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兴农桑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黄淮平原的河南省西平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西平是被尊为中华之母的蚕神嫘祖的故乡,嫘祖协助黄帝统一天下,教民植桑制衣,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从古至今,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生长出的一个个农业奇迹,令人艳羡。
  近年来,西平县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河南省农科院)的技术依托下,向特色要效益、找出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精彩跨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11月27日~28日,记者一行踏访西平,见证了这个农业大县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
  粮食生产固本强基
  田块方正连片,水泥路宽阔笔直,沟渠井电设施齐全,风乍起,一望无际的麦苗像万顷碧波,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青翠碧绿,生机盎然,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站在西平县二郎乡15万亩高标准粮田前,畅想着明年小麦的收成,记者一行脸上荡满笑意。
  “这是我们县最新建成的最大的一块高标准粮田。”西平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万祥介绍说:“和河南省其他粮食生产大县相比,西平耕地面积小,总产量不占优势。但我们因地制宜,密切依托河南省农科院等研发机构,把工作重心放在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依靠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上,目前,西平102万亩小麦全部为优质小麦,成为豫南地区最大的优质小麦商品粮生产、良种繁育、加工、贸易和出口基地。”
  目前,覆盖二郎、焦庄、蔡寨、专探4个乡镇,总面积达15万亩的高标准粮田已全面建成,并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二郎乡张尧村6000亩高产创建核心区恰似一处精致的微缩景观,镶嵌在丰饶的西平大地上。
  随着道路、机井、水渠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高科技也在高标准粮田里亮相。记者看到,一座小型气象站和LED显示屏,可随时随地监测田里的雨量、气温、墒情等,并发布近期的农业信息。
  “小麦如果生虫子,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一旁的西平县农业局副局长黄源介绍说,气象站安装了360度远程摄像头,可随时监控大田庄稼的生长状况。
  “高标准粮田确实高效、高产,名不虚传!”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刘圈乐呵呵地说,“过去村里一亩地最多收七八百斤麦子,现在亩产最低都在1000斤以上。高标准粮田的麦子质量好,去年一斤麦子比普通市价贵了一毛多呢。”
  河南省农科院挂职干部、西平县科技副县长张磊介绍,2012年,西平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开展了院县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工作,在以前合作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合作内容,实现了农作物品种、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农业信息等技术方面的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利灌溉均达到了100%,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今,西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正呈加速提升之势。今年,该县粮食总产达89.88万吨,同比增长1.9%,总量居驻马店市第二,增速居驻马店市第三。粮食生产连续10年实现增产,西平再次用实力刷新了自己的高度。
  蔬菜产业兴县富民
  在盆尧镇尧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个个标准化蔬菜大棚排列有序。
  走进蔬菜大棚,掀开厚厚的帘卷,记者一行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棚内的番茄已经挂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瓜果的香气自然清新,沁人心脾。
  西平县农业局局长蔡新亭告诉记者,传统蔬菜种植缺乏技术含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必须向特色要效益、找出路。他们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在河南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力推高效、特色农业,打造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
  尧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3月,现有社员200余人,带动种植户1200余户。目前已建设拱棚蔬菜300亩,钢架大跨度拱棚60座,反季节日光温室56座,主要种植番茄、丝瓜、苦瓜、黄瓜等反季节蔬菜,为周边城市提供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
  叶李村村民彭富德是合作社种植大户,他指着番茄枝上的水晶夹说:“这个新型产品叫番茄固定夹,一个一毛八,一个棚多投资4000元。别看这个夹子毫不起眼,作用可大了,专门解决番茄种植中常见的果穗柄弯折,产量提高很多。”
  “之前农民不懂得如何科学种植,在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今年的番茄产量大幅度提升,平日里的培训对大家很有帮助!”彭富德说。
  生产管理过程中,播种、施肥、除草、灭虫、采摘等各个环节,合作社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种植标准操作。
  张磊告诉记者,河南省农科院的蔬菜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为广大生猪养殖户和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种植户购买物资、使用资金、学习技术、销售产品四不出村。在科技人员带动下,合作社今年实现销售收入560万元,入社社员年人均增收6600元,达1.96万元;辐射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200元,达1.22万元。
  菜农告诉记者,只要加入合作社,就可以享受河南省农科院从品种供应、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的全程服务,解决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办不了的事情。
  通过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基地和生态循环农业,在河南省农科院畜牧专家和蔬菜专家的设计与具体指导下,盆尧镇叶寨村已形成了“猪-沼-菜”一体化生态农业链,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池使用做到了有机结合。种植业的下脚料和畜禽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经过转换冬天可给温室大棚供暖,沼气水可给蔬菜追肥,沼气渣可给蔬菜做底肥,减少了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张磊告诉记者,每个大棚可节约化肥200斤、畜禽肥21方、农药2000元,节约资金8800元;蔬菜增产30%,增效6万元,无公害生产可增加蔬菜的商品价值20%-50%。该项目目前在规模、科技含量和实际效益方面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豫南地区乃至河南全省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   花生产业成为新名片
  位于盆尧镇陈老庄村的花生基地,一派沃野平川。看到河南省农科院的专家过来,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感谢的话说个不停。
  “花生种植是我村新兴的主导产业。农业部门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今年我村花生亩产平均在350公斤以上,亩产值1800元,更多农民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甜头。”陈老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保林这样对记者介绍。
  陈老庄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过去,因为没有技术,加之费工多、产量低、效益差,大家都不愿意种花生,一些村民还认为在当地的砂姜黑土地上种植花生几乎是笑谈。2010年,河南省农科院的专家走进该村,通过对土壤化验和分析,证明砂姜黑土地尽管土质黏重,但各种养分全、含量较高,很适合花生种植,只需引进花生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模式,更易获得高产。
  村民陈占华以前靠在外打零工挣钱,一年下来收入只有1万多元。后来,在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试着种植花生,从中尝到了甜头,从2010年的3亩,到2012年的租地种植60亩,再到2013年种植200亩,规模逐步扩大,年收入也由几千元增加到10多万元,如今,陈占华成了当地依靠种植花生致富的带头人。
  同时,在河南省产业大县奖励资金、国家油料倍增计划等项目的扶持下,西平县持续加大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逐年高涨。今年,陈老庄村5000亩土地中就有4000亩种上了花生,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陈老庄村花生基地不但带动了本村村民大量种植花生,还引领周边乡镇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其中,形成了以盆尧、焦庄、五沟营为核心的优质花生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优势、产业优势。
  2009年以来,西平县农业局紧紧抓住河南省实施油料倍增计划的机遇,审时度势,瞄准花生增产潜力大、产油量高的优势,积极搞好优质花生生产百、千、万示范方建设,在全县累计建立32个百亩方、9个千亩方和5个万亩方,通过对种植花生农户的种子、肥料、农药等进行补贴,共为花生种植户发放资金2000多万元,调动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今年,全县共种植花生16.7万亩,每亩比种植玉米增收300元以上。仅此一项,西平县种植花生的农户就增收近5000万元。
  花生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西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如今,特色农业已成为西平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农民脱贫致富的增长点。由特色农业生发出的力量,正助推西平从一个农业大县阔步走向农业强县。
其他文献
潦河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城区西南10公里,年种植小麦5.8万亩,玉米4万亩。年生产小麦、玉米秸秆10万吨以上。在过去夏秋收获季节,农民大量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大气污染、土壤矿化,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造成高速公路通行、飞机起降困难。  潦河镇党委政府通过反思,把秸秆禁烧当成阶段性中心工作来抓,镇干部全员上阵,靠前指挥,明确任务责任,制定奖罚措施,确保“不烧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黑一块
期刊
大棚种植黄瓜,在湿度过大的情况下,黄瓜易发生灰霉病,造成叶片和茎部腐烂,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一、危害症状  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
期刊
本刊讯 近日,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在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省农科院书记郭鹏亮等陪同下,冒着酷暑到秋乐种业正在建设的子公司加工中心进行调研。王铁一行听取了秋乐种业公司总经理李继军就秋乐种业子公司加工中心的建设进度和秋乐种业上市情况的汇报。  对于秋乐种业今后的发展,王铁强调,秋乐种业作为国家首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要更加重视公司发展规划设计,加快公司基础设施改造,努
期刊
本刊讯 7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河南省畜牧局主办,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现代生态畜牧工程技术高级研修班”在华龙宾馆正式开班。  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王承启,教育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理事长李保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徐泽君主持了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班为期7
期刊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编辑部:  我叫时运良,今年53岁,河南省遂平县产业集聚区郭庄村人。在这里,我想向你们反映我们村土地被征用的一些事情,希望能给予关注报道。  大概在5月20日,我家建在自己地头的房子和鸡棚被村支书魏纪伟(音)带人分两次推倒了。第一次来的是村子周边的一些小地痞,第二次是一批穿制服的城管。本来说是给补偿的,但从始至终都没有兑现。妻子上前阻拦,却被他们像抬死狗一样抬开了。  村支书
期刊
本刊讯 日前,河南省唐河县(桐河乡)豫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文生与金花葵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之铨成功签约了一份总投资1.2亿元,种植、深加工国家稀有药用植物金花葵的合作协议,并在唐河县桐河乡吴庄村成功流转500亩土地用于金花葵的示范种植,当前金花葵已全部播种完毕,各项基础设施正在配套建设,这标志着桐河乡一个全新的现代高新农业项目正式落地。  (通讯员 郭金山)
期刊
近年来豆芽涉“毒”事件屡屡发生、重复上演,违禁使用添加剂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  进入冬季,豆芽又迎来销售旺季。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近年来豆芽涉“毒”事件屡屡发生、重复上演,违禁使用添加剂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  笔者近日调查中发现,容易导致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并有致癌可能的AB粉,容易导致黏膜损伤甚至出现高氯血症的漂白粉,会影响视力、肝脏、肠胃而且长期食用可能造成
期刊
针对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陈君石表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研发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中国也是如此。”有听众认为外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挺转”专家进行了否认:“美国人比我们多吃了十几年,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是瞎说的。”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会让民族断子绝孙吗?为什么转基因食品争议这么大?12月1日下午,首届转基因嘉年华活动在后山艺术空间举
期刊
卫辉市鑫福林卫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与新加坡一公司签约5亿元投资意向,前期款项已到位;  延津县永良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脱毒红薯两次出口迪拜,为国创汇;  获嘉县万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建成10家良种猪示范养殖场,实现年产值过亿元;  ……  新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向产品营销、精深加工、品牌经营等明显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高层次合作发展。作
期刊
河南南阳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英勇的老区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十年后的今天,正在发生历史巨变的这块“红土地”,正阔步走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大笔书写“中国梦”的“老区篇”。近日,记者走进方城、社旗和桐柏三县的城镇、村庄,见证了老区在扶贫开发进程中的华丽转身。  方城:沃野田畴演绎产业嬗变  位于南阳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