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种新兴媒体发展迅速,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要想在新时期、新阶段巩固自己的舆论引导地位,就必须落实“三贴近”的原则,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和凝聚力。这就要求我们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还要关注民生,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提高党报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党报为什么要做好民生新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知道,党报有两个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和主张迅速准确地传达到群众中,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二个属性是报纸。而民生是这两个属性的最佳结合点,所以说,关注民生最能体现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关注民生是党报的神圣职责。
有的人觉得党报就应该主要报道国内外大事、领导活动、党和政府的工作,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要报道范围,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党和政府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是完全一致的,只要我们寻找到双方具体的契合点,选取科学的切入角度,就能取得既宣传工作又关注民生的双重效果,所以党报更应做好民生新闻。
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题材,既包括“小民生”,也包括“大民生”。所谓“小民生”,可以看做是狭义的民生新闻,就是传统的关乎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方面的新闻;而“大民生”是广义上的,包含着“国计”,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党报,不能像晚报或都市报那样主要报道“小民生”方面的新闻,而要以小见大,做好“大民生”新闻。这就需要党报的记者和编辑共同努力,在做好自己平时工作的同时,用心去发掘新闻点。
有些媒体认为,民生新闻就是“来自于民众的新闻”。这其实是一种片面认识。因为党政部门出台的许多政策、办法中,离不开为民众服务的内容。忽略这方面的新闻线索,将会丢掉权威性的民生新闻。由于工作的需要,党报有很多记者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大到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小到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工作会议。如果记者只报道会议本身,可能与民生关系不大;可是如果记者用心的话,往往能从其中找到与民生有关的新闻点,再经过深入采访,就能写成一篇民生新闻稿件。
要做好民生新闻,仅仅靠记者是不行的,编辑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栏目策划。有些时候,只是发一两篇民生新闻稿件,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创办几个栏目,并长期做下去,将大大提升民生新闻的品牌影响力。笔者在《商丘日报》编辑民生类稿件过程中,创办了《报网互动》、《党报热线》等栏目,编发了众多民生新闻稿件,收到了良好的新闻报道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群众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和问题,有些难题是他们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是他们不了解的,这些难题和问题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回答问题,我们开办了《党报热线》栏目,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指定了专门的记者,一旦接到读者的电话,不论是反映问题还是咨询政策,记者都会及时找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并及时在报纸上解答。通过这个栏目,不仅关注了民生,还拉近了普通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党报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为了吸引读者,各种新闻媒体都在民生新闻上下足了工夫,这也导致了一些党报上的民生新闻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生新闻几乎成了一个“筐”,大到突发事件,小至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全被称为民生新闻。一些报纸开辟了许多民生新闻的版面,稿件不够时就想方设法把一些与民生关系不大的新闻也编进去。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传播一些低级趣味、反常奇异、骇人听闻的内容,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二是把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等同起来,认为舆论监督才是关注民生。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高举的一面大旗。不可否认,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的亮点,也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但是民生新闻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应该既有舆论监督的稿件,也有政策解读和服务读者的稿件。
三是民生新闻的受众定位狭窄,出现报道对象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一些党报将民生新闻的报道范围、关注重点、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城市,定位于市民,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却很少涉及。本来晚报和都市报关注城市和市民就比较多了,如果党报再把目光更多地放到城市和市民,那么农村的事情和农民的心声该由谁来关注呢。我们应当认识到,民生新闻忽略了农民,是与我们党高度关注和重视“三农”的思想相背离的,是与我们所倡导的“三贴近”原则相背离的,其后果必然是失去这部分人数众多的党报读者。
(作者单位:商丘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
党报为什么要做好民生新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知道,党报有两个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和主张迅速准确地传达到群众中,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二个属性是报纸。而民生是这两个属性的最佳结合点,所以说,关注民生最能体现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关注民生是党报的神圣职责。
有的人觉得党报就应该主要报道国内外大事、领导活动、党和政府的工作,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要报道范围,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党和政府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是完全一致的,只要我们寻找到双方具体的契合点,选取科学的切入角度,就能取得既宣传工作又关注民生的双重效果,所以党报更应做好民生新闻。
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题材,既包括“小民生”,也包括“大民生”。所谓“小民生”,可以看做是狭义的民生新闻,就是传统的关乎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方面的新闻;而“大民生”是广义上的,包含着“国计”,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党报,不能像晚报或都市报那样主要报道“小民生”方面的新闻,而要以小见大,做好“大民生”新闻。这就需要党报的记者和编辑共同努力,在做好自己平时工作的同时,用心去发掘新闻点。
有些媒体认为,民生新闻就是“来自于民众的新闻”。这其实是一种片面认识。因为党政部门出台的许多政策、办法中,离不开为民众服务的内容。忽略这方面的新闻线索,将会丢掉权威性的民生新闻。由于工作的需要,党报有很多记者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大到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小到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工作会议。如果记者只报道会议本身,可能与民生关系不大;可是如果记者用心的话,往往能从其中找到与民生有关的新闻点,再经过深入采访,就能写成一篇民生新闻稿件。
要做好民生新闻,仅仅靠记者是不行的,编辑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栏目策划。有些时候,只是发一两篇民生新闻稿件,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创办几个栏目,并长期做下去,将大大提升民生新闻的品牌影响力。笔者在《商丘日报》编辑民生类稿件过程中,创办了《报网互动》、《党报热线》等栏目,编发了众多民生新闻稿件,收到了良好的新闻报道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群众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和问题,有些难题是他们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是他们不了解的,这些难题和问题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回答问题,我们开办了《党报热线》栏目,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指定了专门的记者,一旦接到读者的电话,不论是反映问题还是咨询政策,记者都会及时找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并及时在报纸上解答。通过这个栏目,不仅关注了民生,还拉近了普通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党报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为了吸引读者,各种新闻媒体都在民生新闻上下足了工夫,这也导致了一些党报上的民生新闻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生新闻几乎成了一个“筐”,大到突发事件,小至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全被称为民生新闻。一些报纸开辟了许多民生新闻的版面,稿件不够时就想方设法把一些与民生关系不大的新闻也编进去。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传播一些低级趣味、反常奇异、骇人听闻的内容,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二是把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等同起来,认为舆论监督才是关注民生。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高举的一面大旗。不可否认,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的亮点,也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但是民生新闻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应该既有舆论监督的稿件,也有政策解读和服务读者的稿件。
三是民生新闻的受众定位狭窄,出现报道对象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一些党报将民生新闻的报道范围、关注重点、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城市,定位于市民,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却很少涉及。本来晚报和都市报关注城市和市民就比较多了,如果党报再把目光更多地放到城市和市民,那么农村的事情和农民的心声该由谁来关注呢。我们应当认识到,民生新闻忽略了农民,是与我们党高度关注和重视“三农”的思想相背离的,是与我们所倡导的“三贴近”原则相背离的,其后果必然是失去这部分人数众多的党报读者。
(作者单位:商丘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