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诊疗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RFD)是一种罕见的损伤,常合并骨、关节及韧带多个结构的破坏,若诊疗不当将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远期腕关节功能。准确诊断、识别及修复具体损伤的结构是临床诊疗的难点。目前国内外有关RFD的临床诊疗文献多为个案或系列病例研究,少有大宗病例的研究,导致临床上对RFD的规范诊疗仍缺乏系统的认识,诊断时易漏诊或误诊,治疗时易出现方法不当、修复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就RFD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RF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基础代谢率下降、骨折后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代谢减弱,加上手术应激等原因导致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导致其病死率升高。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十分重要。目前,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
疼痛是一种机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防御性反应,也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创伤骨科的临床诊疗中,疼痛对明确损伤病因和确定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创伤后的急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若评估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漏诊和误治,延长治疗周期,影响生活质量。目前,疼痛对明确创伤骨科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标准。张英泽院士团队针对疼痛评估不充分、病因分析不全面、诊断思维不缜密等问题,总结多种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特点,追本溯源,凝练出顺“疼”摸瓜这一创新理念,从而达到快速精确诊断和早
创伤性关节炎(PTOA)是指关节及周围组织创伤后,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变性,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囊及周围肌肉韧带损伤,导致骨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PT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及运动能力下降,其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干预和手术。药物和物理疗法只能暂时缓解疼痛,长期预后欠佳。对于中晚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关节镜下清理术、软骨修复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终末期患者必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由于既往手术史、软组织条件差、力线异常、关节合并症多、个体差异大等原因,TKA治疗难度增加,尤其是目前
脊髓损伤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其治疗一直是世界难题。随着医疗救治手段的进步,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仍不理想。中国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解析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发多种细胞疗法和生物支架等治疗脊髓损伤。然而,部分基础研究对脊髓损伤微环境和动物模型认识不足或缺乏临床问题支撑,导致研究结论过于浅显甚至互相矛盾,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研究方法,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的研究。为此,笔者探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正确开展基础研究和加速临床创新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腰椎椎管狭窄行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55例;年龄68~85岁[(76.3±7.2)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VCF,将患者分为AVCF组(67例)和非AVCF组(2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
目的比较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和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LCF)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94例OLC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移行部穿刺组(400例,400个椎体)和椎弓根穿刺组(394例,394个椎体),其中移行部穿刺组采用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PVP,椎弓根穿刺组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视觉
目的比较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和传统三维立体整复法治疗GartlandⅢ型伸直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GartlandⅢ型伸直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1~12岁[(8.7±2.3)岁]。50例采用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治疗(研究组),56例采用传统三维立体整复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6个月患侧与健侧Bau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1例;年龄36~55岁[(45.5±13.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29分[(25.3±6.4)分]。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非脓毒症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数、ISS、伤后并发症,以及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Enolase)抑制剂(ENOblock)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促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6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抑制剂处理组(3-MA组)、脊髓损伤组及ENOblock处理组(ENOblock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行背部椎板切除,但不损伤脊髓。3-MA组、脊髓损伤组和ENOblock组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装置损伤T8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3-MA组和ENOblock组分别在伤后立即向鼠尾静脉推注3-M
骨缺损多由严重创伤、感染、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所致,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主要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来填充缺损,这些方法存在供体短缺、继发性骨损伤和瘢痕形成等问题。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式,其中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制备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片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出现的问题。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目前在MSC片的基础上已衍生出脱细胞细胞外基质(ECM)片和MSC/ECM团块等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为此,笔者对MSC片及其衍生材料的制备、MSC片及其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