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长期被学校和学生当做副课对待,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得不到发展,学生素质得不到提高,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打破这种旧的教育枷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美术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
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并将德育和美育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的同时,也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是每一位美术教师较为理想的工作目标。
而现实却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育始终停留在应试阶段。教师很难真正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扼杀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如何打破这种旧教育枷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真正贯穿于美术教学当中,就成了老师们在教学中长期以来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正真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认识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又要特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三)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四)科学分析,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
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文化,教学方法的改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在此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以上是我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以探索科学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将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乾杰.小学美术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 2007(09).
[2]杨春辉.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考试周,2008(11).
[3]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l999.
[4]李永正等.学美术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
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并将德育和美育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的同时,也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是每一位美术教师较为理想的工作目标。
而现实却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育始终停留在应试阶段。教师很难真正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扼杀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如何打破这种旧教育枷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真正贯穿于美术教学当中,就成了老师们在教学中长期以来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正真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认识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又要特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三)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四)科学分析,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
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文化,教学方法的改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在此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以上是我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以探索科学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将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乾杰.小学美术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 2007(09).
[2]杨春辉.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考试周,2008(11).
[3]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l999.
[4]李永正等.学美术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