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意识和应付困难的勇气,使孩子具有应付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 培养幼儿直接面对挫折的意识
家长作为幼儿的首任教师,在幼儿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景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幼儿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还孩子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孩子认识挫折,从而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二、 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挫折教育也应该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
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让孩子陷入你们所营造的感情旋涡,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对孩子的成长应理性地对待。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让他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虽然有时候饭会撒一桌子,衣服会穿得一塌糊涂,但我们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他在长大。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家长应放手让他们去做。
三、 引导幼儿走出挫折的困惑
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挫折教育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经历挫折,而不注重在孩子经受挫折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常会使孩子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时候,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正是随着这些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的。
其实,“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来源:幼儿教育)
一、 培养幼儿直接面对挫折的意识
家长作为幼儿的首任教师,在幼儿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景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幼儿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还孩子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孩子认识挫折,从而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二、 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挫折教育也应该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
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让孩子陷入你们所营造的感情旋涡,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对孩子的成长应理性地对待。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让他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虽然有时候饭会撒一桌子,衣服会穿得一塌糊涂,但我们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他在长大。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家长应放手让他们去做。
三、 引导幼儿走出挫折的困惑
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挫折教育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经历挫折,而不注重在孩子经受挫折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常会使孩子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时候,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正是随着这些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的。
其实,“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来源: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