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其实,类似“秀才买柴”的笑话,在我们的基层教研活动中也比比皆是。前不久,笔者一大早赶了几十里山路前往一所兄弟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刚到校门口,碰见一位教师满脸愤懑的从会场跑了出来,他边走边抱怨地说:“这样的课有啥好听的?听多媒体教学的课,对我没有用。平时我哪有条件搞那洋玩意儿,更谈不上有时间去制作课件。”在后来的互动交流中,前来学习的乡村教师们纷纷向教研员要求:要是下次再有这样的教研活动,希望展示的是粉笔加小黑板的课。
故事和事例都在告诉我们,基础教研,如果不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东西。不是吗?我们很多展示课,听着叫人非常心动,回去以后则多是不动!
搞基层教研,不等同于搞学术交流,组织、引领要大众化才行。组织者在言语上能让人听懂,是最基本的标准;行动上能让人跟进,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基层教研的作用,组织者必须立足三点:
一是要看对象说话。基层教研的组织者们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比一线的教师底子要深厚得多,许多前沿理论和概念往往让基层教师如处云里雾里。组织者在台上津津有味地高谈阔论,听者却不知所云,昏昏欲睡。这就要求组织者所引领的深刻内容在措辞上务必要做到浅显易懂。
二是要借用课例说话。但凡听过讲座的人,对讲座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讲座的主题,而是其中那些生动的课例。成功的讲座稿,应该是一个融理念与课例为一体的有机体。为了防止空洞的说教,基层教研组织者除了精心为某一活动做好准备之外,还要在平时里多注意收集有说服力的课例,才会真让教研搞得有生气。
三是要针对需求说话。组织者的引导必须到位,能让教师们感觉到所学的都有适用性,所看到的都能摸着石头去过河,并不是一些高不可攀的东西。不少基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喜欢一厢情愿,强人所难,本着自己的喜好,生硬的塞给参与的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否需要这些东西。这样不但没有给工作繁忙的教师以专业知识上的有力引导,相反还占用了他们帮扶学生的时间,参与教研活动让人厌烦也是正常的。
总之,搞基层教研,得让人能听懂才行。基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平时最好用通俗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教研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其实,类似“秀才买柴”的笑话,在我们的基层教研活动中也比比皆是。前不久,笔者一大早赶了几十里山路前往一所兄弟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刚到校门口,碰见一位教师满脸愤懑的从会场跑了出来,他边走边抱怨地说:“这样的课有啥好听的?听多媒体教学的课,对我没有用。平时我哪有条件搞那洋玩意儿,更谈不上有时间去制作课件。”在后来的互动交流中,前来学习的乡村教师们纷纷向教研员要求:要是下次再有这样的教研活动,希望展示的是粉笔加小黑板的课。
故事和事例都在告诉我们,基础教研,如果不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东西。不是吗?我们很多展示课,听着叫人非常心动,回去以后则多是不动!
搞基层教研,不等同于搞学术交流,组织、引领要大众化才行。组织者在言语上能让人听懂,是最基本的标准;行动上能让人跟进,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基层教研的作用,组织者必须立足三点:
一是要看对象说话。基层教研的组织者们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比一线的教师底子要深厚得多,许多前沿理论和概念往往让基层教师如处云里雾里。组织者在台上津津有味地高谈阔论,听者却不知所云,昏昏欲睡。这就要求组织者所引领的深刻内容在措辞上务必要做到浅显易懂。
二是要借用课例说话。但凡听过讲座的人,对讲座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讲座的主题,而是其中那些生动的课例。成功的讲座稿,应该是一个融理念与课例为一体的有机体。为了防止空洞的说教,基层教研组织者除了精心为某一活动做好准备之外,还要在平时里多注意收集有说服力的课例,才会真让教研搞得有生气。
三是要针对需求说话。组织者的引导必须到位,能让教师们感觉到所学的都有适用性,所看到的都能摸着石头去过河,并不是一些高不可攀的东西。不少基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喜欢一厢情愿,强人所难,本着自己的喜好,生硬的塞给参与的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否需要这些东西。这样不但没有给工作繁忙的教师以专业知识上的有力引导,相反还占用了他们帮扶学生的时间,参与教研活动让人厌烦也是正常的。
总之,搞基层教研,得让人能听懂才行。基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平时最好用通俗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教研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