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的南京记忆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ong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西方学者考证,郑和的船只曾经到过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北美洲
  1970年的一天,南京幕府山麓,数座六朝古墓正在发掘之中。突然,在编号为“M7”的古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沾满泥污的奇特杯子,擦拭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做工精湛、有着典型古希腊风格的玻璃杯。
  在墓中,还发现了一个同样有着异域风情的陪葬品,那是一枚嵌金刚石的金指环。
  
  出土墓志显示,长眠在这里的死者,来自东晋两大豪门巨族“王谢家族”中的王氏家族。
  对于那些奇怪的陪葬品,专家推定,在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南京的贵族们就已能够使用、把玩来自欧洲和中东的玻璃杯、鹦鹉螺杯、金指环、萨珊王朝银币等异域奇珍。
  这些珍宝,正是通过当时就已存在的“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东晋的首都建康(南京)的。
  对外航线始于东吴
  史料记载,从东吴早期开始,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就通过广袤的海洋,开辟对外航线,广泛发展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林邑、扶南、倭国、高句丽、百济、波斯、大秦、狼牙修、丹丹等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的国家,都有使节、商贾往来建康的记载。梁元帝萧绎所画的《职贡图》虽然已经残缺,但依然留下了12位外国使臣朝贡时的形象,他们分别来自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等国。
  而从六朝初期开始萌芽的航海传奇,至明朝发展到高潮。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开国,以应天为南京,以汴梁为北京,后又以南京作为帝国的首都——京师。
  明太祖朱元璋改变了元代的武力征伐、对外扩张的政策,希望与海外各国友好相处,他将朝鲜、日本、安南、占城等国列为“世代不征之国”,“方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海外各国纷纷派出使团,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南京,“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当时的南京还设立了会同馆、乌蛮驿、龙江驿、江东驿等接待国外使臣、商人的专门场所。
  大航海的决策中心和起点城市
  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夺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后登基,是为永乐大帝。这位雄才大略不亚于父亲的君王,对于航海也有着狂热的迷恋。
  永乐三年,朱棣任命自己信赖的内官太监郑和为正使,内官王景弘为副使,率领27800人,乘坐62艘宝船,组成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庞大船队,远航西洋。
  这支早已载入史册的、无可比拟的船队,于永乐三年六月自南京龙江港起航,从苏州刘家港出海,到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等地后返航。
  
  此后,一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又六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其航迹延伸到4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西亚和非洲东海岸。还有西方学者考证,郑和的船只曾经到过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北美洲。
  虽然史料中对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存在争论,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还没到来的15世纪初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划时代的,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郑和下西洋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郑和航海活动结束几十年后,才有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西方航海家,驾驶着几条小船,从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上驶过。无怪乎,梁启超在评论郑和下西洋时,称这一壮举乃“有始来最光焰之时代”,同时也发出“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喟叹。
  在郑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南京始终是这一伟大航海活动的决策中心和起点城市。“海丝”也给古都南京留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史迹,至今尚存。
  2016年10月,南京市政府公布《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提出要加强对南京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和利用,并明确表示,南京的“海丝”遗迹,至少包括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四处。这四处史迹,都与郑和下西洋直接相关。
  龙江船厂遗址
  龙江船厂遗址,即宝船厂遗址公园,位于南京鼓楼区漓江路57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主力船只,也是郑和、王景弘等船队领导人乘坐的船。有学者认为,宝船的真实含义应该是“郑和下西洋取宝之船”。
  史料记载,大号宝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中号宝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也就是说,大号宝船长约138米,宽约56米,相当于现在的中型军舰。
  南京宝船厂是明代建造宝船的地方,也是有明一代海军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据史料记载,明永乐三年,宝船厂正式在南京城西长江边中保村一带设立,专门生产宝船。在宝船厂附近,还有为之服务的分厂,如细木作厂、艌作厂、铁作厂、船篷作厂、索作厂等。明宣德年间,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停止,宝船厂渐渐被废弃。
  据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宝船厂遗址,东西宽130丈,南北长354丈。新中国成立后,原址依然保留七个类似船坞的水塘,学名叫做“作塘”。七个作塘都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是当年建造宝船时的“工作台”。
  从1953年开始,这里陆续发现船体构件、舵杆、绞关木、油灰等和航海、造船有关的文物。1957年,在宝船厂的六作塘中,曾出土过一根长11.03米的舵杆,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4年,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博物馆考古队对宝船厂遗址的“六作塘”进行考古挖掘,出土舵杆、船板、造船工具、生活用具等文物千余件。   考古发掘结束后,以当时尚存的第四、五、六作塘为中心,建成大型遗址公园——宝船厂遗址公园。公园景观以郑和航海为主题,收藏有一批遗址上出土的航海文物,另外,还复原了大型的郑和宝船,建有郑和《航海图》碑廊等景点。
  在南京去世的南洋国王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去往海外各国的航线后,有不少外国国王,也跟随着郑和的船队前来中国访问,其中,有三位国王不幸在中国病逝,临终前均留下遗言,死后葬在中国。
  他们分别是明永乐六年(1408)在南京去世的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葬于南京;明永乐十五年(1417)在山东德州去世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葬于德州;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福建去世的古麻剌朗国王斡剌义亦敦奔,葬于福建茶园山。
  麻那惹加那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国王,也是葬在南京的唯一一位外国国王。
  浡泥,即如今文莱国的前身。永乐五年(1407),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船队到达浡泥后,明朝和浡泥开始了友好交往。
  永乐六年(1408),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领由王后、王子、大臣组成的一百五十多人的庞大使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八月,麻那惹加那乃等人到达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热烈欢迎和款待。朱棣在奉天殿接见了使团,并将国王带来的礼品陈列在文华殿展览,多次宴请使团。
  可是,麻那惹加那乃突然患病,朱棣遂命御医治疗,天天派人探视。十月,麻那惹加那乃在会同馆(相当于国宾馆)去世。朱棣十分悲痛,“辍朝三日”,赐谥号“恭顺”。
  麻那惹加那乃去世前,有“体魄托葬中华”的遗愿,朱棣以王礼将他安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乌龟山南麓,设置守坟户,命令礼部每年定期祭祀。
  史书中对浡泥国王墓有较明确的记载。武侠作家金庸在看了相关史料后,将浡泥国王墓写进了其作品《碧血剑》的开篇。《碧血剑》发表于1956年,但当时在南京,浡泥国王墓已湮没了数百年,并没有人明确知道它的存在。1958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全市文物普查中,才重新发现这座外国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池塘,按照中国风水学的观点,这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整个墓地原来由墓冢、祭堂、神道石刻三部分组成,神道呈弧型,与明孝陵有点像,和其他神道笔直的明功臣墓完全不一样。神道两侧还保存着武将、石虎、石羊、石马夫、石马、石柱础、神道碑等石刻。
  浡泥国王墓的最大特征,在于四个石人的脸部,均为高鼻梁、拱嘴唇,胡须呈“八”字形翘起,和南京其他明代墓葬的神道石人完全不一样,明显不是中原人长相。
  专家推测,这是石工们根据浡泥国所在南洋地区人种的面部特点雕琢的,让这些“外国石人”永远守卫这位在南京去世的南洋国王。
  牛首山南麓的郑和墓
  宣德六年,郑和率领船队开展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的航程。两年后,船队顺利完成了远航,踏上归程,此时已是宣德八年四月,途中,62岁的郑和积劳成疾,不幸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明宣宗下诏,将郑和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关于郑和葬地的具体位置,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郑和葬于印尼爪哇三宝垄;一说牛首山郑和墓是衣冠冢;一说郑和遗体就安葬在牛首山。
  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南京清末学者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载:“牛首山郑太监坟,即郑和埋骨处。”很多学者倾向于认为,牛首山郑和墓为郑和衣冠冢。
  根据多年来的田野调查,以及对郑和后裔的走访,特别是2015年“咸阳世家”墓志碑的发现等,可以证明:郑和墓的确位于牛首山南麓,也就是江宁区谷里周昉村东。
  上世纪5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周昉村一带走访了村民,确认当地一处村民所称的“马回回墓”就是郑和墓,此墓不远处还有一个“郑家村”,村中郑氏自称为郑和墓“坟亲家”,世代看守墓地。
  1981年,文物部门再次调查郑和墓,发现此墓墓园宏伟,坟圹呈马蹄形,土质墓包呈长方形。
  1984年,有关部门重修郑和墓,选用青质石料砌成墓园及墓盖石。重修后的郑和墓有多处设计,包含隐喻:墓园有28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台阶中有四处平台,象征他访问将近40个国家;每个平台有七级台阶,象征他七次下西洋。
  郑和墓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保墓的寿藏铭
  2011年12月,江苏省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墓葬”类里,有一处位于江宁祖堂山的明代太监墓——洪保墓。
  洪保墓是2010年6月发现的,仅仅发现了一年半后,就荣升为“省保”,可见此墓的价值非同一般。其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墓主身份特殊,是郑和下西洋中的重要人物。另一方面是因为墓中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郑和下西洋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2010年6月26日,南京市社会福利院在江宁祖堂山南麓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区博物馆闻讯后,迅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此墓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中,专家发现,这是一座大型砖室墓,出土文物不多,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
  万幸的是,考古专家在封门墙上部,发现了“寿藏铭”。所谓“寿藏铭”,就是死者生前就托人做好的墓志,上面记录了死者的姓名、身份和生平。通过对寿藏铭文字(共741字)的释读,可以确认,此墓的墓主是明代初年的都知监太监洪保。
  洪保,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名字为明成祖朱棣所赐。洪保历任内承运库副使、都知监右少监、都知监太监等职务。从永乐元年(1403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三十年时间内,洪保一次出使西域,七次出使西洋。
  洪保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极其重要的人物,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大航海家。洪保寿藏铭中的文字,还证实了郑和船队有“五千料宝船”存在,大号宝船排水量可能超过3000吨,修正了此前学术界对于郑和宝船体量的争论。
  实际上,除了上述四处主要的“海丝”史迹,南京还有一些与郑和下西洋、與海上丝绸之路直接相关的史迹,如静海寺、天妃宫碑、杨庆墓等。大量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存,凸显着南京在中外交通史上,尤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变迁中曾经拥有的独特地位。
其他文献
近日,多地出台“最严治狗规定”再次引发网民讨论。从认为“限时遛狗”“限种养狗”属于“一刀切”式管理到为从重从严治理“狗患”拍手叫好、强烈呼吁养犬人担负起管犬责任等,众说纷纭。  抛开舆论热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宠物饲养和宠物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并且宠物行业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18》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到7335万人,超过城
近日,上海市對外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大众医学》杂志社发布《2018白领健康指数报告》。
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虽然无法与2015年48%的增幅相比,但也算是一种挥别了野蛮生长的稳健前行。  在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还有一些数字,是在票房之外值得被人关注的: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达41179块,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这些新增银幕,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影片排片机会,更高的票房
不少都市上班族都過着熬夜加班、咖啡“续命”、回家就“瘫”的不健康生活。近日,某大型保险企业发布了《中国都会人群健康蓝皮书》,以大数据深度挖掘都市人群健康需求及趋势变化。
面对人口不断流失的现状,该如何规划交通运输  北海道新干线列车(蔡少颖/摄)  占据日本全国五分之一面积,居民人数却只占4%,人口密度最低的北海道,如何有效地运营交通,是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  比如,拥有濒临废止的夕张支线的夕张市,与坐拥刚开通的新干线的函馆市,拥有相同的困境:面对着人口不断流失的现状,该如何经营好铁路运输?从繁荣到衰落的夕张支线  早上9点,经过夕张市中心的人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每项改革落实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跑表计时,到点验收  2016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新年贺词。他在贺词中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只要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故相推,日升不滞。对中国人民来说,2016年是非凡的一年。过去一年里,中国的“十三五”实现了开门红,中国经济增长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并不是只要“有善意”就万事大吉。出发点是好的却引起对方的不适,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有一个朋友,我们刚认识时十分投缘,共同话题不少,本来可以成为不错的朋友。但阻止我们继续来往的,是几件因对方的“善意”而起的事。  这位朋友对于“凉了的东西”,包括凉水、凉菜、凉饭,都有恐惧感。比如有次我们一起吃饭,我点了一杯冰水,她大为不满,说冰水时人体如何如何坏,建议我最好换一杯,或者不喝倒掉。
孩子多由姥姥带、姥姥带娃更顺心……本刊记者在成都、福州、长春等城市小区调查发现,进入“两孩时代”,姥姥、外婆逐渐成为城市带娃的“主力军”,“奶奶去哪儿了”折射“隔代抚养”新焦虑。城市小区姥姥带娃更“流行”  “姥姥等我”“姥姥抱抱”“外婆牵牵手”……记者在城市里多个小区采访发现,从孩子口中喊出的“姥姥”“外婆”非常普遍。  “我们家大宝5岁、小宝1岁,现在都是外婆带,宝宝们从小就跟她一起玩,我们夫
“倒行逆施”“指鹿为马”“昏庸无道”,韩国民众对朴槿惠政府的忍耐已到了极限,于是便有了“君舟民水”  韩国的天气预报也“不正经”。冬至这天,说好的大雪“爽约”,“灵异”般的霹雳暴雨,冲刷着街道、房屋,让韩国人措手不及。  “真让人无语”,出租车站,空车迟迟未至,排队等车的路人互相抱怨。    这个雨夜,韩国同事“一个人在外面吃了红豆粥(韩国人的冬至习俗)。回家后独自喝闷酒,把自己灌醉了”。  最新
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激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共同发力,消费金融的贷款规模持续上升。  在行业一路狂飙猛进的态势下,必然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平台的不良率、逾期率持续攀升,也衍生出短信恐吓、电话骚扰、暴力催收等乱象,为消费金融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良性、可持续的风险防控是消费金融成功持续运营的根本。所谓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不可行,也走不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