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业中专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注意到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中心线,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美术常识、技能指导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修养 想象 实践 创造力
  职业教育的根本点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事实上在我们对学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专业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体现。正在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也同样提倡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审美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较好的专业修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中,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如早晨,那迎着你上学的澄碧如洗的天空,灿烂的云霞,辉煌的朝日,欢飞的鸟雀,晶莹的露珠;还有那雨过天晴曾出现的彩虹,这样的美,你们是否有感觉到呢?正如美学家王朝闻所指出的:“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不仅风景是美的,那动物也是美的,如长颈鹿身体构成特殊,它伸长脖子抬起头有6米多高等;还有那“缩龙成寸”的“一寸三弯”的盆景艺术在造型上也是很美的。当我们欣赏音乐、听到的不是各不相干、没有意义的音响,而是由节奏、旋律、音色等有机构成的,富有表现力的乐章。欣赏绘画、雕塑,看到的不是杂乱无章的线条、色彩、形体的拼凑,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美的形象,进入美的领域。
  审美感受要从整体上感知事物的美,但不是把客观事物巨细无遗地复印在头脑里。人们的审美感受力的高低强弱,归根结底是由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比如组织学生郊游,野外写生,让他们尽情接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园林、花草等景物,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那变幻无穷的色彩,具体感受认识它们不同形象特征的美,使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发展起来。一个足不出户,死守书本的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必然是贫弱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才能促进对事物的感知美和领会美,否则会存在破坏美的现象。
  2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包括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甚至称它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例如,月亮的美,使人浮想联翩。以李白赏月来看,他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相似联想;待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把明月和故乡联想在一起了;当他说:“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的诗句时,已是用来抒发自己辞亲远游追求理想的感情,对月的欣赏的地步已进入想象境界了;到了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赋予月亮以生命,达到“物我两忘”的地步;他在晚年更写了“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这种超凡脱俗,富于哲理性的诗句。可见,没有想象和联想,就不能进入真正欣赏的阶段。想象在审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呢?
  首先,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接触自然,热爱生活,怀着纯真的感性亲近自然和人生,留神观察,才能发现、挖掘出生活中更多更美好的东西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美的世界之中。 其次,要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想象是客观的,但不是随意的;是自由的,但不是想入非非的。人们虽然由于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个性气质的不同,给想象染上浓厚的个人色彩,但总还是要受到客观事物制约的。如我们可以把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松想象成一位高风亮节的老者,却不可能把它看成是一位苗条俊秀的少女;不能把春风摇曳的垂柳想象成一个粗壮有力的彪形大汉。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事物审美对象的特征,想象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方向展开。第三,要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大量生动的形象,如体育运动、舞蹈,动物跳跃的形象等等,通过想象、综合、加工、创造新的形象。形象记忆愈生动,情感记忆愈真切,想象也就愈活跃。所以,要教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情感,增强记忆力,提高想象力。
  3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认识和理解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人们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一方面要“入乎其内”进入“角色”,通过感受、体验,被对象所感染和吸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又是要“出乎其外”,即直接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同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进行理智、冷静的分析和思考,正确、深刻地理解对象的内容和性质,使欣赏活动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把共鸣与鉴赏统一起来。
  4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美育教育不只是培养人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创造力。高尔基说过:“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审美过程中,人们观念中形成的美妙的构思,还是属于认识性的东西,还必须自觉地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实际创造,以物质形式来表现出来,才算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审美创造不可能凭空进行,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依据。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产品,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比如音乐用声调旋律,绘画用线条色彩,舞蹈用形体动作,文学语言来表现等等。所以,艺术的物质媒介规范着艺术的内容,决定审美创造的手段和技巧。
  但更重 要的是牢记“业精于勤,艺无止境”的道理,在长期刻苦的学习和锻炼中,进入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的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此外,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应该与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紧密结合,与其他各类素质教育共同进行。
  综合上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学校在新课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确立健全的审美思想,提高审美素质起到其他方面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事物、文艺作品等的审美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他文献
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憧憬,可塑性很强,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情感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心理学认为,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强大的苦难挑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让他们自己去反复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以面对将来更多更新的挑战。体
期刊
【摘要】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关键词】 语文语感 深情朗读 语言积累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
期刊
【摘要】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参与者、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学生蒙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蒙语文 学生 教师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参与者、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学生蒙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
期刊
【摘要】 境带入及课堂反馈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使学生们在轻松白由的课堂环境中,无拘无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改变原有的传统课堂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自信心。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小学高年级 创造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总结经验得出,应改变原有的“填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应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并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作用 激发 配置 有效 开拓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并尊重他们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1.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语文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使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感知文本,要力
期刊
【摘要】 本文用“满1减1”方法对调和级数分段求和,得到一个有趣的级数,证明了这个级数收敛,并给出Euler常数 的一个类似的定义式。  【关键词】 调和级数 收敛级数 Euler常数  我们熟知,调和级数Σ ∞ k=1 1 k 是发散的,也就是说,它的部分和Hn= Σ n K=1 1 k 在n→8时趋向于无穷大.最近,作者发现,用一种“满1减1”的方法研究调和级数的分段和,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级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满足用好现有教材,还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活化的数学资源,通过校内外沟通,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出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现欲,进而发现、分析、探讨问题,
期刊
【摘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中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 学生 探究能力 培养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热情,培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要】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假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综合归纳概括出自然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自觉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问题 假设 观察 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