。作为东风汽车前任掌门人的苗圩,可能将在工信部主要负责工业事宜。这其中包括汽车业重大项目审批,产能扩张批准、新车批准等等。
据悉,在董扬力邀之下,苗圩已经出现在了汽车工业协会的内部会议上。这是否是汽车行业管理“松绑”的信号,我们不得而知,但“内行领导内行”的实现,的确为汽车业的发展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