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些地方、部门对廉政形势的分析看,这几年纠“四风”、正作风取得很大成效,如今明目张胆越雷池的少之又少了。但毋庸讳言的是,东躲西藏、化大为小搞“微腐败”的问题,仍不时发生。比如,吃喝不去大酒店了,改去“农家乐”;公款报销不搞大数额了,化作“小发票”;家庭办事不再开公车了,变成私车加“公油”。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收点“小东小西”、搞点“小吃小喝”、破点“小规小格”,都“不算作什么事”“不会有多大事”。其实,这样的“微腐败”又何尝不是对党纪法规缺乏真知与敬畏的一种愚蠢表现。如果说过去一些人走偏出格,还可以部分归因于不良政治生态的拖累,那么现在咋还如此沉迷不悟?
前不久,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观众的追剧热潮。这部反腐热剧成功在哪儿?笔者认为,既是创作者的荣耀,更是当下人们对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高度认同和一致赞许。该剧将贪腐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沦陷,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扭曲以艺术的形式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与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取得的显著成绩相对照,更让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
可以说,剧中反腐金句不断,凸显出中央反腐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老虎苍蝇一起打”“小官巨贪”“团团伙伙”“吹吹捧捧”“能
人腐败”“会所腐败”“有权不能任性”“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干部素质不如一般老百姓”……《人民的名义》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反腐败斗争实践,通過剧中角色之口不时迸出耳熟能详的反腐金句,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尤其是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魄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反腐败斗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从干部到群众,从官方到民间,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
正如剧中所反映的“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干部素质不如一般老百姓”一样,目前一些党员干部错误的行为背后,必然有其错误的思想根源。近年来“微腐败”增量不断,很大程度上源于法不责“小”的心理作祟,这也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心中的“贪念”仍在活蹦乱跳。过去,一些人觉得法不责“众”、法不责“大”,以为“大家都这样,不是我一个”,法纪就无可奈何;官当到一定级别、名大到一定程度,法就会网开一面。随着一批省部级以上高官相继落网,辽宁贿选案一次性“批量处理”近千人,这才使人彻底开悟——原来,党纪国法不是“松紧带”“稻草人”,法也会责众、刑也会上大夫。
当前,“微腐败”现象不只是基层才有,机关同样存在。惩治
“微腐败”,既要抓基层这个“大头”,也不可忽视领导机关这个
“重点”。坐机关的一尘不染,抓基层才能一身是胆;机关做到窗明几净,基层才可能清爽干净。
眼下无论在基层还是在各级党政机关,“微腐败”因其体量不大,又常常不在眼皮底下,组织上的“探头”很难及时探清照明,加之群众中也有人积非成是、见惯不惊,因此尤需党员干部当好自己的“纪检官”。有道是:不讲道德,纪律就会靠近;无视纪律,法律就会靠近。
所以说,在党言党、为国为民,领导干部在遇到有人施以小恩小惠时,要理直气壮地拒绝,决不能因“不好意思”而收受,更不能怕人说“不够朋友”。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不好意思”或怕人说“不
够朋友”而败了事理、坏了规矩、溃了公正。
今后,查“细”责“小”、无“微”不“治”将成为常态。对于党员干部中那些各种各样的“隐
身衣”“擦边球”“游击战”,奉劝大家再也不要穿、不要打、不要玩了。正所谓“沙粒虽小伤人眼”“船到江心补漏迟”。如果还以为“小范围”“小地方”“小活动”“小表示”“小便宜”“小方便”“小变通”“小爱好”等等“不算啥事”“不会有事”,那么迟早会阴沟翻船、小隙沉舟。
(责任编辑 王 玉)
前不久,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观众的追剧热潮。这部反腐热剧成功在哪儿?笔者认为,既是创作者的荣耀,更是当下人们对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高度认同和一致赞许。该剧将贪腐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沦陷,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扭曲以艺术的形式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与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取得的显著成绩相对照,更让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
可以说,剧中反腐金句不断,凸显出中央反腐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老虎苍蝇一起打”“小官巨贪”“团团伙伙”“吹吹捧捧”“能
人腐败”“会所腐败”“有权不能任性”“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干部素质不如一般老百姓”……《人民的名义》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反腐败斗争实践,通過剧中角色之口不时迸出耳熟能详的反腐金句,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尤其是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魄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反腐败斗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从干部到群众,从官方到民间,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
正如剧中所反映的“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干部素质不如一般老百姓”一样,目前一些党员干部错误的行为背后,必然有其错误的思想根源。近年来“微腐败”增量不断,很大程度上源于法不责“小”的心理作祟,这也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心中的“贪念”仍在活蹦乱跳。过去,一些人觉得法不责“众”、法不责“大”,以为“大家都这样,不是我一个”,法纪就无可奈何;官当到一定级别、名大到一定程度,法就会网开一面。随着一批省部级以上高官相继落网,辽宁贿选案一次性“批量处理”近千人,这才使人彻底开悟——原来,党纪国法不是“松紧带”“稻草人”,法也会责众、刑也会上大夫。
当前,“微腐败”现象不只是基层才有,机关同样存在。惩治
“微腐败”,既要抓基层这个“大头”,也不可忽视领导机关这个
“重点”。坐机关的一尘不染,抓基层才能一身是胆;机关做到窗明几净,基层才可能清爽干净。
眼下无论在基层还是在各级党政机关,“微腐败”因其体量不大,又常常不在眼皮底下,组织上的“探头”很难及时探清照明,加之群众中也有人积非成是、见惯不惊,因此尤需党员干部当好自己的“纪检官”。有道是:不讲道德,纪律就会靠近;无视纪律,法律就会靠近。
所以说,在党言党、为国为民,领导干部在遇到有人施以小恩小惠时,要理直气壮地拒绝,决不能因“不好意思”而收受,更不能怕人说“不够朋友”。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不好意思”或怕人说“不
够朋友”而败了事理、坏了规矩、溃了公正。
今后,查“细”责“小”、无“微”不“治”将成为常态。对于党员干部中那些各种各样的“隐
身衣”“擦边球”“游击战”,奉劝大家再也不要穿、不要打、不要玩了。正所谓“沙粒虽小伤人眼”“船到江心补漏迟”。如果还以为“小范围”“小地方”“小活动”“小表示”“小便宜”“小方便”“小变通”“小爱好”等等“不算啥事”“不会有事”,那么迟早会阴沟翻船、小隙沉舟。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