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只注重文言文教学而轻视现代文阅读教学,或根本就不讲现代文,终日围绕中考指挥棒旋转,殊不知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制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要想写好作文,语文课本中阅读课文的学习无疑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一湾源头活水。现就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谈一谈如何写作写景散文。
一、要明确写作的感情基调
写作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一定的写作意图,写景抒情的散文也不例外。写作前带着不同的心境去欣赏自然,带着一定的心理去抒写感受,就会产生不同的自然景象,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面对“淫雨霏霏,阴风怒号”的自然景象,迁客骚人就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感怀,而面对“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则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的豪气,自然界的美与丑,会给人带来迥异的感受,而用不同心境欣赏自然同样也会有不同感受,景因情而动,情因景而生,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二、选好观察点
选好观察点,或是驻足远观,或是近处细描细绘,总要有一个观察位置。可不要小视它的重要性,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第一段就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交代了观察位置为“远处”,然后就有“一片辉煌”、 “像一条瀑布”等描写。后来近处欣赏,又有“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的描写,从这两处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不难看出,描写时遵循了“远处观察描写整体,近处细致描绘局部”的逻辑顺序。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每一朵花又充满了盎然生机,给身心疲惫的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三、把握景物特征
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景物无非就是一些花草虫鱼、山石树木等自然景观和楼阁轩榭等人文景观,面对这些景物,我们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描写时则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吴钧的《与朱元思书》中第一段写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正是抓住了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征,这是全文的纲,而后就在后文中围绕这一总体特征去分别对山之奇及水之异的所在进行细腻的描绘。写山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抓住了山多、高、陡的特点。写水则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抓住了水清、水急两个特点。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让我们宛如身临其境,仿佛在与作者同游同乐。所以,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四、写作时还要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来写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对春花是按照这样的方位顺序来描写的,“花树之上”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艳丽无比的春花,“花树之下”有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草地上”则有“野花遍地是,杂样,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对“春花”的描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的。这样写作可以使描写井然有序,使文章条理更分明,层次更清晰。
五、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修辞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中,一种恰当的修辞手法犹若闪光的珍珠,会使作品大大增色。每每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无不被那种种修辞手法所吸引。他的排比,一串串成列而来;他的拟人,活脱脱,呼之欲出;他的设问,又像深海垂钓,更有深沉含义。而最为突出的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就综合了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勾勒出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啊!
(二)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与想象。他们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开头就写到“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写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北风怒号、天寒地冻的北方严冬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再如,《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奇特的联想把读者仿佛引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果园,真个有身临其境之感。联想与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留给读者广阔的遐想空间。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如,《春》中以“蜜蜂闹、蝴蝶飞”这一侧面描写来反衬春花花色之艳、花味之甜、花朵之多的特点,这样写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四)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在写景散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提高语言交际的质量与效果,使得一篇散文绘景如身临其境,抒情如滚滚江水,点题如画龙点睛。
无论是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理解还是写作,都要遵循“知晓写作的感情基调、明确观察点、把握景物特征、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运用一定的写作技法来理解与写作”的写作原则,这样做就如同拿到了阅读和写作的一把金钥匙。当然,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要想写好作文,语文课本中阅读课文的学习无疑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一湾源头活水。现就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谈一谈如何写作写景散文。
一、要明确写作的感情基调
写作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一定的写作意图,写景抒情的散文也不例外。写作前带着不同的心境去欣赏自然,带着一定的心理去抒写感受,就会产生不同的自然景象,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面对“淫雨霏霏,阴风怒号”的自然景象,迁客骚人就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感怀,而面对“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则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的豪气,自然界的美与丑,会给人带来迥异的感受,而用不同心境欣赏自然同样也会有不同感受,景因情而动,情因景而生,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二、选好观察点
选好观察点,或是驻足远观,或是近处细描细绘,总要有一个观察位置。可不要小视它的重要性,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第一段就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交代了观察位置为“远处”,然后就有“一片辉煌”、 “像一条瀑布”等描写。后来近处欣赏,又有“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的描写,从这两处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不难看出,描写时遵循了“远处观察描写整体,近处细致描绘局部”的逻辑顺序。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每一朵花又充满了盎然生机,给身心疲惫的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三、把握景物特征
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景物无非就是一些花草虫鱼、山石树木等自然景观和楼阁轩榭等人文景观,面对这些景物,我们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描写时则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吴钧的《与朱元思书》中第一段写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正是抓住了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征,这是全文的纲,而后就在后文中围绕这一总体特征去分别对山之奇及水之异的所在进行细腻的描绘。写山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抓住了山多、高、陡的特点。写水则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抓住了水清、水急两个特点。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让我们宛如身临其境,仿佛在与作者同游同乐。所以,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四、写作时还要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来写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对春花是按照这样的方位顺序来描写的,“花树之上”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艳丽无比的春花,“花树之下”有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草地上”则有“野花遍地是,杂样,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对“春花”的描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的。这样写作可以使描写井然有序,使文章条理更分明,层次更清晰。
五、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修辞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中,一种恰当的修辞手法犹若闪光的珍珠,会使作品大大增色。每每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无不被那种种修辞手法所吸引。他的排比,一串串成列而来;他的拟人,活脱脱,呼之欲出;他的设问,又像深海垂钓,更有深沉含义。而最为突出的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就综合了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勾勒出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啊!
(二)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与想象。他们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开头就写到“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写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北风怒号、天寒地冻的北方严冬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再如,《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奇特的联想把读者仿佛引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果园,真个有身临其境之感。联想与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留给读者广阔的遐想空间。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如,《春》中以“蜜蜂闹、蝴蝶飞”这一侧面描写来反衬春花花色之艳、花味之甜、花朵之多的特点,这样写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四)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在写景散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提高语言交际的质量与效果,使得一篇散文绘景如身临其境,抒情如滚滚江水,点题如画龙点睛。
无论是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理解还是写作,都要遵循“知晓写作的感情基调、明确观察点、把握景物特征、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运用一定的写作技法来理解与写作”的写作原则,这样做就如同拿到了阅读和写作的一把金钥匙。当然,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