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学习学术论文写作最困难的是选题,老师就应从这里入手进行指导,选题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论文的好坏,如何指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贮备、兴趣爱好等确定论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旦确定了论题,学生就知道去查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其创造潜能因此被激发,这才是我们要学生学习写学术论文的目的。不过大学生知识贮备不足,分析能力有限,老师的指导对他们而言相当重要,教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概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胸中有三个字:新、小、实。
先说“新”。出新应该是对一切论文写作的要求。一般来说,这个“新”是指观点新。如果这样要求大学生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他们本身的理论建构还没有形成,还处于向别人学习知识的阶段,要他们站在宏观点上提出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新观点,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把“新”仅仅定在“新观点”上在实际中是不好操作的。笔者认为,论文写作还可以在方法上出新,比如学中文的同学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理论都是借鉴别的学科的成熟理论而提出来的,比如乐黛云借用物理学上关于“熵”的理论来阐述比较学的相关理论,这样讲,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曾经就有学生借用物理学上关于“场”的相关理论,用到文学理论的系统建构上,写成了一篇近万字的优秀论文。还有,在边缘学科也容易找到论题,比如前人将写作学科和心理学科相交叉,进行写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探究,就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方法上出新,还有一种做法行之有效,那就是思维学上讲的逆向思维法,简单讲就是挑毛病。专门挑别人学术文章中的毛病,大学生写论文苦于找不到目标,把别人的文章作为标的,马上就可以收拢思绪,这样训练学术论文写作,好处有二,一是能够仔细研读别人的文章,一般而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学到了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面对一个问题,该从哪里找到一个切入点,要怎样组织论证过程,因为是要挑刺,学生会读得格外仔细认真,学到的东西也就格外多。第二个好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能挑出毛病,又能有理有 据地自圆其说,这种辩驳能力的训练,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论文出新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写综述,比如一年当中某一学术期刊就某一学术问题陆陆续续发表了好些文章,那么到年底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归纳综合,一是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二是梳理其中有用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材料,三是对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前景、方向作出展望。这种综述文章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对综合能力、鉴别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通过写这类文章,把握材料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说,学术论文出新除了观点新,还可以在方法、思维方式、材料整理等方面出新,而这些方面大学生是能够胜任的,并由易到难逐步学会学术论文写作。
再说“小”。将论题划小,恰恰是大学生最不好把握的环节,而论题越小,学生写起来越好把握,成功的系数就越大。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写学术论文最容易犯的毛病。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毛病,我认为,首先强调功夫在平时,教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比如在西部地区的学生对西部地区的方言可以多角度探讨,比如第一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第二个角度同一地区不同县市对同一物品不同称谓调查;第三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演变过程的调查;第四个角度对某一方言受强势语言影响的现状调查;第五个角度对方言影响沟通的现状调查……总之,平时就教会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去调查,并写好详尽调查报告,最后再选取一两个第一手材料最可信、资料最齐备、分析最透彻的角度来做文章,才能保质保量地写好学术论文。其次,强调对材料的条分缕析,这方面,季羡林老先生介绍了一个极好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如果我们意识到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取一张比较大的白纸记下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把能想到的相关数据、材料记在白纸上,然后到图书馆找相关资料查寻,并在白纸上记下那些有用的资料,回到家中,开始回视那些资料,不断记下由阅读这些资料而激发的新的思想,对材料进行新的整合,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慢慢地想这些资料、问题,并理清思路,到第二天、第三天都不忙着动笔,依然在那张纸上填填写写,直到觉得所谈问题都是实质性的,解决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水到渠成时再提笔,这时候,论题自然就小了,同时也不必担心论题太小,没东西可写。其三,强调小处着眼,大处落笔。小并非无价值、无聊,比如有同学为出新为求小,对《红楼梦》,他拟出一个“宝钗、黛玉谁的脚更小”的题目,虽然他收集到许多历史上有关小脚的文字记载,但我们还是否定了这个题目,原因是认定没有研究价值。周汝昌先生研究红学,有一个切入点很小,就一个数字——108,他提出108这个数字,并非“八”为考证当初曹雪片芹中《红楼梦》是多少回目,他还引出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有一个108情结,他说,女娲炼石,这石头高十二丈,脂批说这是照应十二正钗,这石头成正方形,每边二寸‘四丈,是高的一倍,相乘是九十六,十二加九十六恰恰一百零八,这是其一;一排正钗,八排副钗,正好九排,九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品评人的格,叫上中下,上里边又分上中下,中里边又分上中下,下里边又分上:中下,共九品,古画叫做九品中正,这里面又是一个108,这是其二;《东周列国志》108回,乾隆年间的《歧路灯》也是108回,108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最喜爱的一个数字,庙里撞钟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撞钟节奏一共是108下,曹雪芹的原稿是七十八回,脂评说后至三十回,七十八加三十还是108,这是其三。总归一句话,重要人物就是108位女儿,针对《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这都是文化内容,不是文字、数字游戏,内容深刻得很。看似简单的数字108,却包蕴着如此深广的内容、博大的思想。由此可见,从小处入手,层层深入,方见功力。
最后说“实”。这个实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切合自身实际,选题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和平日里常常关注、思考的问题,不能看什么是热点就抓什么,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量力而行。第二层意思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学问不能像晋人谈玄,尚空谈,它必须是能解决现世人生的一些实实在在问题的文章,仅仅只为考证而考证的工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一方面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走出书斋,走向社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文科生,更应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文学现象、历史传承、地方风物等进行有目的地搜救、整理、研究的下作,这项工作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极容易出成果,因为很多方面都是全新的工作,也因此做起来有相当多的困难,唯其困难,更能磨炼学术意志,所以,无论是从学术成果、研究方法还是学术意志等方面都能锻炼人。第三层意思是诚实,做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做人,在学术领域,也讲诚实守信,不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不弄虚作假,哪怕是平日里写的小论文,也不能到图书馆一抄了事,而大学生当中这种现象屡屡可见,我们在图书馆甚至读到这样的奇文,在一些刊物中夹着纸条,上写:敬告某某专业某某级同仁,这一册书从第某页至第某页已被全文抄录,请勿再用。所以,必须从品德上严格要求大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尺。
总之,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是一件艰苦而重要的工作,必须想方设法教会他们从何处入手,如何去研究,如何行文甚至于如何保证自己的学术品格,从“新、小、实”三个字生发开去,是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的。
(杨艳妮,湖北民族学院预科部)
先说“新”。出新应该是对一切论文写作的要求。一般来说,这个“新”是指观点新。如果这样要求大学生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他们本身的理论建构还没有形成,还处于向别人学习知识的阶段,要他们站在宏观点上提出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新观点,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把“新”仅仅定在“新观点”上在实际中是不好操作的。笔者认为,论文写作还可以在方法上出新,比如学中文的同学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理论都是借鉴别的学科的成熟理论而提出来的,比如乐黛云借用物理学上关于“熵”的理论来阐述比较学的相关理论,这样讲,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曾经就有学生借用物理学上关于“场”的相关理论,用到文学理论的系统建构上,写成了一篇近万字的优秀论文。还有,在边缘学科也容易找到论题,比如前人将写作学科和心理学科相交叉,进行写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探究,就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方法上出新,还有一种做法行之有效,那就是思维学上讲的逆向思维法,简单讲就是挑毛病。专门挑别人学术文章中的毛病,大学生写论文苦于找不到目标,把别人的文章作为标的,马上就可以收拢思绪,这样训练学术论文写作,好处有二,一是能够仔细研读别人的文章,一般而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学到了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面对一个问题,该从哪里找到一个切入点,要怎样组织论证过程,因为是要挑刺,学生会读得格外仔细认真,学到的东西也就格外多。第二个好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能挑出毛病,又能有理有 据地自圆其说,这种辩驳能力的训练,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论文出新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写综述,比如一年当中某一学术期刊就某一学术问题陆陆续续发表了好些文章,那么到年底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归纳综合,一是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二是梳理其中有用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材料,三是对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前景、方向作出展望。这种综述文章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对综合能力、鉴别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通过写这类文章,把握材料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说,学术论文出新除了观点新,还可以在方法、思维方式、材料整理等方面出新,而这些方面大学生是能够胜任的,并由易到难逐步学会学术论文写作。
再说“小”。将论题划小,恰恰是大学生最不好把握的环节,而论题越小,学生写起来越好把握,成功的系数就越大。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写学术论文最容易犯的毛病。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毛病,我认为,首先强调功夫在平时,教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比如在西部地区的学生对西部地区的方言可以多角度探讨,比如第一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第二个角度同一地区不同县市对同一物品不同称谓调查;第三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演变过程的调查;第四个角度对某一方言受强势语言影响的现状调查;第五个角度对方言影响沟通的现状调查……总之,平时就教会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去调查,并写好详尽调查报告,最后再选取一两个第一手材料最可信、资料最齐备、分析最透彻的角度来做文章,才能保质保量地写好学术论文。其次,强调对材料的条分缕析,这方面,季羡林老先生介绍了一个极好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如果我们意识到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取一张比较大的白纸记下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把能想到的相关数据、材料记在白纸上,然后到图书馆找相关资料查寻,并在白纸上记下那些有用的资料,回到家中,开始回视那些资料,不断记下由阅读这些资料而激发的新的思想,对材料进行新的整合,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慢慢地想这些资料、问题,并理清思路,到第二天、第三天都不忙着动笔,依然在那张纸上填填写写,直到觉得所谈问题都是实质性的,解决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水到渠成时再提笔,这时候,论题自然就小了,同时也不必担心论题太小,没东西可写。其三,强调小处着眼,大处落笔。小并非无价值、无聊,比如有同学为出新为求小,对《红楼梦》,他拟出一个“宝钗、黛玉谁的脚更小”的题目,虽然他收集到许多历史上有关小脚的文字记载,但我们还是否定了这个题目,原因是认定没有研究价值。周汝昌先生研究红学,有一个切入点很小,就一个数字——108,他提出108这个数字,并非“八”为考证当初曹雪片芹中《红楼梦》是多少回目,他还引出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有一个108情结,他说,女娲炼石,这石头高十二丈,脂批说这是照应十二正钗,这石头成正方形,每边二寸‘四丈,是高的一倍,相乘是九十六,十二加九十六恰恰一百零八,这是其一;一排正钗,八排副钗,正好九排,九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品评人的格,叫上中下,上里边又分上中下,中里边又分上中下,下里边又分上:中下,共九品,古画叫做九品中正,这里面又是一个108,这是其二;《东周列国志》108回,乾隆年间的《歧路灯》也是108回,108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最喜爱的一个数字,庙里撞钟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撞钟节奏一共是108下,曹雪芹的原稿是七十八回,脂评说后至三十回,七十八加三十还是108,这是其三。总归一句话,重要人物就是108位女儿,针对《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这都是文化内容,不是文字、数字游戏,内容深刻得很。看似简单的数字108,却包蕴着如此深广的内容、博大的思想。由此可见,从小处入手,层层深入,方见功力。
最后说“实”。这个实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切合自身实际,选题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和平日里常常关注、思考的问题,不能看什么是热点就抓什么,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量力而行。第二层意思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学问不能像晋人谈玄,尚空谈,它必须是能解决现世人生的一些实实在在问题的文章,仅仅只为考证而考证的工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一方面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走出书斋,走向社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文科生,更应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文学现象、历史传承、地方风物等进行有目的地搜救、整理、研究的下作,这项工作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极容易出成果,因为很多方面都是全新的工作,也因此做起来有相当多的困难,唯其困难,更能磨炼学术意志,所以,无论是从学术成果、研究方法还是学术意志等方面都能锻炼人。第三层意思是诚实,做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做人,在学术领域,也讲诚实守信,不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不弄虚作假,哪怕是平日里写的小论文,也不能到图书馆一抄了事,而大学生当中这种现象屡屡可见,我们在图书馆甚至读到这样的奇文,在一些刊物中夹着纸条,上写:敬告某某专业某某级同仁,这一册书从第某页至第某页已被全文抄录,请勿再用。所以,必须从品德上严格要求大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尺。
总之,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是一件艰苦而重要的工作,必须想方设法教会他们从何处入手,如何去研究,如何行文甚至于如何保证自己的学术品格,从“新、小、实”三个字生发开去,是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的。
(杨艳妮,湖北民族学院预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