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考量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音员的工作是把稿件文字变成清晰、流畅、充满热情而又真挚的感情的语言。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中,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实现传播目的,是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
  主持人则是在特定的节目情境中,以个人身份出现,通过交谈性言语行为和直接平等的人际交流方式,主导并推进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当前大多广播节目主持人都是采、编、播集于一身的工作方式。
  不论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是在广播电视里直接与听众、观众接触的人,以运用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他们工作的成果取决于道德风貌、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取决于他们的情感、想象、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能否在话筒前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这一点往往影响着他们能否正常发挥。
  
  一、话筒前的状态决定着节目质量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特尔曼曾指出:“人的创造活动包含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因素。智力因素是与认识过程直接联系的心理活动,而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但制约着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在人才的成长道路上,智力因素和优良的个性心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明确而远大理想,没有科学探索精神,意志薄弱,性格怯懦的人会有很高的创造性。”
  心理素质中情绪的稳定是首要因素,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在话筒前情绪的稳定是语言技巧稳定的前提和基础。
  新参加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紧张情绪是一种明显的消极情绪体验,而紧张情绪一般表现在即将开始播音之前。坐在话筒前,常常为节目能否成功感到担忧而出现“怯场”,从而形成话筒前的消极状态。这种话筒前的消极往往能使精心准备的语言创作(理解感受、语言技巧等等)化为乌有、前功尽弃。
  有的时候播音员主持人对自己节目播出效果期望过高,力求每个细节的“完美”,从而导致话筒前的过于计较,患得患失,一旦稍有差池,就会出现慌乱、烦躁,进而扰乱了预定的准备、设计,甚至产生迅速逃避的意向:“赶快播完算了。”
  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来到话筒前,不善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比如在生活中产生的烦恼、忧伤、激愤、焦躁、喜悦等情绪,如果和节目要求的情感氛围不一致,把它们带到话筒前,带入节目中,就必定会影响节目内容的准确表达。
  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进程中会产生一些杂念,比如提醒自己某个字的准确发音,某个绕口句子能否读顺,或者过分注意审视自己某些语句和情感的处理等等,反而干扰了对于节目和稿件内容的注意力,使思想感情的运动和逻辑思维的链条中断。
  对于采编播集于一身的节目主持人来说,繁重的工作量对他们有较大压力,容易产生“将就”、“凑合”、“应付”的心理,要么备稿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备稿,临时拿起一张报纸就冲进直播室,在话筒前“水话”充斥、罗罗嗦嗦,一句话能说清的事要说上半天,令人生厌;播读一篇稿件、信息或听众来信时,就结结巴巴,语言呆板乏味,甚至意思也表达不清。
  以上列举的种种现象严格说来都不属于智力水平和播音主持技能的范畴,而是播音员主持人心理素质不高在话筒前的反映。
  
  二、要有敬业精神,按照播音艺术规律进行语言创作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话筒前保持平静、自信、自如的状态,集中精力进入节目所需要的氛围和稿件的内容中,兴奋、从容地与听众交流呢?
  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工作中自觉按照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认真地对稿件(包括文字稿件和腹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理解和感受,这样坐到话筒前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形成积极,饱满的情绪状态。这是保持正确播音主持状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在这方面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一是有少数年轻节目主持人对传统的播音学理论缺乏正确认识,将遵循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与呆板的“播音腔”等同起来,因而不愿学习也不愿遵循播音创作的科学规律。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现在,社会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节目主持人“一无见解、二无热情”的套话、废话,被听众称之为“甜蜜的噪音”。有些主持人语言不规范,语音不纯正,听众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保持语言自然、生动的同时追求语言的规范化、纯正化、艺术化,应该成为节目主持人追求的目标。节目主持人应从播音学理论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学习播音工作的优良传统,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二是有的播音员的业务态度不端正。有个别播音员一方面怨天尤人,对电视主持人节目的“红火”愤愤不平,抱怨广播播音员得不到重视,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而另一方面并不去刻苦练习、努力追求语言艺术表达的高境界,平时不注重备稿,不练习语气的生动表达,拿到稿件粗粗看一遍就开口播,没有思想感情的传达,没有与听众的交流,语言干巴单调,缺少色彩、节奏的变化。这种对自己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对于话筒前状态是很有害的。只有从加强心理素质入手,端正心态,才有助于提高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提高传播效果。
  
  三、要善于集中注意力,稳定情绪
  
  我们看到许多资深望重的播音员在话筒前善于集中注意力,既兴奋,又从容,全神贯注的把握稿件内容和节目进程,不受各种杂念的干扰。这里面既有工作能力、水平和经验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的原因。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准备来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呢?
  1、要建立自信心。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各种场合,都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怯场心理。比如在公共场合敢于发言,敢于大声唱歌;养成与人交谈的习惯,交谈中要盯住对方的鼻梁,让对方感到你正在注视他的眼睛,用从容不迫的语调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习并养成分析他人的习惯,既分析优点,也注意分析弱点,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2、学会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利用内在语进行自我安慰、排解、鼓励。例如:“今天的稿件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没有必要紧张,我不会紧张了。”
  “播好播坏没关系,只要我大胆、谨慎,精神振作,按照准备的播下去就是胜利。”
  “今天节目开头很好,下面我不会紧张了。”
  或者是联想自己以往播音中所表现出的镇定自如的状态,来减缓紧张的情绪。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运用得当,确实有效。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是一种“短循环反应”,能使自己立刻“热起来”,也能使自己立刻“冷起来”。
  3、学会情绪转移的方法。在进入播音室之前,一定要把一切外界不良情绪尽可能的转移、排除,这也是保持积极情绪体验、减缓紧张情绪的重要方法。例如,播音之前尽最大努力避免与人争论;不宜用电话去办理其他事情;不宜阅读引起烦恼的书信等等,以免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境,带来额外的紧张。
  如果已经产生了某种与节目和稿件不吻合的不良情绪,就要尽量抑制、转移不良兴奋点,形成有利于播音的兴奋点。我们可以看到有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通常在进入节目之前,采取分散注意力或淡忘不良刺激物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比如,听听音乐、讲讲笑话、活动几下身体,也可以闭目仰首想象一个静谧、幽雅的环境,甚至展开一种虚幻的“白日梦”的遐想。这样一来,有助于消除生活与工作上的不悦情绪,轻松地进入节目和稿件所需要的情绪状态。
  这方面许多资深望重的播音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播音老前辈,在得知自己失去亲人的消息后,仍用顽强的意志力,沉着、冷静、认真地播完全部节目,然后才赶去处理亲人的后事。这已经不仅仅是调节情绪的技巧问题了,而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责任感和品质,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播音主持工作中,努力成为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播音员、主持人。■
  (作者单位:安徽人民广播电台)
其他文献
在台式机里,TCL的海盗系列是著名的游戏PC。不久前,TCL在笔记本电脑里也推出了一个以“海盗”命名的游戏笔记本电脑系列,并在各大IT媒体中炒得沸沸扬扬,相信只要稍微留心一下IT产
新建的步行桥在城市和地方的再开发策略中所占的地位日渐显著。本文从景观适宜性的角度阐述了步行桥的设计,即:如何诠释文脉特征;如何将高科技挑战和人类尺度的问题相结合;如何详
2016年11月29日,以“驶入绿色无限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CVT校园技术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博世中国CVT(无级变速器技术)业务部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活动现
索尼笔记本电脑—开始走的就是AVHT的产品道路,是笔记本电脑中时尚影音系的代表。其中,作为便携机型的S系列也同样是基于这—理念来设计的。S系列是特殊的13英寸宽屏机型,小尺寸
项目为九年一贯制教学楼,我们希望建筑物呈现山峦起伏的形象,与项目所处地理环境呼应。建筑物从地面缓缓升起,通过屋顶台阶及斜坡处理手法,建筑屋顶与地面融为景观一部分。
VAIO FS系列是索尼在迅驰Ⅱ平台升级中推出的一个全新的系列。它是专门为追求影音娱乐的普通家庭用户设计的,采用了宽屏设计,在配置方面上有所保留而偏向于普通家庭用户的承受
当今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号称四大传媒。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媒的角逐中。广播相对处于劣势,尤其是县级电台。如何走出困境,迎接各方的挑战。是广播人需要面对
今日世界的影坛已经分化成为传统器材和现代数码两大门派,一如江湖上的少林和武当。可无论传统派还是数码派都是一脉相承,一个内功好一个招数强,怎么着也变不出摄影这个路数,所争
眼下,都市报时评方兴未艾,以其贴近读者、新颖活泼、尖锐深刻等特点吸引了读者的眼光,成为都市报最受读者喜爱的版块之一。
本文试图以从受众角度对“超级女声”追随者的特点分析,提出“90后痴迷”的概念,在探析其出现原因的基础上,揭示目前在青少年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反思大众媒介应负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