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月激增的信贷数据和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文件,表明新一轮货币宽松的到来。如何善用新宽松,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又要避免上一轮刺激所带来的弊端,都是不容小觑的挑战。
为了避免新一轮宽松形成大水漫灌之势,八部委联合发文中明确指出对相关产业要有保有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会遍撒胡椒面。但在加以落实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不走形不变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信贷政策的执行既可能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的干扰,也可能面临强势公司的游说,所谓有保有压往往流于形式。
为了避免上述情形的再度出现,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独立性。上一轮大规模核销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的一个初衷即为“花钱买机制”,只有机制真正到位,才能避免引发道德风险。十年轮回,实践表明当初的目标并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近年来商业银行呆坏账的快速积累既有经济和产业周期拖累的原因,行政力量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流向的干预也难辞其咎。如何在新一轮核销呆坏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花钱买机制”,不让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独立性流于形式和空文,长期而言是比防止信贷链条断裂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更重要的事情,否则旧雪未消又添新霜,将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尤需着力防止房地产投机热又起。几乎每一轮货币宽松都会引发一波房地产投机,这更多不是因为有很多新增货币被直接投入到房地产建设投资当中去,而是因为每一轮宽松所引发的物价上涨预期都促使人们,习惯性地以投资房产来实现自己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此同时由于银行断贷压力的减轻,房地产商降价销售的动因也会减弱,这无形中也会提升人们关于房价上升的预期。而面临扩大放贷规模和防止不良积累双重压力的商业银行,对作为优质信贷的房地产贷款自然会大开方便之门。一来二去新一轮房地产投机热难免再起,近日数个一线乃至二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已现端倪。
考虑到房地产巨大的去库存压力,新一轮房产热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如何真正将新宽松导入优质投资领域,是确保新宽松能够趋利避害的关键。关于何为优质投资领域,官学两界均有不少探讨,颇能达成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搭建高效的导流管道和规范的操作平台。目前来看,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城投平台以及相关的PPP平台,依然是比较合适的投放平台,当然前提是厘清旧账并建立起良好的操作规范,避免再度出现滥用政府信用以及投资中唯GDP论英雄的情结。
换言之,地方财政平台也存在“花钱买机制”的问题,而且比银行呆坏账的核销更为复杂,如何“花钱”,如何“买机制”,买什么样的机制等等,既牵涉到财政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又涉及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这不仅是确保新宽松流向和使用效率的关键一环,也是重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合适角色的重要之举,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求解央地财政新架构、地方财政新财源、财权事权合理划分等议题。
各方应抓住新宽松带来的新契机,在实现短期投资托底经济目标的同时,谋求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以期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体制动力。要言之,政府应该借此形成调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新范式,摆脱此前直接进场举债并自己出面选择产业和项目的旧模式,而学会通过对优质且资本存量高的准公共产品投资来对冲经济下滑,并围绕助力下一轮经济发展做文章,既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也防止通过注水拖延泡沫爆发的方式进一步积累风险,并拖延真正的结构改革和转型努力。
经济有起伏,市场有周期,必须用好两只手才能妥为应对,但如何用好则是重大挑战,如果因有形之手过于有为而妨碍市场之手正常的调节功能,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加大扭曲。这意味着新兴产业的成长,还应主要由市场加以挑选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以资金支持,而政府主要应该以优质投资对冲经济下滑,并以适当的财政安排来熨平市场波动所带来的社会波动。
此外,无论是银行呆坏账的核销、地方平台负债的处理和过剩产能的重组,都应该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以运作,这既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也是市场法治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因此善用新宽松意味着兼顾增量投资和存量处置,对冲下滑和助力增长,结构转型和体制建设等多重目标,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戮力求解。
为了避免新一轮宽松形成大水漫灌之势,八部委联合发文中明确指出对相关产业要有保有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会遍撒胡椒面。但在加以落实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不走形不变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信贷政策的执行既可能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的干扰,也可能面临强势公司的游说,所谓有保有压往往流于形式。
为了避免上述情形的再度出现,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独立性。上一轮大规模核销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的一个初衷即为“花钱买机制”,只有机制真正到位,才能避免引发道德风险。十年轮回,实践表明当初的目标并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近年来商业银行呆坏账的快速积累既有经济和产业周期拖累的原因,行政力量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流向的干预也难辞其咎。如何在新一轮核销呆坏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花钱买机制”,不让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独立性流于形式和空文,长期而言是比防止信贷链条断裂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更重要的事情,否则旧雪未消又添新霜,将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尤需着力防止房地产投机热又起。几乎每一轮货币宽松都会引发一波房地产投机,这更多不是因为有很多新增货币被直接投入到房地产建设投资当中去,而是因为每一轮宽松所引发的物价上涨预期都促使人们,习惯性地以投资房产来实现自己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此同时由于银行断贷压力的减轻,房地产商降价销售的动因也会减弱,这无形中也会提升人们关于房价上升的预期。而面临扩大放贷规模和防止不良积累双重压力的商业银行,对作为优质信贷的房地产贷款自然会大开方便之门。一来二去新一轮房地产投机热难免再起,近日数个一线乃至二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已现端倪。
考虑到房地产巨大的去库存压力,新一轮房产热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如何真正将新宽松导入优质投资领域,是确保新宽松能够趋利避害的关键。关于何为优质投资领域,官学两界均有不少探讨,颇能达成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搭建高效的导流管道和规范的操作平台。目前来看,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城投平台以及相关的PPP平台,依然是比较合适的投放平台,当然前提是厘清旧账并建立起良好的操作规范,避免再度出现滥用政府信用以及投资中唯GDP论英雄的情结。
换言之,地方财政平台也存在“花钱买机制”的问题,而且比银行呆坏账的核销更为复杂,如何“花钱”,如何“买机制”,买什么样的机制等等,既牵涉到财政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又涉及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这不仅是确保新宽松流向和使用效率的关键一环,也是重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合适角色的重要之举,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求解央地财政新架构、地方财政新财源、财权事权合理划分等议题。
各方应抓住新宽松带来的新契机,在实现短期投资托底经济目标的同时,谋求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以期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体制动力。要言之,政府应该借此形成调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新范式,摆脱此前直接进场举债并自己出面选择产业和项目的旧模式,而学会通过对优质且资本存量高的准公共产品投资来对冲经济下滑,并围绕助力下一轮经济发展做文章,既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也防止通过注水拖延泡沫爆发的方式进一步积累风险,并拖延真正的结构改革和转型努力。
经济有起伏,市场有周期,必须用好两只手才能妥为应对,但如何用好则是重大挑战,如果因有形之手过于有为而妨碍市场之手正常的调节功能,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加大扭曲。这意味着新兴产业的成长,还应主要由市场加以挑选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以资金支持,而政府主要应该以优质投资对冲经济下滑,并以适当的财政安排来熨平市场波动所带来的社会波动。
此外,无论是银行呆坏账的核销、地方平台负债的处理和过剩产能的重组,都应该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以运作,这既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也是市场法治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因此善用新宽松意味着兼顾增量投资和存量处置,对冲下滑和助力增长,结构转型和体制建设等多重目标,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戮力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