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这场大变局可能带来的深刻、广泛、长期、全局性的改变,正越来越被人们体会。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随口说出的这句金句,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正像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乱变交错、风雷激荡的表象。灰色地带增多,标准权威弱化。“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跑。
从国际形势上看,波动幅度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成为常态,出现战略意外导致战略危机的可能性上升;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的人文危机,人与人冲突的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文明之间冲突的价值危机等都将有所发展;
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的压力,问题是多方面的:长期与短期,周期与结构并存。
百年前的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阵营领袖和世界秩序主导者。百年后的今天,美国自我感觉地位逐渐不稳,却又不甘心失去霸权,于是试图从多方面围堵遏制后起大国,延缓自身衰落和他国崛起速度。
我们眼中屹立不倒的“劲松”在哪里?我们“从容”的信心从哪里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央提出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础之上,“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这就是说,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消费方面,重点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在投资方面,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大基建“补短板”的力度。对外方面,中央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更重要的是要改革。要深化以供给侧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全方位推动“市场化改革”,“支持民企发展”,“营造法制化制度环境”,旗帜鲜明地提出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深化金融体制特别是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了新的两个凡是:“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用这种颇不寻常的语气,中央的改革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从这些清晰而坚定地表态中,聪明的企业应该已经看到了大方向。所以,面對乱局、变局,我们也许就应该像毛泽东主席在1928年的井冈山上写的那样,“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回顾40年,当时中国禁止私有经济,但小岗村的18位农民却担着杀头坐牢的风险搞起了“大包干”;当时的温州几乎没有国有资产,无法与其他地区竞争,但温州地方政府却担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暗中保护了当地民企的发展。
是的,中国的改革起于偏远穷困的小岗村,中国的经济起于部分地方政府对民企发展的保护和“纵容”。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经济起于一种“灰度治理”,起于对打破常规、对突破创新者的“适度纵容”。即便那个时候环境还不允许。
但就是这些当时看来是“违法”、是“大逆不道”的适度纵容,才打下了后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想想也对,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的创新者,恐怕总是会有一些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的言行。
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好好“活下去”,最离不开的还是这样的战略勇气、创造决心,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过去十多年的“舒适区”和“红利期”,是不是已经让我们丧失了猛虎饿狼般的战斗精神。
企业需要主动升级自己的战略,才能在新一轮转型升级大战中笑到最后。那些历经多个经济周期的企业,总是先知、先觉、先行。
其实,今天企业90%的问题,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战略问题,战术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临时变通一下,暂时缓解企业难题;但战略不改变,企业根本无法彻底提升业绩,没办法让自己活下来。
面临经济下行大趋势,最可怕的是新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企业还心存幻想,企图“咬咬牙”“熬一熬”困难就过去了,却不敢在战略上主动升级,在品牌上大胆求变,在业务上创新突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要走出这个“至暗时刻”,需要国家努力,更需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们衷心希望尚在萌动的利好政策,能够再走快一点;希望焦虑迷惘的企业们,能够再笃定一些;希望攻坚克难的创新者们,能够再坚持一下。
毕竟,在艰难时期的坚韧执着,才是身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所存在的意义,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与希望。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随口说出的这句金句,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正像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乱变交错、风雷激荡的表象。灰色地带增多,标准权威弱化。“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跑。
从国际形势上看,波动幅度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成为常态,出现战略意外导致战略危机的可能性上升;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的人文危机,人与人冲突的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文明之间冲突的价值危机等都将有所发展;
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的压力,问题是多方面的:长期与短期,周期与结构并存。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百年前的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阵营领袖和世界秩序主导者。百年后的今天,美国自我感觉地位逐渐不稳,却又不甘心失去霸权,于是试图从多方面围堵遏制后起大国,延缓自身衰落和他国崛起速度。
我们眼中屹立不倒的“劲松”在哪里?我们“从容”的信心从哪里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央提出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础之上,“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这就是说,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消费方面,重点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在投资方面,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大基建“补短板”的力度。对外方面,中央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更重要的是要改革。要深化以供给侧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全方位推动“市场化改革”,“支持民企发展”,“营造法制化制度环境”,旗帜鲜明地提出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深化金融体制特别是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了新的两个凡是:“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用这种颇不寻常的语气,中央的改革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从这些清晰而坚定地表态中,聪明的企业应该已经看到了大方向。所以,面對乱局、变局,我们也许就应该像毛泽东主席在1928年的井冈山上写的那样,“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如何完成自身的“战略升级”?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回顾40年,当时中国禁止私有经济,但小岗村的18位农民却担着杀头坐牢的风险搞起了“大包干”;当时的温州几乎没有国有资产,无法与其他地区竞争,但温州地方政府却担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暗中保护了当地民企的发展。
是的,中国的改革起于偏远穷困的小岗村,中国的经济起于部分地方政府对民企发展的保护和“纵容”。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经济起于一种“灰度治理”,起于对打破常规、对突破创新者的“适度纵容”。即便那个时候环境还不允许。
但就是这些当时看来是“违法”、是“大逆不道”的适度纵容,才打下了后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想想也对,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的创新者,恐怕总是会有一些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的言行。
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好好“活下去”,最离不开的还是这样的战略勇气、创造决心,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过去十多年的“舒适区”和“红利期”,是不是已经让我们丧失了猛虎饿狼般的战斗精神。
企业需要主动升级自己的战略,才能在新一轮转型升级大战中笑到最后。那些历经多个经济周期的企业,总是先知、先觉、先行。
其实,今天企业90%的问题,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战略问题,战术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临时变通一下,暂时缓解企业难题;但战略不改变,企业根本无法彻底提升业绩,没办法让自己活下来。
思想的停滞和匮乏才是最可怕的危机
面临经济下行大趋势,最可怕的是新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企业还心存幻想,企图“咬咬牙”“熬一熬”困难就过去了,却不敢在战略上主动升级,在品牌上大胆求变,在业务上创新突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要走出这个“至暗时刻”,需要国家努力,更需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们衷心希望尚在萌动的利好政策,能够再走快一点;希望焦虑迷惘的企业们,能够再笃定一些;希望攻坚克难的创新者们,能够再坚持一下。
毕竟,在艰难时期的坚韧执着,才是身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所存在的意义,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