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12至15日有幸观摩了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受益颇多。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应针对存在的不当之处,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一、不要过于依赖朗读磁带,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古诗文教学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读得不够好。因此,就用网上下载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可学生听完后,还是不知该怎么读,收效甚微。曾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一课时,把在网上精心挑选的配乐朗读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听第一遍学生较为认真,可印象不深刻;又开始放第二遍,发现一部分学生开始疲劳地打哈欠了,还有的开始趴在桌子上睡觉了。课后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越听越没劲呢,听了以后还是朗读不好呢?配乐朗读录音固然好,可学生感觉录音离他们很遥远,够不着;而老师站在他们面前,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用眼神来交流,用声音来沟通,用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二课时,就让学生先读,然后教师再范读,再重点点拨描写音乐的句子。如,“‘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用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学生朗读有感情了,对乐曲的变化过程体会更深入了,也更能体会到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文字的精妙了。通过朗读,文章的重难点也解决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认真的范读,学生会更加欣赏老师,更喜欢学语文,学生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最近几年的高考,古文断句基本成了必考题,学生要拿高分,就得有很好的语感。
二、课堂上要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担心内容上讲不完,就满堂讲,或满堂问,把学生朗读的欲望给抹杀了。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课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上,自贡曙光中学曾琴老师的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的朗读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她教学《归去来兮辞》时,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有一个学生朗读了这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个学生由于太紧张,语速太快没读清楚,就又让他从容地再读一遍,这遍读得流畅了可没有情感。老师和蔼地说:“请听我读一遍,听一听我读的和你读的那里不一样。然后你再读。”老师范读完后,学生总结:“登东皋以舒啸”要读得高亢,“临清流而赋诗”要读得舒缓,让人感觉到高山的巍峨和小溪的潺潺。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很轻松地体会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轻松、愉悦。
三、让学生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品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读书不仅要多读,大声读,更是要摇头晃脑地读,边读边品味、感悟文意。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朗诵好作品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2.深刻、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应针对存在的不当之处,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一、不要过于依赖朗读磁带,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古诗文教学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读得不够好。因此,就用网上下载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可学生听完后,还是不知该怎么读,收效甚微。曾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一课时,把在网上精心挑选的配乐朗读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听第一遍学生较为认真,可印象不深刻;又开始放第二遍,发现一部分学生开始疲劳地打哈欠了,还有的开始趴在桌子上睡觉了。课后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越听越没劲呢,听了以后还是朗读不好呢?配乐朗读录音固然好,可学生感觉录音离他们很遥远,够不着;而老师站在他们面前,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用眼神来交流,用声音来沟通,用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二课时,就让学生先读,然后教师再范读,再重点点拨描写音乐的句子。如,“‘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用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学生朗读有感情了,对乐曲的变化过程体会更深入了,也更能体会到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文字的精妙了。通过朗读,文章的重难点也解决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认真的范读,学生会更加欣赏老师,更喜欢学语文,学生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最近几年的高考,古文断句基本成了必考题,学生要拿高分,就得有很好的语感。
二、课堂上要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担心内容上讲不完,就满堂讲,或满堂问,把学生朗读的欲望给抹杀了。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课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上,自贡曙光中学曾琴老师的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的朗读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她教学《归去来兮辞》时,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有一个学生朗读了这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个学生由于太紧张,语速太快没读清楚,就又让他从容地再读一遍,这遍读得流畅了可没有情感。老师和蔼地说:“请听我读一遍,听一听我读的和你读的那里不一样。然后你再读。”老师范读完后,学生总结:“登东皋以舒啸”要读得高亢,“临清流而赋诗”要读得舒缓,让人感觉到高山的巍峨和小溪的潺潺。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很轻松地体会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轻松、愉悦。
三、让学生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品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读书不仅要多读,大声读,更是要摇头晃脑地读,边读边品味、感悟文意。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朗诵好作品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2.深刻、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