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创业要狠烧几年钱,制造业创业太难”,这两个行业给创业者留下的这些深刻印象,现在都被航天云网改写了。互联网可以使人们的生活便捷,它同样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供需对接、信息共享以及产业链配套服务。以更公开透明的方式为企业寻求到适合的供应商,提供包括创意、设计、制造、投资等全产业链的服务。航天云网就是构建起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为桥梁、以智能制造服务为核心、以大数据服务为支撑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产品服务体系。
航天云网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5年6月份开放运行的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航天云网第一年没有亏损,第二年实现盈利,2016年收入6亿元。这个平台上90%都是中小微企业,它们大多是制造业企业,都从航天云网获得了资源整合的支持。
打开航天云网,“云制造”“创新创业”“工业品商城”三大核心业务赫然醒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告诉记者,航天云网的核心价值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让散落在社会上的千万个创新创业者很方便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创业资源与环境;让固化于千万个企业中的同质化资源进行网上横向整合,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让有志于垂直整合的行业领军企业在网上找到心仪的合作对象;让渴望冲出国门的企业和企业家在网上找到一条更容易“走出去”的绿色通道。
在航天云网创立两周年之际,航天科工表示,航天云网公司将全面升级平台战略,并在2017年6月份已经面向全球正式发布航天科工INDIC S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世界首批、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INDIC S将如何实现云端智能制造?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这里的生产线会“说话”
INDIC S的英文全称是Industrial Intelligent C loud System,即工业互联网云系统。“中国的制造业多数处于工业2.0时代,少数处于工业3.0时代,极少数分布于工业1.0和工业4.0两端。从中国的实情出发,INDIC S需要具备比美国和德国工业互联网更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制造业的新老形态、大小规模、各种体制、各种业态的市场主体,向用户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生态的服务。”高红卫说。
所谓工业2.0阶段,是指目前中国制造业许多中小企业的设备都无法联网,生产计划还在用纸笔记录,大量的设备处于哑设备状态,无法登录云端实现协同共享。
制造企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组建车间智能生产网络系统是必然选择。以往的车间组网方式是一组生产加工设备嵌入一个车间控制系统,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同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但INDIC S只用一个简单的智能网关产品,就能让过去的“哑巴”生产线上网学会“说话”。这样,无论你是“高富帅”的智能4.0生产线,还是“矮矬穷”的传统2.0生产线,INDIC S都能兼收并蓄,带你飞上云端,拥有网络时代话语权。
这个神器来自航天科工的内部“创客”,在航天科工内部兴起的“双创”风潮里,原本只是一名央企普通青年员工的高宝龙,得以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他将之命名为原点创客工作室,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研发出一种叫做“设备精灵”的产品。这是一个能将智能电器纳入的统一接口,只要插上就能检测设备的状态。
整个系统包括智能监测终端、中继通讯机、全局物联网管控平台三部分,高宝龙介绍说,“就像家里的插座一样,只需在设备上轻松一装,便可对原先不具备连接互联网功能的仪器设备实行智能化无损改造,且不影响设备原有物理结构和功能”。
“设备精灵”越做越小,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产品,用了2个月时间;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用了5个月时间。以往,航天科工内部的创新,从创意到成品通常得几年时间。
这里的制造业能“赚钱”
INDIC S的神器并不只是“设备精灵”,它是一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可以实现产品、机器、数据、人的全面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
INDIC S源自航天数字化工业体系建设实践,是一个开放的工业云平台,其体系结构分为工业应用App层、云平台层、平台接入层、工业物联网层和工业设备层等五层。
作为开放的平台,INDIC S面向航天科工内部应用及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统一的环境与标准,为其提供设备接入、运行时环境、数据分析等服务。这好比安卓系统在手机领域的作用,而 INDIC S要做一款工业领域的通用云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它加载新应用,对现有的工业机器作数据分析、预测、诊断并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INDIC S也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打通虚拟与现实的产业发展互动平台。共享经济时代,就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让产能也能共享、让设备不再闲置。
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处境艰难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将不再那么“难搞”,而是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轻松赚钱。
短短两年内,航天云网的国内外入驻企业已达65万家。航天云网已向线上企业开放126款大型高端工业软件、3 000余项设备设施资源、1.37万项专利、3.58万份标准、上百位专家构成的云资源池;线下接入了近千台制造设备,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平台上已经发布了需求信息5.8万条,国内国际线上发布协作采购需求超过 1 000亿元,成交超过300亿元。2016年,航天云网入驻企业总产出超过450亿元,部分传统产业用户应用项目节省研发成本30%以上,缩短研发周期60%以上,产品的研制、生产、服务全寿命经营绩效提升10%以上。 这里的创新梦能“成真”
即将正式发布的INDIC S和已经运行两年的航天云网是什么关系?
“航天科工现在打造的不是一朵云,是三朵云。”航天云网公司副总经理柴旭东告诉记者,第一朵云是航天科工内部使用的专有云,完成航天科工自己的研制任务;第二朵云是航天云网,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第三朵云是国际云,为企业的国际化业务提供服务。而INDIC S是支撑这些云的工业互联网总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建设专有云、航天云和国际云,整合各种制造资源能力,给企业提供种类丰富的应用。
“人人皆可制造,这是我们的愿景。”航天云网众创团队负责人威洛斯表示,制造业的创业比较困难,但通过INDIC S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降低制造业门槛,为创新创业、实体经济转型、实业兴国作出贡献。
过去,智能制造投入巨大,看似是大企业的游戏,但通过工业互联网的“降门槛”,中小微企业也可以加入其中。
成都若克就是這样一家企业。仅有100多名员工的成都若克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2016年,这个中小企业想为中国高铁打造刹车片。制动系统是高铁十大关键技术之一,稳定的摩擦系数、耐热性和使用寿命极难达到,对刹车片的材料、工艺、质量、可靠性要求极高。
为了达到生产要求,成都若克与四川航天云网达成合作,6个月,600万元,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完成,生产出了合格的国产高铁刹车片。改造过程中,四川航天云网不仅在技术和设备上给予成都若克支持,还以金融租赁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工业经济时代,大多数企业受制于自身制造能力的限制,仅有那些国际一流企业才有可能将超一流的创意变为超一流的产品。如今,工业互联网上的每家企业,哪怕是小微企业,只要拥有超一流的创意,都有可能通过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方式生产出超一流的产品。”高红卫认为,工业互联网将实现“人人皆可制造”的目标,将创新梦想变成真实产品。
航天云网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5年6月份开放运行的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航天云网第一年没有亏损,第二年实现盈利,2016年收入6亿元。这个平台上90%都是中小微企业,它们大多是制造业企业,都从航天云网获得了资源整合的支持。
打开航天云网,“云制造”“创新创业”“工业品商城”三大核心业务赫然醒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告诉记者,航天云网的核心价值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让散落在社会上的千万个创新创业者很方便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创业资源与环境;让固化于千万个企业中的同质化资源进行网上横向整合,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让有志于垂直整合的行业领军企业在网上找到心仪的合作对象;让渴望冲出国门的企业和企业家在网上找到一条更容易“走出去”的绿色通道。
在航天云网创立两周年之际,航天科工表示,航天云网公司将全面升级平台战略,并在2017年6月份已经面向全球正式发布航天科工INDIC S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世界首批、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INDIC S将如何实现云端智能制造?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这里的生产线会“说话”
INDIC S的英文全称是Industrial Intelligent C loud System,即工业互联网云系统。“中国的制造业多数处于工业2.0时代,少数处于工业3.0时代,极少数分布于工业1.0和工业4.0两端。从中国的实情出发,INDIC S需要具备比美国和德国工业互联网更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制造业的新老形态、大小规模、各种体制、各种业态的市场主体,向用户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生态的服务。”高红卫说。
所谓工业2.0阶段,是指目前中国制造业许多中小企业的设备都无法联网,生产计划还在用纸笔记录,大量的设备处于哑设备状态,无法登录云端实现协同共享。
制造企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组建车间智能生产网络系统是必然选择。以往的车间组网方式是一组生产加工设备嵌入一个车间控制系统,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同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但INDIC S只用一个简单的智能网关产品,就能让过去的“哑巴”生产线上网学会“说话”。这样,无论你是“高富帅”的智能4.0生产线,还是“矮矬穷”的传统2.0生产线,INDIC S都能兼收并蓄,带你飞上云端,拥有网络时代话语权。
这个神器来自航天科工的内部“创客”,在航天科工内部兴起的“双创”风潮里,原本只是一名央企普通青年员工的高宝龙,得以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他将之命名为原点创客工作室,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研发出一种叫做“设备精灵”的产品。这是一个能将智能电器纳入的统一接口,只要插上就能检测设备的状态。
整个系统包括智能监测终端、中继通讯机、全局物联网管控平台三部分,高宝龙介绍说,“就像家里的插座一样,只需在设备上轻松一装,便可对原先不具备连接互联网功能的仪器设备实行智能化无损改造,且不影响设备原有物理结构和功能”。
“设备精灵”越做越小,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产品,用了2个月时间;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用了5个月时间。以往,航天科工内部的创新,从创意到成品通常得几年时间。
这里的制造业能“赚钱”
INDIC S的神器并不只是“设备精灵”,它是一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可以实现产品、机器、数据、人的全面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
INDIC S源自航天数字化工业体系建设实践,是一个开放的工业云平台,其体系结构分为工业应用App层、云平台层、平台接入层、工业物联网层和工业设备层等五层。
作为开放的平台,INDIC S面向航天科工内部应用及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统一的环境与标准,为其提供设备接入、运行时环境、数据分析等服务。这好比安卓系统在手机领域的作用,而 INDIC S要做一款工业领域的通用云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它加载新应用,对现有的工业机器作数据分析、预测、诊断并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INDIC S也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打通虚拟与现实的产业发展互动平台。共享经济时代,就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让产能也能共享、让设备不再闲置。
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处境艰难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将不再那么“难搞”,而是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轻松赚钱。
短短两年内,航天云网的国内外入驻企业已达65万家。航天云网已向线上企业开放126款大型高端工业软件、3 000余项设备设施资源、1.37万项专利、3.58万份标准、上百位专家构成的云资源池;线下接入了近千台制造设备,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平台上已经发布了需求信息5.8万条,国内国际线上发布协作采购需求超过 1 000亿元,成交超过300亿元。2016年,航天云网入驻企业总产出超过450亿元,部分传统产业用户应用项目节省研发成本30%以上,缩短研发周期60%以上,产品的研制、生产、服务全寿命经营绩效提升10%以上。 这里的创新梦能“成真”
即将正式发布的INDIC S和已经运行两年的航天云网是什么关系?
“航天科工现在打造的不是一朵云,是三朵云。”航天云网公司副总经理柴旭东告诉记者,第一朵云是航天科工内部使用的专有云,完成航天科工自己的研制任务;第二朵云是航天云网,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第三朵云是国际云,为企业的国际化业务提供服务。而INDIC S是支撑这些云的工业互联网总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建设专有云、航天云和国际云,整合各种制造资源能力,给企业提供种类丰富的应用。
“人人皆可制造,这是我们的愿景。”航天云网众创团队负责人威洛斯表示,制造业的创业比较困难,但通过INDIC S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降低制造业门槛,为创新创业、实体经济转型、实业兴国作出贡献。
过去,智能制造投入巨大,看似是大企业的游戏,但通过工业互联网的“降门槛”,中小微企业也可以加入其中。
成都若克就是這样一家企业。仅有100多名员工的成都若克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2016年,这个中小企业想为中国高铁打造刹车片。制动系统是高铁十大关键技术之一,稳定的摩擦系数、耐热性和使用寿命极难达到,对刹车片的材料、工艺、质量、可靠性要求极高。
为了达到生产要求,成都若克与四川航天云网达成合作,6个月,600万元,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完成,生产出了合格的国产高铁刹车片。改造过程中,四川航天云网不仅在技术和设备上给予成都若克支持,还以金融租赁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工业经济时代,大多数企业受制于自身制造能力的限制,仅有那些国际一流企业才有可能将超一流的创意变为超一流的产品。如今,工业互联网上的每家企业,哪怕是小微企业,只要拥有超一流的创意,都有可能通过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方式生产出超一流的产品。”高红卫认为,工业互联网将实现“人人皆可制造”的目标,将创新梦想变成真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