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基础课程之一,高效的数学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日常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问题思考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对话式”教学理念,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学习兴趣;策略
课堂对话策略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及方法,使用该方法及手段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度及互动性,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对话策略的引入对于持续推动素质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
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在开始一节课的时候,应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远离呆板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一种有意义的环境,以聚焦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参与的欲望。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课“长度单位”这一节,教师可以在传授教学知识之前,通过创设提问教学情境,向学生提问一些与长度相关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想知道这根铅笔有多长,应该用什么工具呢?
学生A:尺子。
教师:对,当我们想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时,就需要用尺子测量。
教师:现在我请同学们分别量一下铅笔、文具盒和橡皮的长度。
学生B:铅笔15厘米长。
学生C:文具盒25厘米长。
学生D:橡皮4厘米长。
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测量文具用品长度的时候,教师还可适当引出长度长短比较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了解了长度的概念,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短的相对概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讨论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
小学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学会提问题,才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应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探究性、讨论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交流、探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出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趣味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
教师:老师现在给各组同学发一样的木棍,你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脑海中的图形用木棍拼出来。
学生A:我们可以先拼出三角形。
学生B:三角形拼完还可以拼正方形。
学生C:那我们还可以拼梯形啊。
学生A:那我们一起来拼吧。
教师:我看到好多同学已经拼出了三角形,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嗎?你们可以拿木棍再试试。拼完之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老师,不能。
通过以上连续的过程,学生之间既得到了交流、讨论的空间,同时又认识了各种图形的概念。老师也可以适当引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实现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教学联系生活,加强学生与生活的对话
数学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做出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课堂设计。将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增强小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中,可将日常生活中买卖东西的环境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并收集超市中的小数。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关于小数这一概念的各种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将小数的概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超市内甚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概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师:同学们去超市买零食都看到价格表了吗?
学生:看到了。
教师:那么哪个同学能指出超市中的小数呢?
学生A:一袋薯条的价格是3.5元。
学生B:一斤水果的价格是1.5元。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数。以后跟妈妈去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跟妈妈说这是小数了,是不是。
学生:是!
通过这样的课堂对话,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与丰富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充分将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入数学课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逐步探索、研究、总结出实用性强、效果明显的对话策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化的课堂,有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杜布森.让孩子自信过一生[M].许惠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誗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学习兴趣;策略
课堂对话策略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及方法,使用该方法及手段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度及互动性,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对话策略的引入对于持续推动素质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
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在开始一节课的时候,应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远离呆板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一种有意义的环境,以聚焦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参与的欲望。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课“长度单位”这一节,教师可以在传授教学知识之前,通过创设提问教学情境,向学生提问一些与长度相关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想知道这根铅笔有多长,应该用什么工具呢?
学生A:尺子。
教师:对,当我们想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时,就需要用尺子测量。
教师:现在我请同学们分别量一下铅笔、文具盒和橡皮的长度。
学生B:铅笔15厘米长。
学生C:文具盒25厘米长。
学生D:橡皮4厘米长。
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测量文具用品长度的时候,教师还可适当引出长度长短比较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了解了长度的概念,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短的相对概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讨论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
小学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学会提问题,才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应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探究性、讨论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交流、探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出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趣味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
教师:老师现在给各组同学发一样的木棍,你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脑海中的图形用木棍拼出来。
学生A:我们可以先拼出三角形。
学生B:三角形拼完还可以拼正方形。
学生C:那我们还可以拼梯形啊。
学生A:那我们一起来拼吧。
教师:我看到好多同学已经拼出了三角形,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嗎?你们可以拿木棍再试试。拼完之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老师,不能。
通过以上连续的过程,学生之间既得到了交流、讨论的空间,同时又认识了各种图形的概念。老师也可以适当引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实现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教学联系生活,加强学生与生活的对话
数学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做出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课堂设计。将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增强小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中,可将日常生活中买卖东西的环境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并收集超市中的小数。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关于小数这一概念的各种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将小数的概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超市内甚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概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师:同学们去超市买零食都看到价格表了吗?
学生:看到了。
教师:那么哪个同学能指出超市中的小数呢?
学生A:一袋薯条的价格是3.5元。
学生B:一斤水果的价格是1.5元。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数。以后跟妈妈去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跟妈妈说这是小数了,是不是。
学生:是!
通过这样的课堂对话,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与丰富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充分将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入数学课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逐步探索、研究、总结出实用性强、效果明显的对话策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化的课堂,有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杜布森.让孩子自信过一生[M].许惠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誗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