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贲德院士是我国响当当的雷达专家,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是我国机载PD火控雷达(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PD火控雷达领域的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
时 间:2010年12月16日
地 点: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采访对象:贲德院士
雷达:命中注定与你结伴同行
问:作为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可以说,雷达是伴随您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那么,您是如何与雷达结缘的?
答: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幼儿园甚至更早就已为自己立下了雄心壮志:“我将来想当一名科学家”“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我要成为一名老师”“我想当医生”……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您是著名的雷达专家,小时候的理想一定是要成为雷达专家。错了!“雷达”对于你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人不知。但在我幼时的记忆里,不知有“雷达”一词,更不知“雷达是什么”。
1957年,我考入当时国内三所著名的工科大学之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机系。无巧不成书,1958年,哈工大成立尖端专业。一切也是那样的机缘巧合,我被相中而从电机系转到了尖端专业中的无线电工程系,而后开始雷达探索研制工作。
小编:可以说,一切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如果没有当时尖端专业的成立,我国雷达的研制就少贲德院士这样一位奇才 当然,如果没有当时尖端专业的成立,也许贲德院士会在国家电网等电力部门工作,成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电力专家呢!
鞋底的洞:
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问:像我们这般大时,您的学习好吗?
答:不谦虚地说,小学时,我学习很好,从小学1—6年级,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毕业后被保送至县城唯一一所初中。学校离家有20里远,住宿对于当时家庭条件困难的我简直是个奢望。为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每天从家走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到家,一来一回40里,至少得4个小时。那个年代的路,不像现在的城市柏油马路,那样宽阔,那样平坦,而净是沙石地。走在这样的沙石路上,鞋子很容易被磨破。鞋底上的洞,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为了不把妈妈辛苦做的布鞋磨破,我想出了一辙:从家出门没多久,便脱下鞋,光着脚走,到了学校后,再将鞋子穿上。为此,脚上常磨出老茧,一层退去,一层开始,有些茧至今都未退去。
由于路远,放学后赶到家天已黑,因此,课堂上,我就必须专心听课,记住老师讲的知识:课间,其他同学都在休息、玩耍,我则抓紧时间复习、做作业,否则回家后就没时间了。
小编:身处优越条件下的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当时条件的艰苦,但能想象得出,一个男孩光着脚丫在石子路上行走的画面!尽管条件艰苦,但贲德院士从未抱怨过,“在我眼里,艰苦条件也是一种锻炼!”贲德院士感慨地说道。
哈工大:永远的精神家园
问:您是哈工大毕业的,哈工大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答:从哈工大毕业,我感觉很自豪。可以说,哈工大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终生的记忆。哈工大一直秉承着严谨求实、刻苦勤勉的治学风气和尊师重教、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外,哈工大更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更是熏陶、激励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的成长。
小编:哈工大是贲德院士一生的自豪,贲德院士也是哈工大永远的骄傲!
第一次:努力对待并做好
问:工作后,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答:从哈工大毕业进入南京十四所不久,领导便交给我第一项任务——制作测量仪表。这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而言,无疑是开心而又充满压力和挑战:这是一次实践的考验,而不是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那么简单!毕业前,系主任曾谆谆教诲我们:“领导交给你的第一项任务,你一定要干好了,这样领导才会放心地交给你第二项、第三项任务,否则,领导就会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了。”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为了出色地完成这第一项任务,也为了让领导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从图书馆里找来厚厚一本俄语资料书,详细地研读。南京酷热的7月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简直是炎热难熬。为了尽早熟悉相关知识,我每天都读到半夜以后,常常是汗流浃背。两个星期的苦读,我终于知道了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制造方法。结果,我提前超额地完成了测量仪表的制作,赢得了领导的赏识。由于表现出色,一年后,我被调去研制雷达,研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
小编:我们人生充满着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迈步、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独自骑单车、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我们都认真对待过吗?也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奉献:为了更好的成功
问:工作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1969年,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为了防止苏联的导弹袭击,我国准备研制大型的雷达,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领导让我在半个月内完成雷达的总体方案。
而雷达是个很复杂的工程,首先需要清楚原理,才能够设计、做实验等其他一系列的工作。在当时,雷达属于军事机密,各个国家都保密,因此,没有可借鉴的现成经验,唯一的只有阅读一些英语资料。但当时我国普遍学的是俄语,所以英语对于我们那时代的人来说,可是一座大山,发音、语法之类的什么都不懂。为了翻过这座大山。唯有不断努力,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去学习,背单词等。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记性很不错,虽不会读,但能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知道单词的意思后,就能阅读英语文章了。我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雷达的总体方案,相比领导给我的时间缩短了5天。
在北京的众多方案汇报中,我们的方案脱颖而出。并最终获得了该大型雷达的研制任务。相控阵雷达庞大复杂,因此被称为“巨无霸”。从设计“巨无霸”到调试再到最终的完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这个雷达的成功,我在河北的荒山上一千就是8年。冬天零下20度,山上的寒风像钢针,气候环境非常恶劣。
在大山里和“巨无霸”在一起的10年中,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落到了妻子的肩上。妻子既要工作,还要照顾两小孩,还有一系列的家务事要做等。对于妻子和家庭,我有很多的歉疚。
小编:是啊,每件事成功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不能说的秘密。不过,用贲德院士的话说:要想完成一件工作,就要做好牺牲、奉献的准备!
关于雷达,你知多少
问:雷达为什么制作成锅那样的形状?雷达是依靠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的。是否电磁波长越长,探测性能越好?在夜晚,雷达的工作是否会受收到影响?雷达有没有弱点?
答:雷达(R0dar,即radio detection andranging),意思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是第二次大战中发明的。它在现今的空军、陆军、海军以及生活 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至于有的雷达无线的形状像锅状,是因为雷达测探目标,主要靠电磁波。雷达锅状天线称为抛物面天线,抛物面天线能将目标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聚集到锅的焦点,起聚焦作用,使目标反射的信号增大,以便更可靠地探测到目标。
雷达是模仿蝙蝠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磁波传播很快,每秒达30万千米。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后就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雷达天线接收到,从而能确定目标的方位、高度、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电磁波长越长,雷达的探测性能越好。根据波长,雷达可分为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雷达的性能指标有3个:探测的远近、测量精度以及分辨率。雷达的发射功率越大,天线越大,就看得越远。一言蔽之,雷达探测性能的好坏,主要看雷达功率和天线的大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设备如照相机,其主要靠光线成像,但雷达不同。雷达工作是靠电磁波,所以它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不管是黑夜还是白天,有没有光线和云彩,对雷达电磁波都毫无影响。因此,雷达具有一般光学设备没有的优越性。
但雷达探测也有盲点。1987年,一架德国小型飞机闯入苏联红场,但当时苏联防空系统那10000多台雷达都没有发现。雷达存在四大威胁,其中之一就是低空入侵。低空对于雷达来说,是个盲区。因为当电磁波照射到低空时,地面有太多的人造建筑和自然景物,它们反射回来的信号会将目标信号掩盖,而无法发现目标。1987年的“红场飞机”事件正暴露了防空雷达网的这种弱点。目前,各国正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力、法。
小记者采访贲德院士有感
初一(2)班 颜诗源
我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美好的生活,在困难前要学会坚持,将来向贲爷爷那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一生的力量!
初二(3)班 朱麒融
与贲院士的交谈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采访更多的科学家和院士,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永远攀登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意志,为祖国奋发学习,健康成长。
初二(4)班 林安琪
在我心中,有一株对科学的渴望之花,是您的谆谆教诲让她得以绽放。您就像岩石边长出的一颗青松,虽身处困境却依旧搏击风雨。您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不断奋斗,有朝一日也能绽放光彩。
初二(6)班 王昱昱
贲院士艰辛的成长历程,激励我下决心更加努力学习,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光,长大后为国家作出贡献。
初二(9)班 龚文进
和贲院士一样,我也是农村孩子。我会好好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像他一样的科学家。
初三(5)班 崔乐
贲院士眉眼中含笑,举止间体现睿智、热情、亲切,与想象中认真严肃的专家学者完全不同!
初一(2)班 杨星宇
贲爷爷的故事,印证了“因平凡而伟大”这句话。我一定会像贲爷爷一样,发扬艰苦朴素、奋发进取的精神,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贲德院士是我国响当当的雷达专家,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是我国机载PD火控雷达(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PD火控雷达领域的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
时 间:2010年12月16日
地 点: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采访对象:贲德院士
雷达:命中注定与你结伴同行
问:作为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可以说,雷达是伴随您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那么,您是如何与雷达结缘的?
答: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幼儿园甚至更早就已为自己立下了雄心壮志:“我将来想当一名科学家”“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我要成为一名老师”“我想当医生”……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您是著名的雷达专家,小时候的理想一定是要成为雷达专家。错了!“雷达”对于你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人不知。但在我幼时的记忆里,不知有“雷达”一词,更不知“雷达是什么”。
1957年,我考入当时国内三所著名的工科大学之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机系。无巧不成书,1958年,哈工大成立尖端专业。一切也是那样的机缘巧合,我被相中而从电机系转到了尖端专业中的无线电工程系,而后开始雷达探索研制工作。
小编:可以说,一切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如果没有当时尖端专业的成立,我国雷达的研制就少贲德院士这样一位奇才 当然,如果没有当时尖端专业的成立,也许贲德院士会在国家电网等电力部门工作,成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电力专家呢!
鞋底的洞:
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问:像我们这般大时,您的学习好吗?
答:不谦虚地说,小学时,我学习很好,从小学1—6年级,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毕业后被保送至县城唯一一所初中。学校离家有20里远,住宿对于当时家庭条件困难的我简直是个奢望。为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每天从家走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到家,一来一回40里,至少得4个小时。那个年代的路,不像现在的城市柏油马路,那样宽阔,那样平坦,而净是沙石地。走在这样的沙石路上,鞋子很容易被磨破。鞋底上的洞,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为了不把妈妈辛苦做的布鞋磨破,我想出了一辙:从家出门没多久,便脱下鞋,光着脚走,到了学校后,再将鞋子穿上。为此,脚上常磨出老茧,一层退去,一层开始,有些茧至今都未退去。
由于路远,放学后赶到家天已黑,因此,课堂上,我就必须专心听课,记住老师讲的知识:课间,其他同学都在休息、玩耍,我则抓紧时间复习、做作业,否则回家后就没时间了。
小编:身处优越条件下的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当时条件的艰苦,但能想象得出,一个男孩光着脚丫在石子路上行走的画面!尽管条件艰苦,但贲德院士从未抱怨过,“在我眼里,艰苦条件也是一种锻炼!”贲德院士感慨地说道。
哈工大:永远的精神家园
问:您是哈工大毕业的,哈工大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答:从哈工大毕业,我感觉很自豪。可以说,哈工大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终生的记忆。哈工大一直秉承着严谨求实、刻苦勤勉的治学风气和尊师重教、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外,哈工大更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更是熏陶、激励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的成长。
小编:哈工大是贲德院士一生的自豪,贲德院士也是哈工大永远的骄傲!
第一次:努力对待并做好
问:工作后,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答:从哈工大毕业进入南京十四所不久,领导便交给我第一项任务——制作测量仪表。这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而言,无疑是开心而又充满压力和挑战:这是一次实践的考验,而不是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那么简单!毕业前,系主任曾谆谆教诲我们:“领导交给你的第一项任务,你一定要干好了,这样领导才会放心地交给你第二项、第三项任务,否则,领导就会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了。”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为了出色地完成这第一项任务,也为了让领导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从图书馆里找来厚厚一本俄语资料书,详细地研读。南京酷热的7月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简直是炎热难熬。为了尽早熟悉相关知识,我每天都读到半夜以后,常常是汗流浃背。两个星期的苦读,我终于知道了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制造方法。结果,我提前超额地完成了测量仪表的制作,赢得了领导的赏识。由于表现出色,一年后,我被调去研制雷达,研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
小编:我们人生充满着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迈步、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独自骑单车、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我们都认真对待过吗?也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奉献:为了更好的成功
问:工作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1969年,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为了防止苏联的导弹袭击,我国准备研制大型的雷达,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领导让我在半个月内完成雷达的总体方案。
而雷达是个很复杂的工程,首先需要清楚原理,才能够设计、做实验等其他一系列的工作。在当时,雷达属于军事机密,各个国家都保密,因此,没有可借鉴的现成经验,唯一的只有阅读一些英语资料。但当时我国普遍学的是俄语,所以英语对于我们那时代的人来说,可是一座大山,发音、语法之类的什么都不懂。为了翻过这座大山。唯有不断努力,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去学习,背单词等。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记性很不错,虽不会读,但能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知道单词的意思后,就能阅读英语文章了。我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雷达的总体方案,相比领导给我的时间缩短了5天。
在北京的众多方案汇报中,我们的方案脱颖而出。并最终获得了该大型雷达的研制任务。相控阵雷达庞大复杂,因此被称为“巨无霸”。从设计“巨无霸”到调试再到最终的完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这个雷达的成功,我在河北的荒山上一千就是8年。冬天零下20度,山上的寒风像钢针,气候环境非常恶劣。
在大山里和“巨无霸”在一起的10年中,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落到了妻子的肩上。妻子既要工作,还要照顾两小孩,还有一系列的家务事要做等。对于妻子和家庭,我有很多的歉疚。
小编:是啊,每件事成功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不能说的秘密。不过,用贲德院士的话说:要想完成一件工作,就要做好牺牲、奉献的准备!
关于雷达,你知多少
问:雷达为什么制作成锅那样的形状?雷达是依靠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的。是否电磁波长越长,探测性能越好?在夜晚,雷达的工作是否会受收到影响?雷达有没有弱点?
答:雷达(R0dar,即radio detection andranging),意思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是第二次大战中发明的。它在现今的空军、陆军、海军以及生活 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至于有的雷达无线的形状像锅状,是因为雷达测探目标,主要靠电磁波。雷达锅状天线称为抛物面天线,抛物面天线能将目标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聚集到锅的焦点,起聚焦作用,使目标反射的信号增大,以便更可靠地探测到目标。
雷达是模仿蝙蝠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磁波传播很快,每秒达30万千米。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后就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雷达天线接收到,从而能确定目标的方位、高度、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电磁波长越长,雷达的探测性能越好。根据波长,雷达可分为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雷达的性能指标有3个:探测的远近、测量精度以及分辨率。雷达的发射功率越大,天线越大,就看得越远。一言蔽之,雷达探测性能的好坏,主要看雷达功率和天线的大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设备如照相机,其主要靠光线成像,但雷达不同。雷达工作是靠电磁波,所以它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不管是黑夜还是白天,有没有光线和云彩,对雷达电磁波都毫无影响。因此,雷达具有一般光学设备没有的优越性。
但雷达探测也有盲点。1987年,一架德国小型飞机闯入苏联红场,但当时苏联防空系统那10000多台雷达都没有发现。雷达存在四大威胁,其中之一就是低空入侵。低空对于雷达来说,是个盲区。因为当电磁波照射到低空时,地面有太多的人造建筑和自然景物,它们反射回来的信号会将目标信号掩盖,而无法发现目标。1987年的“红场飞机”事件正暴露了防空雷达网的这种弱点。目前,各国正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力、法。
小记者采访贲德院士有感
初一(2)班 颜诗源
我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美好的生活,在困难前要学会坚持,将来向贲爷爷那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一生的力量!
初二(3)班 朱麒融
与贲院士的交谈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采访更多的科学家和院士,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永远攀登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意志,为祖国奋发学习,健康成长。
初二(4)班 林安琪
在我心中,有一株对科学的渴望之花,是您的谆谆教诲让她得以绽放。您就像岩石边长出的一颗青松,虽身处困境却依旧搏击风雨。您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不断奋斗,有朝一日也能绽放光彩。
初二(6)班 王昱昱
贲院士艰辛的成长历程,激励我下决心更加努力学习,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光,长大后为国家作出贡献。
初二(9)班 龚文进
和贲院士一样,我也是农村孩子。我会好好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像他一样的科学家。
初三(5)班 崔乐
贲院士眉眼中含笑,举止间体现睿智、热情、亲切,与想象中认真严肃的专家学者完全不同!
初一(2)班 杨星宇
贲爷爷的故事,印证了“因平凡而伟大”这句话。我一定会像贲爷爷一样,发扬艰苦朴素、奋发进取的精神,学好本领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