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50
病历资料
患者,女,33岁,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3年,并行规律化疗6周期,出现右乳房肿胀疼痛并右腋窝淋巴结肿大1个月来诊。入院查体:右乳房高度肿胀,如“排球”大小,未见乳头内陷及桔皮样观等,触压痛明显,右乳张力较高,皮温增高,呈炎症样反应,未能触及确切包块;右腋可触及有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乳内探及14cm×13cm囊实混合性包块,右腋下探及约1.8cm×1cm实性结节。右乳钼靶片:右乳内占位,恶变可能。给行一周期化疗,完善准备后行手术,术中见包块大小约10cm×10cm,质脆、易破、无包膜,呈烂鱼肉样改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为恶性,故给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检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恶性间质成分多形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基底切缘及四周切缘未见瘤组织侵及,腋窝淋巴结未见瘤组织转移(0/16)。术后14天开始给“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规律化疗4个周期,现术后4个月,生存良好,未发现复发转移。
讨 论
临床上双侧乳癌很少见,仅3%~5%的患者可发生对侧不同类型的癌。乳腺肉瘤是发生于乳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发生仅0.5%~3%,多发生于女性,较早有血性转移,多见肺、脑、骨及卵巢,局部易复发,临床上乳腺一侧发生浸润型导管癌对侧发生肉瘤极为少见。因乳腺肉瘤早期可发生血性转移预后欠佳,治疗上首先明确双侧乳癌是原发性恶性肿瘤还是对侧转移性恶性肿瘤是很重要的,根据Robbing的诊断标准,即两侧乳腺癌组织类型完全不同可作为原发的诊断标准,该患者应该为异时性双侧原发乳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该患者已为术后15个月,随访生活质量好,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参考文献
1 谷振声,姜鸿刚,主编.现代乳腺疾病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1.
2 阚秀,主编.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病历资料
患者,女,33岁,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3年,并行规律化疗6周期,出现右乳房肿胀疼痛并右腋窝淋巴结肿大1个月来诊。入院查体:右乳房高度肿胀,如“排球”大小,未见乳头内陷及桔皮样观等,触压痛明显,右乳张力较高,皮温增高,呈炎症样反应,未能触及确切包块;右腋可触及有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乳内探及14cm×13cm囊实混合性包块,右腋下探及约1.8cm×1cm实性结节。右乳钼靶片:右乳内占位,恶变可能。给行一周期化疗,完善准备后行手术,术中见包块大小约10cm×10cm,质脆、易破、无包膜,呈烂鱼肉样改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为恶性,故给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检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恶性间质成分多形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基底切缘及四周切缘未见瘤组织侵及,腋窝淋巴结未见瘤组织转移(0/16)。术后14天开始给“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规律化疗4个周期,现术后4个月,生存良好,未发现复发转移。
讨 论
临床上双侧乳癌很少见,仅3%~5%的患者可发生对侧不同类型的癌。乳腺肉瘤是发生于乳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发生仅0.5%~3%,多发生于女性,较早有血性转移,多见肺、脑、骨及卵巢,局部易复发,临床上乳腺一侧发生浸润型导管癌对侧发生肉瘤极为少见。因乳腺肉瘤早期可发生血性转移预后欠佳,治疗上首先明确双侧乳癌是原发性恶性肿瘤还是对侧转移性恶性肿瘤是很重要的,根据Robbing的诊断标准,即两侧乳腺癌组织类型完全不同可作为原发的诊断标准,该患者应该为异时性双侧原发乳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该患者已为术后15个月,随访生活质量好,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参考文献
1 谷振声,姜鸿刚,主编.现代乳腺疾病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1.
2 阚秀,主编.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