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SE患儿13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8)与对照组(n=65),在对症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照组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组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静脉泵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3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9%)(x2=5.078,P=0.024),治
【机 构】
:
277606山东省枣庄,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滕南医院儿科,277606山东省枣庄,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滕南医院儿科,滕州市官桥医院,枣庄矿业集团公司蒋庄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SE患儿13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8)与对照组(n=65),在对症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照组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组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静脉泵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3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9%)(x2=5.078,P=0.024),治疗组显效和有效患儿平均药物起效时间(49.3±10.4) min、平均惊厥控制时间(112.1±24.7)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8±15.4) min、(157.2±38.4)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619、7.191,均P=0.000).对照组15例治疗12 h后无效患儿改行咪达唑仑静脉泵入,3h总有效率为73.3% (11/15).两组各死亡1例,对照组肌张力减低、心率与血压波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总例次比例(49.2%)高于治疗组(30.9%)(x2=4.668,P=0.031).结论 咪达唑仑静脉给药较之传统地西泮+苯巴比妥方案治疗CSE患儿起效更快,安全系数更高;伴随咪唑安定用药剂量的增加,要警惕药物对呼吸、心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新修订"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中再次明确了评定和表示不确定度的通用方法适用于"科学研究、工程领域、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资源保护等领域的测量".同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CNAS-CL07)"也明确要求"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痉挛(ECT)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让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接受电痉挛的一门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精神医学界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对于MECT对脑组织的损害,尤其是对认知功能的损害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议[1-2].本研究利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观察其对MECT所致认知能力改变的保护作用,为寻找到可以用来降低MECT认知方面副作用
目的 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对小年龄组哮喘儿童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5岁以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6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观察组在补液、抗感染、茶碱扩张支气管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氧驱雾化吸入,均连续使用5~7d.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沉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联合导乐陪产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单胎足月产妇4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120例,观察组为自愿实施瑞芬太尼静脉PCA联合导乐陪产的产妇,对照组1为选择“一对一”导乐陪产的产妇,对照组2为自愿实施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的产妇,对照组3为正常分娩不采取任何措施的产妇.比较四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
大肠埃希菌(ECO)俗称大肠杆菌,为人体与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其它肠杆菌细菌一样极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ses,ESBLs),尤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肺炎克雷伯菌最易发生,发生率达51%~65%[1].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它由质粒介导,因此容易在革
会阴下降综合征(DPS)主要与长期过度用力排便(excessive straining)有关,导致盆底肌肉功能减弱、腹内压增高、促使直肠前壁黏膜脱垂进入肛管上端,产生排便不畅感,最终导致患者更用力排便的恶性循环,归属于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1].目前,DP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多次阴道分娩、难产、肛肠手术史、肠套叠、
心血管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总死亡的50%和25%[1].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药物基础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20%~30%;即使应用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亦达10%左右[2],使远期疗效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对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