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这样一个“智利奇迹”,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对33位矿工幸运获救的欢呼,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事件应有所反思。
10月13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智利圣何塞铜矿的抢救现场。在无数人的欢呼声中,被困69个日日夜夜的智利矿工从700米深地底重返地面,创造了一例令世人感悟的生命救援奇迹。
这个奇迹,仿佛一个现代童话,引起全球受眾的极大兴趣。中国同样是个地质灾害频仍、矿难多发的国家。从这次史上最难最久的矿难救援范例上,我们可以分享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其一,完备的矿业安全法规,促使矿主注重生命安全。
智利的矿业安全法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配备几项基本的安全条件和措施:首先是从作业区通往地上安全地带的逃生通道;第二,作业区内相隔一定距离配备井梯,以方便逃离事故地点;第三是地下式矿井内部的紧急避难所,最低限度必须备足48小时内生存的物资。
智利矿山安全法规还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每10人能有一个卫生间,每50人能有一个提供洁净饮用水的设备,每15人能有一间浴室,有全天候可供10人共用的热水。地下式矿井下必须保证有2条时刻畅通的通信线路,矿井内必须保证每人每分钟有3立方米以上新鲜空气,通风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5米至150米。
这些带有前瞻性的法规,为矿工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对比我国矿下管理,别说要求井下有热水浴室,拥有避难所卫生间都难以普遍做到。有些小矿主置入的生命安全而不顾,成天想到的只是少投入多赚钱而已。
其二,人性化的设计,为被困矿工提供了生存空间。
此次智利圣何塞铜矿严重塌方事故发生在8月5日,直到8月22日矿工们才与地面取得联系,漫长的17天里,33人依旧平安无事。他们靠什么得以生存?是井下留下的带有人性化的空间也。
圣何塞铜矿在井下辟建的避难所,被认为是守护矿工生命的第一道屏障。造价仅仅为53万元人民币的并下紧急避难所在此次救援中的作用非常显著。避难所里除为被困矿工提供食品、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外,还提供了温度调节、排泄物处置等多方面保障。矿工们在最初的17天里,依靠每人每48小时吃两汤勺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支撑到地面上首批救援物资到达。而在内蒙古乌海透水事故中支撑13名矿工生命的只有污水和自己的小便,在创造了115名矿工生还纪录的王家岭矿难中维持被困矿工生命的是纸箱和煤渣。
可以说,正是避难所让33名矿工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
其三,科技手段,成就了生命救援行动的圆满。
要成功救下在深井下被困69天的矿工,并非易事,如方法不当,什么意外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智利政府为使救援万无一失,一方面指导井下被困人员以科学方法保持体能,另一方面组织救援行动科技攻关。10月9日上午,经过33天夜以继日的挖掘,“计划B”率先完成了全程隧道的挖掘,一条620多米的生命隧道诞生。紧接着,救援方完成了对该隧道接近地面55米的内壁加固工作,以减小升井过程中碎石掉下阻碍升井的风险。智利海军经过科学攻关设计研制出了被称为“胶囊”的搭载舱“凤凰1号”;中国上海的履带起重装置也被引进智利。一切准备就绪,救援人员通过在救援隧道内进行救人搭载舱试验,证明了“胶囊”可以成功下放和回收,才最终付诸救援行动。正是这系列相当科学的技术手段,才保证了救援行动的万无一失。
其四、人性关怀,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
智利矿难救援中反映出智利上下认同一个理念——尊重生命,即使倾全国之力救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救援最初无法确定被因人员是否还活着,但人们没有放弃,最终打通了井下通道。
矿难发生后,智利总统皮涅拉立即中断了对南美邻国的访问,赶赴现场指导。在确定了正式营救时间表后,智利总统夫人提前几目前往铜矿救援现场,陪伴矿工家属一同等待营救工作的开始。智利卫生部长马纳利奇亲自督阵,组织了一批包括心理学家、医护人员、营养师、技术人员甚至宇航员以及潜水学校的负责人等国内外专家在现场作业,为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为受困矿工提供全方位咨询。救援专家向井下矿工发出建议,在井下分隔出“餐区”、“运动区”、“工作区”以及如厕和睡觉的“生活区”,利用“白兰鸽”输送的物资组织“歌咏比赛”“棋牌比赛”或者玩电子游戏来放松身心,静待救援。矿工家属们在铜矿前建起了“希望营地”,每晚点燃篝火,为亲人祈祷。家属们还通过信函、照片和电话,为受国矿工们送去鼓励……所有这些人性关怀之举,使得被困深井下的矿工们始终充满信心,最终重返地面,且健康快乐。
这次救援行动,结局颇为圆满。因其被困时间最长、被因深度最深成为世界矿难史上的新纪录。数字无法表达这次矿难带给智利乃至全球的感动与惊叹,但是它足以让矿难频发的中国看到差距。
尽管中国也曾创造过王家岭煤矿事故矿工获救的奇迹,但与之相比,在某些方面显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对这样一个“智利奇迹”,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对33位矿工幸运获救的欢呼,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事件应有反思,从智利这次矿难营救中借鉴经验,来完备日后的灾难救援。
10月13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智利圣何塞铜矿的抢救现场。在无数人的欢呼声中,被困69个日日夜夜的智利矿工从700米深地底重返地面,创造了一例令世人感悟的生命救援奇迹。
这个奇迹,仿佛一个现代童话,引起全球受眾的极大兴趣。中国同样是个地质灾害频仍、矿难多发的国家。从这次史上最难最久的矿难救援范例上,我们可以分享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其一,完备的矿业安全法规,促使矿主注重生命安全。
智利的矿业安全法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配备几项基本的安全条件和措施:首先是从作业区通往地上安全地带的逃生通道;第二,作业区内相隔一定距离配备井梯,以方便逃离事故地点;第三是地下式矿井内部的紧急避难所,最低限度必须备足48小时内生存的物资。
智利矿山安全法规还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每10人能有一个卫生间,每50人能有一个提供洁净饮用水的设备,每15人能有一间浴室,有全天候可供10人共用的热水。地下式矿井下必须保证有2条时刻畅通的通信线路,矿井内必须保证每人每分钟有3立方米以上新鲜空气,通风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5米至150米。
这些带有前瞻性的法规,为矿工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对比我国矿下管理,别说要求井下有热水浴室,拥有避难所卫生间都难以普遍做到。有些小矿主置入的生命安全而不顾,成天想到的只是少投入多赚钱而已。
其二,人性化的设计,为被困矿工提供了生存空间。
此次智利圣何塞铜矿严重塌方事故发生在8月5日,直到8月22日矿工们才与地面取得联系,漫长的17天里,33人依旧平安无事。他们靠什么得以生存?是井下留下的带有人性化的空间也。
圣何塞铜矿在井下辟建的避难所,被认为是守护矿工生命的第一道屏障。造价仅仅为53万元人民币的并下紧急避难所在此次救援中的作用非常显著。避难所里除为被困矿工提供食品、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外,还提供了温度调节、排泄物处置等多方面保障。矿工们在最初的17天里,依靠每人每48小时吃两汤勺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支撑到地面上首批救援物资到达。而在内蒙古乌海透水事故中支撑13名矿工生命的只有污水和自己的小便,在创造了115名矿工生还纪录的王家岭矿难中维持被困矿工生命的是纸箱和煤渣。
可以说,正是避难所让33名矿工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
其三,科技手段,成就了生命救援行动的圆满。
要成功救下在深井下被困69天的矿工,并非易事,如方法不当,什么意外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智利政府为使救援万无一失,一方面指导井下被困人员以科学方法保持体能,另一方面组织救援行动科技攻关。10月9日上午,经过33天夜以继日的挖掘,“计划B”率先完成了全程隧道的挖掘,一条620多米的生命隧道诞生。紧接着,救援方完成了对该隧道接近地面55米的内壁加固工作,以减小升井过程中碎石掉下阻碍升井的风险。智利海军经过科学攻关设计研制出了被称为“胶囊”的搭载舱“凤凰1号”;中国上海的履带起重装置也被引进智利。一切准备就绪,救援人员通过在救援隧道内进行救人搭载舱试验,证明了“胶囊”可以成功下放和回收,才最终付诸救援行动。正是这系列相当科学的技术手段,才保证了救援行动的万无一失。
其四、人性关怀,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
智利矿难救援中反映出智利上下认同一个理念——尊重生命,即使倾全国之力救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救援最初无法确定被因人员是否还活着,但人们没有放弃,最终打通了井下通道。
矿难发生后,智利总统皮涅拉立即中断了对南美邻国的访问,赶赴现场指导。在确定了正式营救时间表后,智利总统夫人提前几目前往铜矿救援现场,陪伴矿工家属一同等待营救工作的开始。智利卫生部长马纳利奇亲自督阵,组织了一批包括心理学家、医护人员、营养师、技术人员甚至宇航员以及潜水学校的负责人等国内外专家在现场作业,为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为受困矿工提供全方位咨询。救援专家向井下矿工发出建议,在井下分隔出“餐区”、“运动区”、“工作区”以及如厕和睡觉的“生活区”,利用“白兰鸽”输送的物资组织“歌咏比赛”“棋牌比赛”或者玩电子游戏来放松身心,静待救援。矿工家属们在铜矿前建起了“希望营地”,每晚点燃篝火,为亲人祈祷。家属们还通过信函、照片和电话,为受国矿工们送去鼓励……所有这些人性关怀之举,使得被困深井下的矿工们始终充满信心,最终重返地面,且健康快乐。
这次救援行动,结局颇为圆满。因其被困时间最长、被因深度最深成为世界矿难史上的新纪录。数字无法表达这次矿难带给智利乃至全球的感动与惊叹,但是它足以让矿难频发的中国看到差距。
尽管中国也曾创造过王家岭煤矿事故矿工获救的奇迹,但与之相比,在某些方面显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对这样一个“智利奇迹”,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对33位矿工幸运获救的欢呼,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事件应有反思,从智利这次矿难营救中借鉴经验,来完备日后的灾难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