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元芳”,用智慧与上司过招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场上,如果当不了有决策权的“狄大人”,那么退而求其次,当个首席“元芳”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当好“元芳”,也不是容易的事。作为下属的“元芳”,既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用智慧与上司周旋,如果上司装深沉或者心血来潮想卖弄一下自己的超凡智慧时,此时的“元芳”不仅要机智应对,更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说话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有天,某装饰公司经理周扬对其助理说,他对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在工作上不够得力有看法,认为这位干部对他怀有某种抵触情绪,让助理道出其中原因。这位助理没有凭自己的一知半解阐明观点,而是略为沉吟了一下,试探性地回答经理:“老总,这事我还真说不上来,我想他不会是那样的人吧?”助理这样的回答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不想发表任何看法。在猜不透领导的心思之前,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不想因为此事引火烧身。说错了,领导会认为自己低能;说对了,又会被领导认为自己猜透了领导的心思,是个有心机的人。因此,聪明的“元芳”只能点到为止。
  在“狄大人”跟前,做一个称职的“元芳”很不容易。“元芳”除了会说,还要学会倾听,听“狄大人”怎么说。当“狄大人”谈了自己看法后,他才会问:“元芳,你怎么看?”此时的“元芳”就要分清楚,“狄大人”是让自己表示赞同还是提出不同的意见。此时要冷静应对,决不可贸然表态,要对“狄大人”的看法加以分析,再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某公司年近不惑的徐君是单位的一把手,他争强好胜,遇事不够冷静,凡事都力求完美,下属工作上稍有疏忽他就毫不留情面。不久,下属便对他的工作作风议论纷纷。一次,他对一位同事说:“我知道自己脾气不好,有时候不知不觉就把人给得罪了。我想改掉坏脾气,你说该怎么改?”同事灵机一动,引经据典说:“古人云:‘君子如水,随圆就方,无处不自在。’还有一句古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这两句古语都是说,遇事要心态平和,对人对事要宽恕、宽容、谦和。当领导要不怒自威,如此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同事的话,让这位领导十分满意。没有哪个“狄大人”会看重一个马屁精的建议。如果像同事这样的提醒和善意的相劝,相信多数领导都容易接受。
  人在职场,作为下属在与上司过招时,心理的“维稳”及大脑的应变要准确到位。虽然“元芳”们在“大人”面前说的大都是笨话傻话,但当“大人”需要你说真话,提供建设性意见的时候,“元芳”们就得学会揣摸“大人”的心思。要将傻话笨话说到“狄大人”的心里去,适应他的心理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郑君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运营总监。他在分析市场时常常会问下属“你怎么看?”下属们知道他心里有底,是在套大家的话,都故意提些不着边际的建议。郑君看出下属对他的敷衍,心里很不是滋味,说:“我是搞市场的,每次征求下属意见时,他们都给些模棱两可的建议。其实我是真心想听他们的建议,可他们却不肯说心里话。作为下属,关键时候不能为我所用,要这样的员工还有什么用?”
  职场装笨虽是一种智慧,但要分场合分工作,在“狄大人”要计谋的时候,装傻充笨尚可以,但在真的需要你发表意见的时候,“元芳”们就不要装笨故意应付了,实话实说这样对你更有利。
  可见,在职场上简单的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可谓包罗万象。“元芳”们要想在“狄大人”身边游刃有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是一般的基层职员,拥有基本的情商就可以,如果想当“狄大人”的铁杆同僚,除了要具备出众的智商,还要有足够的情商,只有情商和智商相匹配,才会博得“狄大人”的青睐,并让自己的职场之路越走越顺。
其他文献
中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往往缺乏情感因素,按部就班与模仿式教学居多。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容易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努力与成果不成正比,就此现象简单阐述
期刊
3月4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ST超日,做了一件足以载入中国债市“史册”的事情——违约。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8980万元难以全额兑付,只能落实人民币400万元。公募债刚性兑付的神话就此被打破,“11超日债”成为中国债券市场首例实质性违约事件。  一向被认为安全性堪比定存的债券也沦陷了,投资人该何去何从?  先天不足,后天包装  “11超日债”这只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