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怎样“发表”的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 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  投诸名流 唐代许多单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往往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以便广为流传,提高自己的身价。如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诗就是献给当时著名诗人张籍的。
  即席赋咏 如大历年间卢纶、韩胡、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宴席上赋咏酬答,从而名声大振。  墙壁题诗 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元稹)诗。”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发表”诗作,据记载,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达上百首。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几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
  此外,中唐以后还流行用“诗板”题诗,然后挂起来。晚唐咸通年间,诗人薛能经过蜀地飞过泉亭,曾看到 “亭中有诗板百余”,可见使用诗板很普遍。设立诗板的多是当地县令、寺观主人等。他们请过路的名诗人留下诗篇,以求为本地、本寺观增光添彩。如秭归县令繁知一听说大诗人白居易要路过巫山,就事先在巫山神女祠粉壁上用大字写道“苏州刺史今才子,行至巫山必有诗”,目的是请白居易留诗。
  更有趣的是,道士诗人唐球把自己的许多诗装进一个大瓢星,放入河流,让更多的人读到他的诗。唐朝时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诗人也曾印过诗集,如白居易就曾印过一份,但印数很少,很难广为传播。
  (编辑/山佳)
其他文献
寒武纪最早期层位中获得的离散骨片化石Halkieria和Microdictyon,已在较高层位的特异埋藏化石群中找到了它们的完整生物躯体,它为研究离散骨片化石的自然分类和生物亲缘提供
10年前,一位名叫井上晴树的日本作家来中国访问。极偶然地,他在大连街头的露天书摊见到一本小册子:《旅顺大屠杀》。书的封面上,那些“日本兽兵”、“屠城之最”、“残暴绝伦”的刺目的文字及照片,令其惊异不已。因为在此之前,这位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又素来偏好历史的井上先生,一直自认为对于当初1894年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并非缺乏了解,但是,尽管年近五旬,他却从来未曾在本土听说,甲午战争期间,在中国旅顺发
本文展示了陕西西乡和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中的三块棘状集合体标本 ,论证了西蒿坪段中的所谓瓶状微化石不是原生动物 ,而是一类接近于开腔骨类 Chancelloriids的多骨片
美国作家沃克·珀西的小说《迷失宇宙中》将读者召入到社会反讽和反省的沼泽之中。一旦被存在主义的自助工程的本质所吸引,我们就得接受理珀西的符号学理论的观念。这些袭击
近年来笔者研究了扬子地台的一些瓶状微化石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有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围绕瓶状微化石研究讨论了如下两个问题 :1 )关于早寒武世早期的瓶状微化石与开腔骨类
期刊
嫁女  我国传统婚姻习俗,女儿长大出嫁,父母都要为其置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在我国历史上,一些知名人士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大多极为别致而又含有深意。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膝下一女,爱如掌上明珠,女儿长大出嫁,他无钱置备嫁妆,特意以梁鸿、孟光的故事为素材,画了一幅《举案齐眉图》,并在画上配诗相赠:“婚姻何必求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持家倘使失勤俭,妆奁卖与别人家。”  清代杰出的书画家、篆刻家和诗人高凤翰先生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