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类了解未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手段,通过阅读能够教会学生做人、成长的道理,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别从设计引读性疑问、灵活运用教学、积极开展阅读实践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在小学阶段想要学好语文,就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对书面文字的阅读理解,是文字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能力的体现。因此,小学语文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定教学问题,教师对阅读内容教学比较泛化,没有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阅读课堂看上去形式丰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实际上并没有让学生将阅读内容完全吃透,影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思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设计引读性的疑问,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如果能做到“教者善疑”,那么对阅读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再结合教学需求,设置引读性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想要深入阅读、探讨的欲望。教师在设置引读性的疑问时,可以和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兴趣等相链接,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问题,利用外因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有目标的进行阅读学习。
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钓鱼活动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问学生“大家曾经有过钓鱼的经历吗?真正钓到过鱼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钓到鱼时的心情吗?”进而引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接着让学生朗读全文,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课文主人公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叙事经过进行清晰的梳理,全面掌握文章大意。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作者钓到鱼时的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描述作者钓到鱼时的心情感受,尝试理解父亲的做法。通过一次次引导性的提问,逐步带领学生触摸文章主旨。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读思并进
教学方法作为日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对于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体裁、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宏观上的选择,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的运用、情感传达、思想引导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设计,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语言发展运用规律,努力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例如,在《梅花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组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带领学生共同交流有关梅花的图片、画作、歌曲等,接着教师紧抓题目中的“魂”字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中。为学生播放合适的音乐,使学生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中蕴含的情绪。接着,细读探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再一起寻找梅花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各小组的回答,为学生展示江姐、王二小等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讲一讲他们的主要事迹,进而引出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中心思想,接着教师可以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三、积极开展阅读实践,提升阅读效果
雖然最好的阅读教学载体是教科书没错,但是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解性的阅读讲解,很明显这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知识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运用阅读技能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课本剧编演、作文仿写、课外阅读活动等,通过丰富的阅读实践,补充单纯讲解的不足,促进学以致用。
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演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旁白、桑娜、桑娜丈夫,首先让学生结合文章原文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情况下形成剧本,接着在小组内进行排练,自发准备道具,可以选出一名导演和组长,对表演活动进行全程指挥,保证小组表演活动的顺利实施。最后,在班级内举行小组竞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创新性、对课文中心的表达完整度、人物的塑造等方面,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学生在此活动中既提升了合作能力,又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作为阅读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如果小学教师能够在这个阶段打好学生语阅读能力的基础,那么小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61.
[2] 夏文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8,(19):19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在小学阶段想要学好语文,就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对书面文字的阅读理解,是文字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能力的体现。因此,小学语文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定教学问题,教师对阅读内容教学比较泛化,没有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阅读课堂看上去形式丰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实际上并没有让学生将阅读内容完全吃透,影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思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设计引读性的疑问,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如果能做到“教者善疑”,那么对阅读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再结合教学需求,设置引读性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想要深入阅读、探讨的欲望。教师在设置引读性的疑问时,可以和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兴趣等相链接,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问题,利用外因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有目标的进行阅读学习。
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钓鱼活动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问学生“大家曾经有过钓鱼的经历吗?真正钓到过鱼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钓到鱼时的心情吗?”进而引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接着让学生朗读全文,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课文主人公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叙事经过进行清晰的梳理,全面掌握文章大意。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作者钓到鱼时的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描述作者钓到鱼时的心情感受,尝试理解父亲的做法。通过一次次引导性的提问,逐步带领学生触摸文章主旨。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读思并进
教学方法作为日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对于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体裁、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宏观上的选择,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的运用、情感传达、思想引导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设计,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语言发展运用规律,努力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例如,在《梅花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组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带领学生共同交流有关梅花的图片、画作、歌曲等,接着教师紧抓题目中的“魂”字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中。为学生播放合适的音乐,使学生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中蕴含的情绪。接着,细读探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再一起寻找梅花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各小组的回答,为学生展示江姐、王二小等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讲一讲他们的主要事迹,进而引出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中心思想,接着教师可以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三、积极开展阅读实践,提升阅读效果
雖然最好的阅读教学载体是教科书没错,但是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解性的阅读讲解,很明显这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知识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运用阅读技能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课本剧编演、作文仿写、课外阅读活动等,通过丰富的阅读实践,补充单纯讲解的不足,促进学以致用。
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演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旁白、桑娜、桑娜丈夫,首先让学生结合文章原文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情况下形成剧本,接着在小组内进行排练,自发准备道具,可以选出一名导演和组长,对表演活动进行全程指挥,保证小组表演活动的顺利实施。最后,在班级内举行小组竞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创新性、对课文中心的表达完整度、人物的塑造等方面,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学生在此活动中既提升了合作能力,又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作为阅读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如果小学教师能够在这个阶段打好学生语阅读能力的基础,那么小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61.
[2] 夏文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8,(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