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12至15日有幸观摩了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受益颇多。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应针对存在的不当之处,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一、不要过于依赖朗读磁带,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古诗文教学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读得不够好。因此,就用网上下载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可学生听完后,还是不知该怎么读,收效甚微。曾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一课时,把在网上精心挑选的配乐朗读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听第一遍学生较为认真,可印象不深刻;又开始放第二遍,发现一部分学生开始疲劳地打哈欠了,还有的开始趴在桌子上睡觉了。课后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越听越没劲呢,听了以后还是朗读不好呢?配乐朗读录音固然好,可学生感觉录音离他们很遥远,够不着;而老师站在他们面前,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用眼神来交流,用声音来沟通,用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二课时,就让学生先读,然后教师再范读,再重点点拨描写音乐的句子。如,“‘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用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学生朗读有感情了,对乐曲的变化过程体会更深入了,也更能体会到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文字的精妙了。通过朗读,文章的重难点也解决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认真的范读,学生会更加欣赏老师,更喜欢学语文,学生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最近几年的高考,古文断句基本成了必考题,学生要拿高分,就得有很好的语感。
  二、课堂上要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担心内容上讲不完,就满堂讲,或满堂问,把学生朗读的欲望给抹杀了。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课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上,自贡曙光中学曾琴老师的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的朗读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她教学《归去来兮辞》时,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有一个学生朗读了这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个学生由于太紧张,语速太快没读清楚,就又让他从容地再读一遍,这遍读得流畅了可没有情感。老师和蔼地说:“请听我读一遍,听一听我读的和你读的那里不一样。然后你再读。”老师范读完后,学生总结:“登东皋以舒啸”要读得高亢,“临清流而赋诗”要读得舒缓,让人感觉到高山的巍峨和小溪的潺潺。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很轻松地体会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轻松、愉悦。
  三、让学生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品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读书不仅要多读,大声读,更是要摇头晃脑地读,边读边品味、感悟文意。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朗诵好作品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2.深刻、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其他文献
能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状态。要拥有幸福感,就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在所有人的眼中,是真正的文化人,甚至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要塑造自我,做一个幸福教师。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吸收知识营养,对于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期刊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首次提出,早在1968年,他即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高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期刊
近几年来,高中生中有一些人不甘于人云亦云,总想另辟蹊径,写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文章来。应该说,这是青年学生思想解放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新”“奇”,发表的见解、写出的文章往往违情背理,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比如,有的学生作文中,说雷锋精神不可取,因为他缺乏商品意识,不讲经济效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有的学生在谈到秦桧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时,不去揭露批判秦桧的阴谋和狡诈,却指责岳
期刊
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在残酷的文字狱横行之时,在人才备受压抑之际,曾做诗书愤道:“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飞速发展到了今天,社会急剧变革,但龚自珍的呼唤却言犹在耳,培育个性,实现素质教育,成了当代教育的大主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多辟良圃,树个性之苗。  一些研究者指出,生物越进化,个性的独特性就越显著,个体间的差异性就越大,人类作为生物进化树上的最高生灵产物,个性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加上后
期刊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培养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健全学生的人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依靠生硬的外部灌输,也不能光凭机械的训练,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推动情感的有效迁移,启迪学生的灵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向健康、和谐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多的省份采用材料作文。学生面对材料作文,感到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立意,因而经常听到学生感叹:语文学习如果能像数学、物理等学科那样,运用公式、定理就能解决许多难题,那该多好啊!学生的这种感叹,反映了语文学习方法不多的现实。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者图片,并作一些简单的说明,但不提供话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或者图片,根据自己对材料或者图片的感悟和理
期刊
2013年高考18份语文试卷共命制了18道诗歌鉴赏题,对19首古代诗歌(含诗、词)进行了考查。针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的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要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题型——比较阅读,要引起教学的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也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
期刊
作为班主任,不严格,班级就会混乱不堪,一塌糊涂;不慈爱,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因此,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的确很难。但做到以下几点,难事也会变得容易。  一、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管理者,是代表学校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人,同时也是教学的组织者。班主任的多职能化,使之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对学生的影响大。因此,班主任的素质问题,便是一个令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要提高素质,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目前普遍采取的单一、枯燥、封闭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结果,恰好与这一要求相反,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学生越来越惧怕写作文,这正是作文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对目前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和解决目前山区高中作文教学
期刊
一、考点指津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常见的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去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高考真题  (2013课标全国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