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沃尔多·爱默生在19世纪的美国欧洲思想界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英国文学史上的奥斯卡·王尔德则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对自然、艺术以及美的对比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提供较好的参考。
【关键词】比较文学 爱默生 王尔德 超验主义
美国著名作家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在19世纪30年代发起了宗教色彩浓厚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极大程度上对美国的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浪漫主义文学“文艺复兴”。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和拉尔夫·爱默生相提并论的人物之一。但是前者却是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爱默生和王尔德分别在19世纪前叶以及19世纪后叶出名,但是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面深入地探讨了自然、美以及艺术。从某种程度来看,他们对上述三方面的阐释有很大区别,部分观点还是截然不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研究西方文学的专家学者们带来很大困惑。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自然、艺术以及美等主题,较好地将王尔德唯美主义以及爱默生超验主义进行比较,为读者更好地领悟这些复杂思潮提供些许参考。
一、自然观之比较
在二者的文学作品中,他们都深入地讨论了自然。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较好的外在环境。从爱默生的角度来看,人类个体可以通过自然和上帝直接交流,相当于沟通的媒介。如果人们想要获得真知卓见,要亲自来到大自然和上帝进行对话,而不是到教堂来听取牧师布道,要紧紧地依赖自身力量,而不是只依靠他人或者先人。人类只有崇敬和膜拜神秘、超验的大自然,但是,任何在自然中所形成的问题,也能够在其中找到答案。人们只有依靠自然,才会通过多种艺术方式来创造恒久不变的美。从整体上来讲,爱默生的自然观里有以下含义,首先是要学会自立,其次是要崇敬以及膜拜自然。在爱默生看来,那些紧紧依赖自我,而且对自我充满信心的人们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也就越能够接近自然,从而越接近真理。在王尔德看来,人们从蓝天和碧水所获得的美感来自于人类社会先前的艺术家们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借助艺术手段,创设而且展示了它们独特的美。从此处来看,王尔德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倾向于将自然以及生活合并,而且还视为艺术的反对面。王尔德在如何界定自然上也同爱默生有不小的差异。王尔德认为,人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找到真正艺术品的影子以及原型。对艺术而言,它们的仅有渠道就是艺术家开展了想象力丰富的思维活动,但是这和自然以及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王尔德在散文著作《谎言的衰朽》里强烈地认为艺术创作从某些方面来看就是在编造谎言。虽然此种论断看似荒谬,但是从可以在王尔德的文字中发现,他这样讲的理由在于高度关注在艺术创作中的人类想象力,尤其是想象力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艺术观之比较
艺术是什么?艺术的本质又是什么?它都有什么功能?从古至今,国内外从事文艺思想家的人们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在王尔德的唯一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他在序言中详细地论述了他的艺术观点。在他看来,“艺术家创造了美的事物。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此类观点。从这部小说来看,文恩夫人(西贝尔和詹姆士的母亲)通常是在生活潜意识地模仿“虚构的舞台姿势”,而且通常还在孩子们面前没有掩饰这种爱好。从这部小说中的道连·葛雷来看,他是一位“沉迷”于艺术的“痴人儿”,幻想着从莎剧中找到“真爱”。显而易见的是,道连·葛雷并没有将艺术作品给他的艺术感受与生活现实区别开来,而且还深深地沉醉在这种虚构的艺术世界中无法自拔。另外一个故事是亨利勋爵向道连·葛雷赠送了一本小说,道连·葛却被虚构的故事情节深深地迷住了,而且还竭力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重现小说主人公的一切经历。和王尔德相反的是,爱默生呼吁让广大的艺术家们远离书本,走出书斋,亲自去接触自然,从而追寻直觉以及领悟生命的真谛,而且还要记载或者重新塑造来自自然的真谛。他认为只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才会形成真实的艺术精品。从自然本身来看,涵盖着丰富多彩的道德教化内容。所以,在感悟自然时所形成的艺术具备了强烈的道德教化作用。如果能够赏析此类艺术,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人类的灵魂和思想。
三、美学观之比较
济慈认为“美即真,真即美。”王尔德则进一步提升了济慈的这种美学理念,在他看来美和真的仅有载体就是艺术,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来看,仅有动机就是为了创作出而且还要尽可能展示出“真”和“美”。“美的事物仅仅是美丽,别无它用”。从现实来看,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通常都是从非常普通乃至肮脏的社会生活中来发现和提炼“美”的因素,进而进行升华和提升,这样才能创作出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
四、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爱默生和王尔德深刻地讨论了自然、艺术以及美,但是却有很大区别。本文在深入系统地比较二人在自然、艺术和美等主题的过程中,还充分地解析了他们的思想渊源,这样就为读者能够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唯美主义以及超验主义文学思潮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宜学.爱默生演讲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金衡山.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思想探析[J].国外文学. 2012(01).
[3]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4).
【关键词】比较文学 爱默生 王尔德 超验主义
美国著名作家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在19世纪30年代发起了宗教色彩浓厚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极大程度上对美国的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浪漫主义文学“文艺复兴”。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和拉尔夫·爱默生相提并论的人物之一。但是前者却是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爱默生和王尔德分别在19世纪前叶以及19世纪后叶出名,但是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面深入地探讨了自然、美以及艺术。从某种程度来看,他们对上述三方面的阐释有很大区别,部分观点还是截然不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研究西方文学的专家学者们带来很大困惑。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自然、艺术以及美等主题,较好地将王尔德唯美主义以及爱默生超验主义进行比较,为读者更好地领悟这些复杂思潮提供些许参考。
一、自然观之比较
在二者的文学作品中,他们都深入地讨论了自然。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较好的外在环境。从爱默生的角度来看,人类个体可以通过自然和上帝直接交流,相当于沟通的媒介。如果人们想要获得真知卓见,要亲自来到大自然和上帝进行对话,而不是到教堂来听取牧师布道,要紧紧地依赖自身力量,而不是只依靠他人或者先人。人类只有崇敬和膜拜神秘、超验的大自然,但是,任何在自然中所形成的问题,也能够在其中找到答案。人们只有依靠自然,才会通过多种艺术方式来创造恒久不变的美。从整体上来讲,爱默生的自然观里有以下含义,首先是要学会自立,其次是要崇敬以及膜拜自然。在爱默生看来,那些紧紧依赖自我,而且对自我充满信心的人们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也就越能够接近自然,从而越接近真理。在王尔德看来,人们从蓝天和碧水所获得的美感来自于人类社会先前的艺术家们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借助艺术手段,创设而且展示了它们独特的美。从此处来看,王尔德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倾向于将自然以及生活合并,而且还视为艺术的反对面。王尔德在如何界定自然上也同爱默生有不小的差异。王尔德认为,人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找到真正艺术品的影子以及原型。对艺术而言,它们的仅有渠道就是艺术家开展了想象力丰富的思维活动,但是这和自然以及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王尔德在散文著作《谎言的衰朽》里强烈地认为艺术创作从某些方面来看就是在编造谎言。虽然此种论断看似荒谬,但是从可以在王尔德的文字中发现,他这样讲的理由在于高度关注在艺术创作中的人类想象力,尤其是想象力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艺术观之比较
艺术是什么?艺术的本质又是什么?它都有什么功能?从古至今,国内外从事文艺思想家的人们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在王尔德的唯一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他在序言中详细地论述了他的艺术观点。在他看来,“艺术家创造了美的事物。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此类观点。从这部小说来看,文恩夫人(西贝尔和詹姆士的母亲)通常是在生活潜意识地模仿“虚构的舞台姿势”,而且通常还在孩子们面前没有掩饰这种爱好。从这部小说中的道连·葛雷来看,他是一位“沉迷”于艺术的“痴人儿”,幻想着从莎剧中找到“真爱”。显而易见的是,道连·葛雷并没有将艺术作品给他的艺术感受与生活现实区别开来,而且还深深地沉醉在这种虚构的艺术世界中无法自拔。另外一个故事是亨利勋爵向道连·葛雷赠送了一本小说,道连·葛却被虚构的故事情节深深地迷住了,而且还竭力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重现小说主人公的一切经历。和王尔德相反的是,爱默生呼吁让广大的艺术家们远离书本,走出书斋,亲自去接触自然,从而追寻直觉以及领悟生命的真谛,而且还要记载或者重新塑造来自自然的真谛。他认为只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才会形成真实的艺术精品。从自然本身来看,涵盖着丰富多彩的道德教化内容。所以,在感悟自然时所形成的艺术具备了强烈的道德教化作用。如果能够赏析此类艺术,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人类的灵魂和思想。
三、美学观之比较
济慈认为“美即真,真即美。”王尔德则进一步提升了济慈的这种美学理念,在他看来美和真的仅有载体就是艺术,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来看,仅有动机就是为了创作出而且还要尽可能展示出“真”和“美”。“美的事物仅仅是美丽,别无它用”。从现实来看,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通常都是从非常普通乃至肮脏的社会生活中来发现和提炼“美”的因素,进而进行升华和提升,这样才能创作出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
四、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爱默生和王尔德深刻地讨论了自然、艺术以及美,但是却有很大区别。本文在深入系统地比较二人在自然、艺术和美等主题的过程中,还充分地解析了他们的思想渊源,这样就为读者能够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唯美主义以及超验主义文学思潮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宜学.爱默生演讲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金衡山.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思想探析[J].国外文学. 2012(01).
[3]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