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关于综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所谓综合实践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开展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随着各种教学理念的翻新,越来越提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重提升学生运用能力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小学五六年级数学学习角度探究如何将小学数学与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进行教学联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理论与实践 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材内容教学,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系统不完备。而如今倡导将课本内容与综合实践相联系,能够很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与个人能力。综合实践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学会自主思考、探索、获得知识,这样最终取得的学习更有效果。合作学习法是综合实践中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笔者将具体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简要论述如何更好地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践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是该课程开展的第一特征。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比如:通过上网或者查阅书籍搜集实践学习互动资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独立或者以合作形式完成这次探究学习等,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开展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地测量的綜合实践项目《数学与我们的校园生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六到七人一小组,让他们观看学校的布局,分别测量计算教学区、就餐区、运动区等不同区域面积。然后由学生负责人统计各个小组的数据,得出校园总面积,并分析这种面积的划分与布局是否合理。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于怎样测量面积是最简单的,有学生想出用固定长度的绳子测量,也有学生想出用运动的小车走过测量边的时间计算长度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加强综合实践互动开展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体现的是整个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将数学课本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课程。而且数学本来就与各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接受能力,适当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慢慢学会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例如,在小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研究之食堂数学问题》研究中,我就运用统计学知识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整个研究中,学生的研究主题在于弄清学校食堂的剩菜,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剩菜问题。整个研究开展的时间是一个月,其中学生小组至少要统计十五天数据。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呈现他们的调查数据呢?这里我教学生使用一些基本办公软件进行表格及直方图绘制,从而让数据表达得更清晰,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结果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研究不同项目时,其实得出的学习结果对最终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且喜爱这门课程呢?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对他们学习活动的评价,这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并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教学结果不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与能力的独立成长。
为了更客观地获得学生的评价资料,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培训过程中我开展了三方面评价:一个是组内评价:这个评价由组员做出;第二个是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评价;第三个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如在上述案例《食堂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开展评价。根据学生最后做出的调查,教师和其他组可以分享和评价;以百分制分别给组内成员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评价结果会显得更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五六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实践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时一定要将活动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也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内部特性。
参考文献:
[1]李新民.探究在综合实践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开展[J].教育周刊,2013(03).
[2]周强.浅析小学数学综合课程教学策略[J].教育周刊,2015(0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理论与实践 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材内容教学,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系统不完备。而如今倡导将课本内容与综合实践相联系,能够很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与个人能力。综合实践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学会自主思考、探索、获得知识,这样最终取得的学习更有效果。合作学习法是综合实践中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笔者将具体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简要论述如何更好地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践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是该课程开展的第一特征。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比如:通过上网或者查阅书籍搜集实践学习互动资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独立或者以合作形式完成这次探究学习等,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开展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地测量的綜合实践项目《数学与我们的校园生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六到七人一小组,让他们观看学校的布局,分别测量计算教学区、就餐区、运动区等不同区域面积。然后由学生负责人统计各个小组的数据,得出校园总面积,并分析这种面积的划分与布局是否合理。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于怎样测量面积是最简单的,有学生想出用固定长度的绳子测量,也有学生想出用运动的小车走过测量边的时间计算长度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加强综合实践互动开展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体现的是整个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将数学课本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课程。而且数学本来就与各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接受能力,适当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慢慢学会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例如,在小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研究之食堂数学问题》研究中,我就运用统计学知识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整个研究中,学生的研究主题在于弄清学校食堂的剩菜,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剩菜问题。整个研究开展的时间是一个月,其中学生小组至少要统计十五天数据。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呈现他们的调查数据呢?这里我教学生使用一些基本办公软件进行表格及直方图绘制,从而让数据表达得更清晰,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结果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研究不同项目时,其实得出的学习结果对最终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且喜爱这门课程呢?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对他们学习活动的评价,这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并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教学结果不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与能力的独立成长。
为了更客观地获得学生的评价资料,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培训过程中我开展了三方面评价:一个是组内评价:这个评价由组员做出;第二个是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评价;第三个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如在上述案例《食堂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开展评价。根据学生最后做出的调查,教师和其他组可以分享和评价;以百分制分别给组内成员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评价结果会显得更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五六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实践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时一定要将活动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也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内部特性。
参考文献:
[1]李新民.探究在综合实践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开展[J].教育周刊,2013(03).
[2]周强.浅析小学数学综合课程教学策略[J].教育周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