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想,我那双苦命的走过许多路的脚,至今还记得乾州古城(位于今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的那条被磨得光滑凹凸的石板路;那条石板路,自然也记得我那双少女的脚,曾怎样在它的路面踯躅和蹀躞。
1945年我刚满10岁,日本人投降了。7年前从陕北庄里镇把我从父亲身边抱回湘西洪江的养父瞿玉屏,因去桂林八路军办事处送药品被日军飞机炸伤,熬了大半年,在这时不幸去世。没有了宽阔胸脯的温暖和庇护,我这个“小红脑壳”,再也不敢在洪江待下去,养父的朋友按照他临终的嘱托,雇两条船,沿沅水顺流而下,把他的棺木和他放心不下的孤儿寡母,从洪江转移到了乾州。
毕竟年纪太小,而且长年被藏在屋子里,当时我并不知道抗战的胜利,与我父亲贺龙在我3岁时含泪托孤,率领八路军一二○师东渡黄河有关;也不知道有多少双手,把我当成瓷器,在暗中悄悄地呵护我,传递我,生怕我哗啦一声被摔碎。我只记得我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总被叮嘱不能说自己姓贺,不能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即使到了乾州,人人脸上有了光复的笑容,也依然如故。
乾州也像洪江,是一座临水小城。小街两旁挤满屋角相连的雕花木楼,中间夹着一条条盘亘交错的石板路;白日漏下的阳光,夜间漏下的月光和星光,在阴晴变幻中,把石板路映衬得古朴而幽深。
如同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乾州给我的最大欢乐,是能背着书包去上学。由于养父健在时请得起家教,为我打下了学业底子,养母领着我考学,竟直接考取了小学五年级。我和养母住着的周家大院,临近西城门,通往学校的路要经过观音堂、衙门、县政府,每次啪跶啪哒踩着石板路去上课,得走半个多小时。并且每天来回走三趟,上午上学一趟,中午回家吃饭一趟,夜里上晚自习一趟。
我对乾州的记忆,其实就是对这条石板路的记忆,或是在这条冰凉光滑的石板路上穿鞋的记忆。说养母和我住在周家大院,倒不如说蜷缩在这座院子的屋檐下。因为养父不在了,养母和我从此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养父留下的那点积蓄惨淡度日。我穿着养母穿过的能露出脚趾的鞋,走在上学的石板路上,每天跌跌撞撞,像拖着两只小船。走急了,左边的脚踩上右边的脚,人像鸟那般飞出去。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那条石板路的冰凉和光滑,记得我常常在路上摔跤。到了夏天,我索性把鞋脱下来,拎在手上,像拎着两条鱼干。不过,这样反而走得更快,更稳当。有时起晚了,就一路小跑,任两只光着的脚板噼噼啪啪地打在石板上,那种从脚板心传来的冰凉中带点微痒的滋味,今天想起来依然有感觉。
渐渐的,我认识了在大院里帮佣的“麻子奶奶”,还有她东家过继来的小女孩昆玉。麻子奶奶心善,嘴碎,带着昆玉睡一张床,看着昆玉常和我在一起玩,也像待昆玉那样待我。有时玩到深夜赖着不走,她就让我和她们睡在一起。大院里还有个叫周洪渊的大哥,在南京读过大学,文质彬彬,待人亲切诚恳,有个比我小几岁的儿子。那是就要过年的日子,学校将要组织聚会,我正愁着脚上的鞋穿不下去,周大哥忽然给我送来一双新鞋,穿上正合适。捧着这双鞋,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心里那种高兴啊,真像一朵花在盛开。原来,周大哥的儿子也上我那所学校,没人接送,希望我帮他一把,所以给我买了这双鞋。
虽然还是走那条石板路,虽然我小小年纪,从此每天都要背着周大哥的儿子上小学,但就因为脚上有了那双鞋,我感到我在人们的目光中,终于抬起头来了。
(作者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原部长、少将)
1945年我刚满10岁,日本人投降了。7年前从陕北庄里镇把我从父亲身边抱回湘西洪江的养父瞿玉屏,因去桂林八路军办事处送药品被日军飞机炸伤,熬了大半年,在这时不幸去世。没有了宽阔胸脯的温暖和庇护,我这个“小红脑壳”,再也不敢在洪江待下去,养父的朋友按照他临终的嘱托,雇两条船,沿沅水顺流而下,把他的棺木和他放心不下的孤儿寡母,从洪江转移到了乾州。
毕竟年纪太小,而且长年被藏在屋子里,当时我并不知道抗战的胜利,与我父亲贺龙在我3岁时含泪托孤,率领八路军一二○师东渡黄河有关;也不知道有多少双手,把我当成瓷器,在暗中悄悄地呵护我,传递我,生怕我哗啦一声被摔碎。我只记得我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总被叮嘱不能说自己姓贺,不能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即使到了乾州,人人脸上有了光复的笑容,也依然如故。
乾州也像洪江,是一座临水小城。小街两旁挤满屋角相连的雕花木楼,中间夹着一条条盘亘交错的石板路;白日漏下的阳光,夜间漏下的月光和星光,在阴晴变幻中,把石板路映衬得古朴而幽深。
如同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乾州给我的最大欢乐,是能背着书包去上学。由于养父健在时请得起家教,为我打下了学业底子,养母领着我考学,竟直接考取了小学五年级。我和养母住着的周家大院,临近西城门,通往学校的路要经过观音堂、衙门、县政府,每次啪跶啪哒踩着石板路去上课,得走半个多小时。并且每天来回走三趟,上午上学一趟,中午回家吃饭一趟,夜里上晚自习一趟。
我对乾州的记忆,其实就是对这条石板路的记忆,或是在这条冰凉光滑的石板路上穿鞋的记忆。说养母和我住在周家大院,倒不如说蜷缩在这座院子的屋檐下。因为养父不在了,养母和我从此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养父留下的那点积蓄惨淡度日。我穿着养母穿过的能露出脚趾的鞋,走在上学的石板路上,每天跌跌撞撞,像拖着两只小船。走急了,左边的脚踩上右边的脚,人像鸟那般飞出去。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那条石板路的冰凉和光滑,记得我常常在路上摔跤。到了夏天,我索性把鞋脱下来,拎在手上,像拎着两条鱼干。不过,这样反而走得更快,更稳当。有时起晚了,就一路小跑,任两只光着的脚板噼噼啪啪地打在石板上,那种从脚板心传来的冰凉中带点微痒的滋味,今天想起来依然有感觉。
渐渐的,我认识了在大院里帮佣的“麻子奶奶”,还有她东家过继来的小女孩昆玉。麻子奶奶心善,嘴碎,带着昆玉睡一张床,看着昆玉常和我在一起玩,也像待昆玉那样待我。有时玩到深夜赖着不走,她就让我和她们睡在一起。大院里还有个叫周洪渊的大哥,在南京读过大学,文质彬彬,待人亲切诚恳,有个比我小几岁的儿子。那是就要过年的日子,学校将要组织聚会,我正愁着脚上的鞋穿不下去,周大哥忽然给我送来一双新鞋,穿上正合适。捧着这双鞋,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心里那种高兴啊,真像一朵花在盛开。原来,周大哥的儿子也上我那所学校,没人接送,希望我帮他一把,所以给我买了这双鞋。
虽然还是走那条石板路,虽然我小小年纪,从此每天都要背着周大哥的儿子上小学,但就因为脚上有了那双鞋,我感到我在人们的目光中,终于抬起头来了。
(作者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原部长、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