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盘点
中美电影新政引发“蝴蝶效应”,进口大片凶猛;国产片市场份额收紧;影院投资降温;万达收购AMC……虽然上半年的票房仍达近80亿元,但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电影业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变革的拐点期
“幸福的烦恼”,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如是评价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一方面是近80亿元的票房总量、45%以上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国产电影锐减的市场份额。半年内入市的100多部国产影片中,除了6月底上映的《画皮Ⅱ》,没有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能够突破2亿元关口。而进口影片中,突破5亿元的影片就有4部之多。
进口影片如此凶猛的市场表现,除了数量增多,引进速度加快之外,与国内终端市场的急剧扩大、电影观众的迅速扩容均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国内新增影院345座,新增银幕数1000多块,至6月底,国内银幕数已突破一万块,其中3D影厅达7000多个,这为众多3D影片提供了足够的释放空间。
与票房的绝对增量相一致,电影观众的增量也有较大提升——今年前6个月,国内的观影人次超过2.1亿,同比增40%左右。观众数量的激增,为市场上出现众多高票房影片提供了基础。但细化市场不难发现,国产电影单片票房偏低,以及单座影院票房增量遇到天花板,经营难度加大等问题,均值得业界警惕。
“中美电影新政”引发蝴蝶效应
2月份中美关于电影方面达成的新协议,一如蝴蝶振翅一般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中美电影协议”中的三条变化,对好莱坞引进片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形成利好——自3月30日上映的《诸神之怒》起,进口分账影片出品方开始享受25%的分账比例,并且取代了之前阶梯式票房分账规定。这是刺激大量好莱坞强片纷纷登陆我国大银幕的主要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产影片在选材、类型、故事、制作精良度等各个方面的不足也呈现得更加清晰。进口大片入市频率加快和国产电影屡屡抱团突围失利,加剧了电影业上游企业对项目选择的犹豫不决以及资本态度的变化。而这种情形让国内电影界纷纷“外出”寻求合作,以增强项目与资本的双重安全,国内电影企业与好莱坞方面的重磅合作消息不断传来。
与此同时,自前两年开始的影院大规模“圈地运动”从3月份逐渐出现大幅降温趋势——随着之前开发项目的逐步释放以及新项目开发的难度增加,今年上半年新开业影院数比去年同期锐减近130座,减幅达27%。国内影院和院线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亟待改进,从万达收购AMC上也可以窥见一斑。
与上游制片和影院终端面临的境况相比,发行环节也问题重重,“五·一”和“六·一”两个档期内国产电影集体自戕,以及国产电影与进口影片多次在短兵相接中的完败表现,说明档期协调机制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进口影片凶猛
新年刚刚结束,《谍中谍4》疯狂的吸金态势就引发业界极大关注。很快,关于中国每年增加14部进口分账影片,并提高外方分账比的消息就开始传开。进入3月份,《异星战场》《诸神之怒》《泰坦尼克号》《超级战场》《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纷纷登陆国内大银幕,入市频率之快,超乎以往。而且这些影片牢牢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以上海联和院线为例,该院线四五月份票房榜单前五均为进口影片,占比该院线54.3%的放映空间,76.8%的观众总量和81.2%的票房份额。上海联和院线拥有国内约10%的市场份额,以管窥豹,全国市场情况也大致如此。从单片票房成绩看,3D版《泰坦尼克号》冲破9亿元,超过该片在北美的票房成绩;《谍中谍4》狂卷1亿美元,《复仇者联盟》收约5.7亿元,《黑衣人3》也突破5亿元。
而去年同期,进口影片中只有《功夫熊猫2》冲破5亿元大关,《加勒比海盗:惊涛骇浪》进账4.6亿元,《速度与激情5》和《洛杉矶之战》分别取得2.5亿元和2.3亿元,其他票房冲进前10的进口大片大多在亿元线上徘徊。今年票房前10的进口影片过2亿元的就达七部之多,而且其他三部也都在1.6亿元以上。
来势汹汹的进口大片让观众以及业内对国产影片各个方面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产影片“抱团突围”
“抱团突围”成为201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最形象的写照。纵观上半年,从贺岁档的贺岁片扎堆,到三四月份的“小片”闹春,再到“清明节”“五·一”“六·一”等围绕各种节假日引发的“抱团”现象,突显出国产电影面对进口大片的躲避心态——为避开一些进口强片,多次出现一天之内同时开画5部以上国产影片的“盛况”。但除了《画皮Ⅱ》、贺岁档入市的《喜羊羊之开心闯龙年》与《大魔术师》,其他档期入市影片能够突破1.5亿元的只有“五·一”前后上映的《黄金大劫案》。
之所以“抱团”,是因为单打独斗的量级不够,特别是四月底五月初,一批青年导演携新作集中上映,让业内外都寄予极大希望。但结果却令人扼腕,五部影片当中,只有宁浩的《黄金大劫案》艰难突围,其他几部影片均折戟市场。
《匹夫》出品兼发行方光线影业副总裁徐林对此表示,“扎堆”上映虽然有主观宣传的考虑,但也有一丝“不得已”。他透露,光线影业曾尝试与同期上映的其他出品方协调档期,且表示愿意将《匹夫》的上映日期提前到4月20日,但对方并没有给予回应,最后大家还是挤在了一起。“面对好莱坞的强势来袭,国内各制片公司应真正‘抱团突围’——但‘抱团’不是大家都集中在某一时段上映,而是相关片方能够开诚布公地互相了解沟通,分享彼此的制片计划并协调档期,以避免同类电影集中上映而形成‘内耗’。”徐林呼吁道。
与此同时,国产电影不尽如意的市场表现也打击了制片方的投资热情。“我们对电影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与谨慎。做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觉得如此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项目能够最终胜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城透露,很多制片公司“有意减少新项目投资,观望情绪浓郁”。
中小投资影片“黑马”频现
除了大片之间的激烈PK,上半年市场上也出现不少中小投资影片“爆冷”的黑马现象。国产片方面,《春娇与志明》靠上一部影片积累的口碑在内地收获7000多万元票房;而有刘德华助阵的《桃姐》虽然选择了“不讨巧”的老年题材,但影片的故事以及表演均打动众多观众,再加之该片自去年开始在国内外连获大奖,收6700多万元票房实属名至实归。6月19日开画的《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上映首周便从《饥饿游戏》和《马达加斯加3》两部风头正劲的进口大片中抢下4800万元票房,至6月底票房已突破7000万元。 从投人产出比分析,上半年最大的“黑马”当属两部惊悚片——3月30日上映的《绣花鞋》和6月8日上映的《笔仙惊魂》。这两部影片中,《绣花鞋》的票房约4500万元,《笔仙惊魂》则收于近2500万元,特别是后者,由于题材讨巧,整个制片和宣发投入不足300万元,其最终票房让业界大跌眼镜。
进口影片中,由汤唯参演的《晚秋》,从各个方面均透着一股强烈的“文艺范儿”,但该片一举拿下6500多万元票房,创下韩国影片在我国内地票房的最高纪录。
市场上黑马频现,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影片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出,与影片的选材和类型有很大关系。“影片的市场表现归根结底在于影片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以及后续口碑的推动,档期、营销推广等其他因素毕竟是次要。”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分析说。赵海城也认为,“在自媒体盛行和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现在,口碑对影片的市场表现有重要影响。以前片方通过宣传造势可以维持一周左右的上座率,现在只能维持一两天。关键还要看影片自身。”
强片检验国内市场潜力
单月产出近16亿元
影片与档期的关系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但今年上半年,特别是《泰坦尼克号》和《超级战场》《黄金大劫案》等众多极具市场号召力的影片所掀起的观影热潮,再一次印证,档期成就影片的同时,“好影片也能造就好档期”。
4月份是电影市场的传统淡季,而今年,由于3D版《泰坦尼克号》,以及《超级战舰》《灵魂战车:复仇之魂》等多部好莱坞影片轮番上映,加上《黄金大劫案》等国产片的有力助推,市场大盘直线上扬,票房较去年同期大增145%,达近16亿元,超过历史上所有贺岁档、春节档等热门档期的单月票房成绩,让国内终端市场的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4月份的观影人群较3月份也大幅上升61%,达到4000多万人次。此外,全国各大院线中有6个院线公司的票房过亿元,万达院线更是以2.6亿元的成绩创国内院线单月票房产出的最高纪录。
“档期都是相对的,关键还在于影片内容。去年《失恋33天》在11月初上映,也不是很好的档期,但好影片可以创造好档期。反过来,若没有具备市场号召力的影片,再好的档期也是浪费。”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认为,国内终端市场已经具备月产出16亿元以上的能力,所以现在国内电影的主要问题不在终端,而在于制片环节能否提供足够好的内容支撑。
影院投建步伐放缓
截至6月底,今年国内共新开业影院345座,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曾经冲至472座。影院投建热潮在逐步减退。从单月新增影院的情况可以看到,春节前后新影院开业潮一过,到3月份进入相对的停滞期。之后每月新增影院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30%以上的减幅。5月份新增影院数量甚至同比大减一半以上。
一方面,前几年影院“圈地热潮”期存留的项目这两年已经相继开业;另一方面,影院经营难度加大以及盈利空间受挤压打击了新项目开发的积极性。“以前都是好几家、甚至10多家影院投资商同时抢一个项目,现在往往有项目都没人去谈,很多商家甚至放弃了已经付过定金的项目。”北京左岸风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孙海峰表示。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两年影院投建过热,但票房总量未能相应增加,单家影院利润摊薄,直接影响了影院投建公司的资金回流及下一轮的投建计划。利润缩水也使影院投资商在选择新建项目时更加谨慎。孙海峰认为:“影院项目都是两三年前谈成的,签约时可以该区域只有一家影院,但现在可以周围又冒出好几家,所以很多公司宁愿赔掉定金也不得不放弃这些项目,因为根本挣不到钱。”华谊兄弟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影院事业部开发总监王雪岚也指出,像常州这样的三线城市,热点区域一公里之内就连开了五家影院,这说明现在即使在二三线城市,竞争也很激烈。
黄群飞认为,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也是新建影院步伐放缓的原因之一。对此孙海峰和王雪岚并不认同:“地产不景气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方面,这让地产商更加着眼于商业地产开发,反而助推了影院投建。”王雪岚分析说,目前的情况是地产商相较于影院投资商对于新项目的开发更加积极,反而影院投资公司冷静了许多。
但这种“冷静”尚未作用于影院用地的租金上。“现在影院的房租依然没有下降,估计要等到半年到一年之后,才会有明显回落。”王雪岚说。
到今年6月22日,国内院线制走过整整10年历程。10年过后,国内的院线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关于院线影院的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终端市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美合作“潮起云涌”
“中美电影新政”协议生效不久,中美电影企业之间似乎很快就进入“蜜月期”。除了上海文广与东方梦工厂合资筹建“东方梦工厂”之外,5月14日,20世纪福克斯所属的新闻集团宣布已购买博纳影业19.9%的股权。5月21日,大连万达集团与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电影院线AMC签署了并购协议。此外,《封神天下》《钢铁侠3》等多部中美联手打造的重头项目纷纷在北京发布,掀起一波“中美合拍”浪潮,合作从单纯的资金和演员层面深入到运作模式层面。
显然,美国“相中”的是中国市场,中国则希望能够学习美国的制片经验并借用其成熟的发行渠道进军全球市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有悲观的分析认为,此番合作风潮会为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大开方便之门。对此,以黄群飞为代表的众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不会因为几个项目的合作就“变质”。乐视影业总裁张昭则结合多年的制片经验为同行提出了一条建议:在技术和资金无法与好莱坞比拼的情况下,要针对国内观众的口味和喜好做好本土影片。
“下半场”,国产片时间?
与近几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所占的市场份额降到历史谷底。这为国产电影的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霾。与张艺谋离开多年的搭档张伟平之后神秘的去处一样,关于国产电影的未来成为业界的热议焦点。“救赎国产电影”甚至成为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主要话题。
与此相对应,制片界也开始审视以往的运作经验,从投融资模式,制片模式以及营销推广和发行模式,审视以往的运作经验。
就在此时,6月28日上映的《画皮Ⅱ》首日票房即突破7000万元,之后接连创造多项国产电影的市场纪录,首周票房直逼3亿元,为低迷的国产电影注入一针强心剂。从《画皮Ⅱ》开始,下半年还陆续有《搜索》《四大名捕》《听风者》《温故1942》《白鹿原》《一代宗师》《十二生肖》等众多“重量级影片”入市。
“上半年除了贺岁档,其他时段历来是国产电影的休整期,从下半年的这么多强片看,全年国产电影仍能保有半壁江山。”黄群飞乐观估计。但他也指出:“危机永远存在,他迫使我们变革进步。
中美电影新政引发“蝴蝶效应”,进口大片凶猛;国产片市场份额收紧;影院投资降温;万达收购AMC……虽然上半年的票房仍达近80亿元,但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电影业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变革的拐点期
“幸福的烦恼”,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如是评价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一方面是近80亿元的票房总量、45%以上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国产电影锐减的市场份额。半年内入市的100多部国产影片中,除了6月底上映的《画皮Ⅱ》,没有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能够突破2亿元关口。而进口影片中,突破5亿元的影片就有4部之多。
进口影片如此凶猛的市场表现,除了数量增多,引进速度加快之外,与国内终端市场的急剧扩大、电影观众的迅速扩容均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国内新增影院345座,新增银幕数1000多块,至6月底,国内银幕数已突破一万块,其中3D影厅达7000多个,这为众多3D影片提供了足够的释放空间。
与票房的绝对增量相一致,电影观众的增量也有较大提升——今年前6个月,国内的观影人次超过2.1亿,同比增40%左右。观众数量的激增,为市场上出现众多高票房影片提供了基础。但细化市场不难发现,国产电影单片票房偏低,以及单座影院票房增量遇到天花板,经营难度加大等问题,均值得业界警惕。
“中美电影新政”引发蝴蝶效应
2月份中美关于电影方面达成的新协议,一如蝴蝶振翅一般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中美电影协议”中的三条变化,对好莱坞引进片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形成利好——自3月30日上映的《诸神之怒》起,进口分账影片出品方开始享受25%的分账比例,并且取代了之前阶梯式票房分账规定。这是刺激大量好莱坞强片纷纷登陆我国大银幕的主要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产影片在选材、类型、故事、制作精良度等各个方面的不足也呈现得更加清晰。进口大片入市频率加快和国产电影屡屡抱团突围失利,加剧了电影业上游企业对项目选择的犹豫不决以及资本态度的变化。而这种情形让国内电影界纷纷“外出”寻求合作,以增强项目与资本的双重安全,国内电影企业与好莱坞方面的重磅合作消息不断传来。
与此同时,自前两年开始的影院大规模“圈地运动”从3月份逐渐出现大幅降温趋势——随着之前开发项目的逐步释放以及新项目开发的难度增加,今年上半年新开业影院数比去年同期锐减近130座,减幅达27%。国内影院和院线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亟待改进,从万达收购AMC上也可以窥见一斑。
与上游制片和影院终端面临的境况相比,发行环节也问题重重,“五·一”和“六·一”两个档期内国产电影集体自戕,以及国产电影与进口影片多次在短兵相接中的完败表现,说明档期协调机制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进口影片凶猛
新年刚刚结束,《谍中谍4》疯狂的吸金态势就引发业界极大关注。很快,关于中国每年增加14部进口分账影片,并提高外方分账比的消息就开始传开。进入3月份,《异星战场》《诸神之怒》《泰坦尼克号》《超级战场》《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纷纷登陆国内大银幕,入市频率之快,超乎以往。而且这些影片牢牢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以上海联和院线为例,该院线四五月份票房榜单前五均为进口影片,占比该院线54.3%的放映空间,76.8%的观众总量和81.2%的票房份额。上海联和院线拥有国内约10%的市场份额,以管窥豹,全国市场情况也大致如此。从单片票房成绩看,3D版《泰坦尼克号》冲破9亿元,超过该片在北美的票房成绩;《谍中谍4》狂卷1亿美元,《复仇者联盟》收约5.7亿元,《黑衣人3》也突破5亿元。
而去年同期,进口影片中只有《功夫熊猫2》冲破5亿元大关,《加勒比海盗:惊涛骇浪》进账4.6亿元,《速度与激情5》和《洛杉矶之战》分别取得2.5亿元和2.3亿元,其他票房冲进前10的进口大片大多在亿元线上徘徊。今年票房前10的进口影片过2亿元的就达七部之多,而且其他三部也都在1.6亿元以上。
来势汹汹的进口大片让观众以及业内对国产影片各个方面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产影片“抱团突围”
“抱团突围”成为201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最形象的写照。纵观上半年,从贺岁档的贺岁片扎堆,到三四月份的“小片”闹春,再到“清明节”“五·一”“六·一”等围绕各种节假日引发的“抱团”现象,突显出国产电影面对进口大片的躲避心态——为避开一些进口强片,多次出现一天之内同时开画5部以上国产影片的“盛况”。但除了《画皮Ⅱ》、贺岁档入市的《喜羊羊之开心闯龙年》与《大魔术师》,其他档期入市影片能够突破1.5亿元的只有“五·一”前后上映的《黄金大劫案》。
之所以“抱团”,是因为单打独斗的量级不够,特别是四月底五月初,一批青年导演携新作集中上映,让业内外都寄予极大希望。但结果却令人扼腕,五部影片当中,只有宁浩的《黄金大劫案》艰难突围,其他几部影片均折戟市场。
《匹夫》出品兼发行方光线影业副总裁徐林对此表示,“扎堆”上映虽然有主观宣传的考虑,但也有一丝“不得已”。他透露,光线影业曾尝试与同期上映的其他出品方协调档期,且表示愿意将《匹夫》的上映日期提前到4月20日,但对方并没有给予回应,最后大家还是挤在了一起。“面对好莱坞的强势来袭,国内各制片公司应真正‘抱团突围’——但‘抱团’不是大家都集中在某一时段上映,而是相关片方能够开诚布公地互相了解沟通,分享彼此的制片计划并协调档期,以避免同类电影集中上映而形成‘内耗’。”徐林呼吁道。
与此同时,国产电影不尽如意的市场表现也打击了制片方的投资热情。“我们对电影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与谨慎。做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觉得如此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项目能够最终胜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城透露,很多制片公司“有意减少新项目投资,观望情绪浓郁”。
中小投资影片“黑马”频现
除了大片之间的激烈PK,上半年市场上也出现不少中小投资影片“爆冷”的黑马现象。国产片方面,《春娇与志明》靠上一部影片积累的口碑在内地收获7000多万元票房;而有刘德华助阵的《桃姐》虽然选择了“不讨巧”的老年题材,但影片的故事以及表演均打动众多观众,再加之该片自去年开始在国内外连获大奖,收6700多万元票房实属名至实归。6月19日开画的《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上映首周便从《饥饿游戏》和《马达加斯加3》两部风头正劲的进口大片中抢下4800万元票房,至6月底票房已突破7000万元。 从投人产出比分析,上半年最大的“黑马”当属两部惊悚片——3月30日上映的《绣花鞋》和6月8日上映的《笔仙惊魂》。这两部影片中,《绣花鞋》的票房约4500万元,《笔仙惊魂》则收于近2500万元,特别是后者,由于题材讨巧,整个制片和宣发投入不足300万元,其最终票房让业界大跌眼镜。
进口影片中,由汤唯参演的《晚秋》,从各个方面均透着一股强烈的“文艺范儿”,但该片一举拿下6500多万元票房,创下韩国影片在我国内地票房的最高纪录。
市场上黑马频现,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影片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出,与影片的选材和类型有很大关系。“影片的市场表现归根结底在于影片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以及后续口碑的推动,档期、营销推广等其他因素毕竟是次要。”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分析说。赵海城也认为,“在自媒体盛行和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现在,口碑对影片的市场表现有重要影响。以前片方通过宣传造势可以维持一周左右的上座率,现在只能维持一两天。关键还要看影片自身。”
强片检验国内市场潜力
单月产出近16亿元
影片与档期的关系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但今年上半年,特别是《泰坦尼克号》和《超级战场》《黄金大劫案》等众多极具市场号召力的影片所掀起的观影热潮,再一次印证,档期成就影片的同时,“好影片也能造就好档期”。
4月份是电影市场的传统淡季,而今年,由于3D版《泰坦尼克号》,以及《超级战舰》《灵魂战车:复仇之魂》等多部好莱坞影片轮番上映,加上《黄金大劫案》等国产片的有力助推,市场大盘直线上扬,票房较去年同期大增145%,达近16亿元,超过历史上所有贺岁档、春节档等热门档期的单月票房成绩,让国内终端市场的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4月份的观影人群较3月份也大幅上升61%,达到4000多万人次。此外,全国各大院线中有6个院线公司的票房过亿元,万达院线更是以2.6亿元的成绩创国内院线单月票房产出的最高纪录。
“档期都是相对的,关键还在于影片内容。去年《失恋33天》在11月初上映,也不是很好的档期,但好影片可以创造好档期。反过来,若没有具备市场号召力的影片,再好的档期也是浪费。”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认为,国内终端市场已经具备月产出16亿元以上的能力,所以现在国内电影的主要问题不在终端,而在于制片环节能否提供足够好的内容支撑。
影院投建步伐放缓
截至6月底,今年国内共新开业影院345座,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曾经冲至472座。影院投建热潮在逐步减退。从单月新增影院的情况可以看到,春节前后新影院开业潮一过,到3月份进入相对的停滞期。之后每月新增影院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30%以上的减幅。5月份新增影院数量甚至同比大减一半以上。
一方面,前几年影院“圈地热潮”期存留的项目这两年已经相继开业;另一方面,影院经营难度加大以及盈利空间受挤压打击了新项目开发的积极性。“以前都是好几家、甚至10多家影院投资商同时抢一个项目,现在往往有项目都没人去谈,很多商家甚至放弃了已经付过定金的项目。”北京左岸风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孙海峰表示。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两年影院投建过热,但票房总量未能相应增加,单家影院利润摊薄,直接影响了影院投建公司的资金回流及下一轮的投建计划。利润缩水也使影院投资商在选择新建项目时更加谨慎。孙海峰认为:“影院项目都是两三年前谈成的,签约时可以该区域只有一家影院,但现在可以周围又冒出好几家,所以很多公司宁愿赔掉定金也不得不放弃这些项目,因为根本挣不到钱。”华谊兄弟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影院事业部开发总监王雪岚也指出,像常州这样的三线城市,热点区域一公里之内就连开了五家影院,这说明现在即使在二三线城市,竞争也很激烈。
黄群飞认为,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也是新建影院步伐放缓的原因之一。对此孙海峰和王雪岚并不认同:“地产不景气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方面,这让地产商更加着眼于商业地产开发,反而助推了影院投建。”王雪岚分析说,目前的情况是地产商相较于影院投资商对于新项目的开发更加积极,反而影院投资公司冷静了许多。
但这种“冷静”尚未作用于影院用地的租金上。“现在影院的房租依然没有下降,估计要等到半年到一年之后,才会有明显回落。”王雪岚说。
到今年6月22日,国内院线制走过整整10年历程。10年过后,国内的院线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关于院线影院的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终端市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美合作“潮起云涌”
“中美电影新政”协议生效不久,中美电影企业之间似乎很快就进入“蜜月期”。除了上海文广与东方梦工厂合资筹建“东方梦工厂”之外,5月14日,20世纪福克斯所属的新闻集团宣布已购买博纳影业19.9%的股权。5月21日,大连万达集团与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电影院线AMC签署了并购协议。此外,《封神天下》《钢铁侠3》等多部中美联手打造的重头项目纷纷在北京发布,掀起一波“中美合拍”浪潮,合作从单纯的资金和演员层面深入到运作模式层面。
显然,美国“相中”的是中国市场,中国则希望能够学习美国的制片经验并借用其成熟的发行渠道进军全球市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有悲观的分析认为,此番合作风潮会为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大开方便之门。对此,以黄群飞为代表的众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不会因为几个项目的合作就“变质”。乐视影业总裁张昭则结合多年的制片经验为同行提出了一条建议:在技术和资金无法与好莱坞比拼的情况下,要针对国内观众的口味和喜好做好本土影片。
“下半场”,国产片时间?
与近几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所占的市场份额降到历史谷底。这为国产电影的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霾。与张艺谋离开多年的搭档张伟平之后神秘的去处一样,关于国产电影的未来成为业界的热议焦点。“救赎国产电影”甚至成为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主要话题。
与此相对应,制片界也开始审视以往的运作经验,从投融资模式,制片模式以及营销推广和发行模式,审视以往的运作经验。
就在此时,6月28日上映的《画皮Ⅱ》首日票房即突破7000万元,之后接连创造多项国产电影的市场纪录,首周票房直逼3亿元,为低迷的国产电影注入一针强心剂。从《画皮Ⅱ》开始,下半年还陆续有《搜索》《四大名捕》《听风者》《温故1942》《白鹿原》《一代宗师》《十二生肖》等众多“重量级影片”入市。
“上半年除了贺岁档,其他时段历来是国产电影的休整期,从下半年的这么多强片看,全年国产电影仍能保有半壁江山。”黄群飞乐观估计。但他也指出:“危机永远存在,他迫使我们变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