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岁被发现,进入鞍山曲艺团
时间回到1959年,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去茶馆听听戏曲评书,成为了很好的放松方式。有一天辽宁辽阳,来了一位说长篇评书的演员讲《岳飞传》,这可是一个叫好又叫座的节目。这个说书演员叫杨呈田。一连多天,杨呈田发现有一个看起来十多岁的小姑娘,每天早早的就来到,等待评书开始。这令他感到很奇怪。
杨呈田曾向旁人打听了一下这个小姑娘,了解到她曾经拜师学习过东北大鼓,有一副好嗓子,这可让杨呈田高兴坏了。当时杨呈田所在的鞍山曲艺团正在招学员,于是便起了爱才之心,想把她招入曲艺团,而这个小姑娘正是刘兰芳。
刘兰芳出生在关东的文化古城辽阳,母亲是一位唱东北大鼓的曲艺演员,从小母亲就给她讲岳飞的故事,讲岳母刺字、讲精忠报国。
可以说,刘兰芳是听着岳飞的故事长大的,打小她就对岳飞这个大英雄充满了钦佩。总听岳飞的故事,小刘兰芳也喜欢上了曲艺。因为如此,刘兰芳被杨呈田看中,想把她招入鞍山曲艺团甲。
就这樣,当时年仅15岁的刘兰芳带着简单的铺盖卷,跟着杨呈田老师坐上了开往鞍山的列车,从此刘兰芳走上了这条名为“曲艺”的路。
到了鞍山,杨呈田队长就给这些学员上课,令刘兰芳高兴的是.教的第一个书目,就是《岳飞传》,虽然在茶馆听过,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地记录了八万字之多。
因为喜欢岳飞的故事,刘兰芳遇到了杨呈田,而在曲艺团学习的第一部书,也是岳飞传。从听岳飞,到学岳飞,刘兰芳与岳飞的故事,远未结束。
从岳飞身上,刘兰芳学到了发奋图强、学到了要勤奋好学。她知道自己以前会的十几段东北大鼓,外行人听起来可能会说一句“唱的还可以”,可是要在高手云集的曲艺团里,这就不够用了。刘兰芳只能更用功地学习,读书。以前在老家时候,听书,是要花钱的。可是现在,想听哪位老师的书都可以,还不花钱,这对刘兰芳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每当放假的时候,同宿舍的学员因为离家近都回家了,而回不了家的刘兰芳就把自己关在小宿舍里,拿着纸和笔,往土炕上一趴,因为宿舍和外边的说书台,仅一墙之隔,当时一天三场书,她就一边听书,一边做记录。
接连遭遇挫折,不忘“底活”《岳飞传》
曲艺团希望刘兰芳他们这批学员能够早日成才接班,上台演出,但是老演员们发现,这些女孩子说,刀对刀,枪对枪,飞檐走壁,穿墙入室等这些书太生硬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便计划找一位女老师来专门教她们,而这位女老师就是孙慧文。
孙慧文原名叫孙奉书,孙老师原来是唱二簧的演员,28岁时才改唱的东北大鼓,她的嗓子好、唱功扎实,每一句每一字都能清清楚楚的送到观众耳朵里,跟着她学,将来的戏路会更宽一些,拜孙慧文为师,也是刘兰芳梦寐以求的。
孙慧文和刘兰芳的母亲以前就认识,平时时候,刘兰芳也经常去她家学习。而且她是曲艺团书曲队里仅有的一位说唱东北大鼓大书的女演员,让刘兰芳拜师孙慧文最合适不过了。 一个头磕下去,就算是拜了师傅,按照行规,拜了师傅,就应该由师傅给起个名字,实际上这已经是刘兰芳的第二次改名字了。在此时,刘兰芳还叫刘季红,加入鞍山曲艺团前,她就曾经拜师过西河大鼓演员杨丽环,而那时也把名字从刘书琴改为刘季红。
这一次正式拜师,自然也是要由师傅改一个新的名字的,孙慧文想了想“就取妙兰奇芳中的两个字,就叫兰芳吧”。刘兰芳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了伴随她以后人生,乃至响彻中国的名字。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刘兰芳可以出师了。刘兰芳出师了,可以登台演出了,而她第一次巡回演出说的就是《岳飞传》,《岳飞传》可谓是刘兰芳的“底活”,也是她的开蒙评书,就这样,开启了她的说书生涯。
慢慢的在鞍山地区,刘兰芳也变得小有名气,在这期间还收获了爱情,同丈夫王印权结婚了。但1969年8月,就在两人继续甜蜜生活的时候,一个噩耗来临了,曲艺团解散了。
当时刘兰芳正怀孕在身,当她听到曲艺团解散了的消息,顿时觉得天塌了,她和丈夫都工作在曲艺团,而曲艺团解散就意味着收入没有了,对于一个本来工资就不多的家庭来说,这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孩子要怎么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以前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大书梁子,被一场大火全部变为灰烬。这其中就包括《杨家将》、《薛家将》、《三侠五义》等,当然还有一直被刘兰芳视为珍宝的《岳飞传》。
工作没了,可日子还要过,一日三餐,少了哪顿也是不行的。后来刘兰芳被分配到鞍山无线电厂,从曲艺演员变成了一名酸洗工人。
在工厂里,刘兰芳依旧没有丢下本行,1日的作品没了,可以创作新作品啊,凭借这些新作品,刘兰芳被调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她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之上,再后来诸如《战地红缨》、《矿山风云》等新评书问世了。
一部《岳飞传》让她在全国家喻户晓
1978年的一天,鞍山广播电台邀请刘兰芳说书,她决定把《岳飞传》搬上电台,可是在当时,有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距离上一次说这部书,已经过去了10多年之久,而且曾经记下的书梁子也随烈火烟消云散。
凭借记忆,刘兰芳还能大概地回忆起~部分书梁子,她和丈夫跑遍了全鞍山市,终于在市图书馆找到了一本《说岳全传》,是清代小说家钱彩所著。有了这本书,加以改编,新版《岳飞传》大体的框架就有了,在加上诸如像《两宋史料汇编》这些资料补充,书梁子就齐了。
当时鞍山曲艺团进行了重建,刘兰芳已经重新回到团里工作,白天团里有演出,任务很紧张,如果为了写《岳飞传》停下书场的演出,团里是不会答应的。怎么办呢?
家里大儿子12岁、二儿子9岁、小儿子才4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一面是生活,一面是理想,该怎么办?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刘兰芳和丈夫决定开始共同创作《岳飞传》。
刘兰芳一家居住在一间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相对而坐,一边翻阅宋史、钱彩的《说岳全传》等历史资料,一边回忆师傅传授的评书《岳飞传》故事梗概,在老版评书《岳飞传》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加以“删、改、补、遗”。
在刘兰芳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七个多月的时间,117回,共计六十多万字的新《岳飞传》面世了。1979年9月1日,《岳飞传》第一次在鞍山广播电台播出。
在那之后的不到1年的时间里,全国总计有66家广播电台复录播出了《岳飞传》,《岳飞传》在电台播放后,效果之强烈,是刘兰芳万万没有想到的。
从刘兰芳正式从艺开始,到现在已经近60个年头了,她与《岳飞传》的故事也发展了近60个年头,一般人到了她的这个年纪,都已经退休了,但是她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如今,刘兰芳担任中国曲协的名誉主席。虽然,相比过去,她的职位高了,但是当年陶钝对她说的话,她从未忘记。“为人民说书”这几个字,她一直牢记在心里。
如今的刘兰芳,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走基层说评书,一年推出一部新书。
时间回到1959年,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去茶馆听听戏曲评书,成为了很好的放松方式。有一天辽宁辽阳,来了一位说长篇评书的演员讲《岳飞传》,这可是一个叫好又叫座的节目。这个说书演员叫杨呈田。一连多天,杨呈田发现有一个看起来十多岁的小姑娘,每天早早的就来到,等待评书开始。这令他感到很奇怪。
杨呈田曾向旁人打听了一下这个小姑娘,了解到她曾经拜师学习过东北大鼓,有一副好嗓子,这可让杨呈田高兴坏了。当时杨呈田所在的鞍山曲艺团正在招学员,于是便起了爱才之心,想把她招入曲艺团,而这个小姑娘正是刘兰芳。
刘兰芳出生在关东的文化古城辽阳,母亲是一位唱东北大鼓的曲艺演员,从小母亲就给她讲岳飞的故事,讲岳母刺字、讲精忠报国。
可以说,刘兰芳是听着岳飞的故事长大的,打小她就对岳飞这个大英雄充满了钦佩。总听岳飞的故事,小刘兰芳也喜欢上了曲艺。因为如此,刘兰芳被杨呈田看中,想把她招入鞍山曲艺团甲。
就这樣,当时年仅15岁的刘兰芳带着简单的铺盖卷,跟着杨呈田老师坐上了开往鞍山的列车,从此刘兰芳走上了这条名为“曲艺”的路。
到了鞍山,杨呈田队长就给这些学员上课,令刘兰芳高兴的是.教的第一个书目,就是《岳飞传》,虽然在茶馆听过,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地记录了八万字之多。
因为喜欢岳飞的故事,刘兰芳遇到了杨呈田,而在曲艺团学习的第一部书,也是岳飞传。从听岳飞,到学岳飞,刘兰芳与岳飞的故事,远未结束。
从岳飞身上,刘兰芳学到了发奋图强、学到了要勤奋好学。她知道自己以前会的十几段东北大鼓,外行人听起来可能会说一句“唱的还可以”,可是要在高手云集的曲艺团里,这就不够用了。刘兰芳只能更用功地学习,读书。以前在老家时候,听书,是要花钱的。可是现在,想听哪位老师的书都可以,还不花钱,这对刘兰芳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每当放假的时候,同宿舍的学员因为离家近都回家了,而回不了家的刘兰芳就把自己关在小宿舍里,拿着纸和笔,往土炕上一趴,因为宿舍和外边的说书台,仅一墙之隔,当时一天三场书,她就一边听书,一边做记录。
接连遭遇挫折,不忘“底活”《岳飞传》
曲艺团希望刘兰芳他们这批学员能够早日成才接班,上台演出,但是老演员们发现,这些女孩子说,刀对刀,枪对枪,飞檐走壁,穿墙入室等这些书太生硬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便计划找一位女老师来专门教她们,而这位女老师就是孙慧文。
孙慧文原名叫孙奉书,孙老师原来是唱二簧的演员,28岁时才改唱的东北大鼓,她的嗓子好、唱功扎实,每一句每一字都能清清楚楚的送到观众耳朵里,跟着她学,将来的戏路会更宽一些,拜孙慧文为师,也是刘兰芳梦寐以求的。
孙慧文和刘兰芳的母亲以前就认识,平时时候,刘兰芳也经常去她家学习。而且她是曲艺团书曲队里仅有的一位说唱东北大鼓大书的女演员,让刘兰芳拜师孙慧文最合适不过了。 一个头磕下去,就算是拜了师傅,按照行规,拜了师傅,就应该由师傅给起个名字,实际上这已经是刘兰芳的第二次改名字了。在此时,刘兰芳还叫刘季红,加入鞍山曲艺团前,她就曾经拜师过西河大鼓演员杨丽环,而那时也把名字从刘书琴改为刘季红。
这一次正式拜师,自然也是要由师傅改一个新的名字的,孙慧文想了想“就取妙兰奇芳中的两个字,就叫兰芳吧”。刘兰芳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了伴随她以后人生,乃至响彻中国的名字。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刘兰芳可以出师了。刘兰芳出师了,可以登台演出了,而她第一次巡回演出说的就是《岳飞传》,《岳飞传》可谓是刘兰芳的“底活”,也是她的开蒙评书,就这样,开启了她的说书生涯。
慢慢的在鞍山地区,刘兰芳也变得小有名气,在这期间还收获了爱情,同丈夫王印权结婚了。但1969年8月,就在两人继续甜蜜生活的时候,一个噩耗来临了,曲艺团解散了。
当时刘兰芳正怀孕在身,当她听到曲艺团解散了的消息,顿时觉得天塌了,她和丈夫都工作在曲艺团,而曲艺团解散就意味着收入没有了,对于一个本来工资就不多的家庭来说,这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孩子要怎么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以前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大书梁子,被一场大火全部变为灰烬。这其中就包括《杨家将》、《薛家将》、《三侠五义》等,当然还有一直被刘兰芳视为珍宝的《岳飞传》。
工作没了,可日子还要过,一日三餐,少了哪顿也是不行的。后来刘兰芳被分配到鞍山无线电厂,从曲艺演员变成了一名酸洗工人。
在工厂里,刘兰芳依旧没有丢下本行,1日的作品没了,可以创作新作品啊,凭借这些新作品,刘兰芳被调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她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之上,再后来诸如《战地红缨》、《矿山风云》等新评书问世了。
一部《岳飞传》让她在全国家喻户晓
1978年的一天,鞍山广播电台邀请刘兰芳说书,她决定把《岳飞传》搬上电台,可是在当时,有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距离上一次说这部书,已经过去了10多年之久,而且曾经记下的书梁子也随烈火烟消云散。
凭借记忆,刘兰芳还能大概地回忆起~部分书梁子,她和丈夫跑遍了全鞍山市,终于在市图书馆找到了一本《说岳全传》,是清代小说家钱彩所著。有了这本书,加以改编,新版《岳飞传》大体的框架就有了,在加上诸如像《两宋史料汇编》这些资料补充,书梁子就齐了。
当时鞍山曲艺团进行了重建,刘兰芳已经重新回到团里工作,白天团里有演出,任务很紧张,如果为了写《岳飞传》停下书场的演出,团里是不会答应的。怎么办呢?
家里大儿子12岁、二儿子9岁、小儿子才4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一面是生活,一面是理想,该怎么办?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刘兰芳和丈夫决定开始共同创作《岳飞传》。
刘兰芳一家居住在一间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相对而坐,一边翻阅宋史、钱彩的《说岳全传》等历史资料,一边回忆师傅传授的评书《岳飞传》故事梗概,在老版评书《岳飞传》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加以“删、改、补、遗”。
在刘兰芳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七个多月的时间,117回,共计六十多万字的新《岳飞传》面世了。1979年9月1日,《岳飞传》第一次在鞍山广播电台播出。
在那之后的不到1年的时间里,全国总计有66家广播电台复录播出了《岳飞传》,《岳飞传》在电台播放后,效果之强烈,是刘兰芳万万没有想到的。
从刘兰芳正式从艺开始,到现在已经近60个年头了,她与《岳飞传》的故事也发展了近60个年头,一般人到了她的这个年纪,都已经退休了,但是她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如今,刘兰芳担任中国曲协的名誉主席。虽然,相比过去,她的职位高了,但是当年陶钝对她说的话,她从未忘记。“为人民说书”这几个字,她一直牢记在心里。
如今的刘兰芳,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走基层说评书,一年推出一部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