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丙肝是经血液、性接触、母婴及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临床上约40%-70%丙肝病毒感染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只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多在求治其他疾病或体检时才被意外发现,极少患者会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类似亚健康的表现。方法丙肝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这两项检查及肝功损害,可确定诊断。结果实验室检测可以发现丙型肝炎,并应及早治疗。结论一定要在专业医院进行检测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对症治疗才能对病情起到帮助。只有认真对待丙型肝炎诊断,才能实现对丙肝的早期治疗,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那么不仅对患者,对周围人群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关键词】丙肝抗体;慢性;肝功障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主要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还有就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只有根据这两项才能确定的病情状况。1丙肝诊断指标
1.1抗HCV即丙肝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
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肝炎感染。
1.2HCV-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
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B超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查。丙肝病毒指标阳性加上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即可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
总之,①确诊丙肝是否存在,往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包括肝功能,尤其是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的检测。②有无症状提示丙肝:此种丙肝症状轻,急性患者可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1/3有黄疸。慢性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乏力、疲劳纳差、肝区痛等症状。③判断是否有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吸毒史。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有无丙肝患者。如果是患丙肝的高危人群,需作进一步丙肝的筛查。
2了解关于丙肝诊断的相关常识,科学进行丙肝诊断,对丙肝的有效治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可帮助患者脱离疾病的痛苦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与慢性乙肝相比,丙肝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潜伏期为2-26周,在急性期一般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其中四分之三者会转为慢性丙肝,但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仍然没有明显症状,而且不少医务人员也缺少对丙肝基本知识的了解,没有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查,直至约20%的人肝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已成为肝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目前我国共有丙肝抗体阳性患者4000万人,86.51%的病人会患上慢性丙肝。其中约10%-30%的丙肝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也比乙肝大。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的最大危险,是在于它通常没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其病毒对肝脏的破坏却一直持续。丙肝的最大特点,又在于如果获得早期检出、及时治疗,有超过六成的患者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因此,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同时,丙肝高危人群应明确加强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慢性丙肝的检测实行起来并不困难,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就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将接受过输血或器官移植、使用过血制品、做过透析治疗和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以及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和有过不洁性生活史者,统称为“丙肝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体检时除了做肝功能检查外,还需要加测丙肝病毒抗体。因为是否及时而规范地进行治疗,将对丙肝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3丙肝可以治愈[1]
丙肝患者只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就可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早期丙肝,有977名患者经过长期随访,丙肝病毒转阴者平均停药4.1年之后,复发者不到1%。
而丙肝却在诊疗过程中极易被忽视。虽然发病几乎无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但并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危害较小,相反由于它的临床表现较轻,重叠感染率和病死率较之乙肝更高。
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名丙肝患者,人群丙肝感染率高达3.2%,在未来的10到20年,因为丙肝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和死亡人数将成倍增长。同时,由于丙肝起病隐匿,急性感染期80%的患者无症状或者仅有乏力的感觉,往往容易造成漏诊,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75%至85%的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2]。
与丙肝流行状况以及病情转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于丙肝的认知度非常低,近九成的丙肝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仅约有1%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仅约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因此,进一步提高疾病认知成为目前推进丙肝防治的当务之急。
由于乙肝和丙肝病毒均可通过不洁注射、血液或输血制品等相同的方式传播,两者重叠感染较为常见。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有必要查一下丙肝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过丙肝病毒。如果抗体阳性,则需要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3]。
早期确定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丙肝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概率至关重要。不少难治性乙型肝炎患者往往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乙肝、丙肝重叠感染较单纯乙肝或丙肝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导致肝癌的相对危险指数也更大。确定乙肝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丙肝,对选择乙肝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4丙型肝炎没有有效疫苗预防,是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由于丙肝病毒是RNA病毒,很容易变异,但只要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就可改善或減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4]。丙肝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弱,丙肝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丙肝是治愈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按照基因序列的不同,丙型肝炎可分成Ⅰ型和Ⅱ型,两者治愈率分别为50%和70%。而且根据研究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丙肝患者在停药后平均随访4年内仍能维持疗效,也就是说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
丙肝与乙肝有所不同,丙肝最初症状明显要轻,约有三分之二不典型,但病情进程明显要快,若发展为肝癌者,时间较乙肝要快一倍。由于目前丙肝检测没有列入常规检查项目,我国也缺乏对高危人群的有效筛查机制,因此不少丙肝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进而导致传染源的进一步扩大,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总之,综合免疫抗病毒疗法,系统对症治疗丙型肝炎[5]。了解关于丙肝诊断的相关常识,在专业医院进行检测,科学进行丙肝诊断,对丙肝的有效治疗,才能帮助患者脱离了疾病的痛苦。参考文献
[1]施平,唐卫明,李雷,羊海涛.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2]龚建明,杨静静,王昊鹏,喻荣彬,邓小昭,张云.南京地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的常见基因型分型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03).
[3]焦金花.试论经血液途径感染及发生传染病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06).
[4]何淑梅,孔俭,牛俊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07).
[5]方南元.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判识及复方丙肝宁治疗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关键词】丙肝抗体;慢性;肝功障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主要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还有就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只有根据这两项才能确定的病情状况。1丙肝诊断指标
1.1抗HCV即丙肝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
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肝炎感染。
1.2HCV-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
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B超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查。丙肝病毒指标阳性加上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即可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
总之,①确诊丙肝是否存在,往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包括肝功能,尤其是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的检测。②有无症状提示丙肝:此种丙肝症状轻,急性患者可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1/3有黄疸。慢性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乏力、疲劳纳差、肝区痛等症状。③判断是否有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吸毒史。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有无丙肝患者。如果是患丙肝的高危人群,需作进一步丙肝的筛查。
2了解关于丙肝诊断的相关常识,科学进行丙肝诊断,对丙肝的有效治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可帮助患者脱离疾病的痛苦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与慢性乙肝相比,丙肝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潜伏期为2-26周,在急性期一般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其中四分之三者会转为慢性丙肝,但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仍然没有明显症状,而且不少医务人员也缺少对丙肝基本知识的了解,没有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查,直至约20%的人肝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已成为肝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目前我国共有丙肝抗体阳性患者4000万人,86.51%的病人会患上慢性丙肝。其中约10%-30%的丙肝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也比乙肝大。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的最大危险,是在于它通常没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其病毒对肝脏的破坏却一直持续。丙肝的最大特点,又在于如果获得早期检出、及时治疗,有超过六成的患者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因此,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同时,丙肝高危人群应明确加强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慢性丙肝的检测实行起来并不困难,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就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将接受过输血或器官移植、使用过血制品、做过透析治疗和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以及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和有过不洁性生活史者,统称为“丙肝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体检时除了做肝功能检查外,还需要加测丙肝病毒抗体。因为是否及时而规范地进行治疗,将对丙肝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3丙肝可以治愈[1]
丙肝患者只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就可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早期丙肝,有977名患者经过长期随访,丙肝病毒转阴者平均停药4.1年之后,复发者不到1%。
而丙肝却在诊疗过程中极易被忽视。虽然发病几乎无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但并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危害较小,相反由于它的临床表现较轻,重叠感染率和病死率较之乙肝更高。
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名丙肝患者,人群丙肝感染率高达3.2%,在未来的10到20年,因为丙肝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和死亡人数将成倍增长。同时,由于丙肝起病隐匿,急性感染期80%的患者无症状或者仅有乏力的感觉,往往容易造成漏诊,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75%至85%的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2]。
与丙肝流行状况以及病情转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于丙肝的认知度非常低,近九成的丙肝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仅约有1%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仅约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因此,进一步提高疾病认知成为目前推进丙肝防治的当务之急。
由于乙肝和丙肝病毒均可通过不洁注射、血液或输血制品等相同的方式传播,两者重叠感染较为常见。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有必要查一下丙肝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过丙肝病毒。如果抗体阳性,则需要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3]。
早期确定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丙肝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概率至关重要。不少难治性乙型肝炎患者往往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乙肝、丙肝重叠感染较单纯乙肝或丙肝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导致肝癌的相对危险指数也更大。确定乙肝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丙肝,对选择乙肝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4丙型肝炎没有有效疫苗预防,是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由于丙肝病毒是RNA病毒,很容易变异,但只要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就可改善或減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4]。丙肝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弱,丙肝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丙肝是治愈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按照基因序列的不同,丙型肝炎可分成Ⅰ型和Ⅱ型,两者治愈率分别为50%和70%。而且根据研究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丙肝患者在停药后平均随访4年内仍能维持疗效,也就是说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
丙肝与乙肝有所不同,丙肝最初症状明显要轻,约有三分之二不典型,但病情进程明显要快,若发展为肝癌者,时间较乙肝要快一倍。由于目前丙肝检测没有列入常规检查项目,我国也缺乏对高危人群的有效筛查机制,因此不少丙肝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进而导致传染源的进一步扩大,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总之,综合免疫抗病毒疗法,系统对症治疗丙型肝炎[5]。了解关于丙肝诊断的相关常识,在专业医院进行检测,科学进行丙肝诊断,对丙肝的有效治疗,才能帮助患者脱离了疾病的痛苦。参考文献
[1]施平,唐卫明,李雷,羊海涛.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2]龚建明,杨静静,王昊鹏,喻荣彬,邓小昭,张云.南京地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的常见基因型分型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03).
[3]焦金花.试论经血液途径感染及发生传染病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06).
[4]何淑梅,孔俭,牛俊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07).
[5]方南元.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判识及复方丙肝宁治疗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