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四五十人的大班教学。学生由于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应对素质教育的需求,让优秀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对他们进行更加优质的教育培训。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这个角度,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培养优等生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学科 优等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04-02
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课的班级往往有四五十个学生。这么多学生里,由于其智力、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在一堂课程中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迅速掌握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教师顾忌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会使他们对知识感到厌烦。布卢姆认为,对于90%的人有效的方法对于10%的人来说是无效的。因此,为了让优等生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的学习方法。
一、严格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数学学科有有特长的学生,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要让他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要进一步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有些优等生因为自己超过了其他学生,就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学生上好高骛远,不愿意打好基础,这是十分错误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可以课前让他们自学内容,超前完成任务。遇到能够一题多解的题目,要至少写出两种方法。对于书上的思考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基础上,还要多找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提升他们的能力。
二、潜移默化中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动机
“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动机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主观体验,是指激起一个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他们的自我汇报及课堂行为来进行推测。
学习动机是学生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并努力从活动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倾向。学习动机主要是一种认知反应,要求学生领会活动意义,理解活动中形成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掌握活动技能。
学习动机的定义暗示了学习与活动的区别:学习是信息处理、理解,以及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力的提高和技术的熟练掌握;活动是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后,通过媒介或情境将它们展示出来。学习动机既可视为一种普遍特质,也可视为具体情况下的状态。作为特质,学习动机是一种重视学习的长期稳定的性格倾向。象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等;作为具体情况下的一种状态,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活动。所以即使不具备特质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
首先,以自己的学习动机为示范。教师应自始至终作出榜样,表现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自己是如何处理问题中的信息,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三、重视课内引导,使优等生步入更高更广阔的的思维空间
经常有些同学说在课堂上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浅,但是由于课堂纪律,还是得规规矩矩的听课。平常的课堂教学对于优等生来说,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像后进生一样被老师遗忘在角落里。所以要想对优等生进行培育可以从课内进行改革。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从后进生出发,到优等生结束。在课程内容中,既要有浅显的实例,有要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优等生可以脱离老师的讲课进程,只要不违背学习计划,可以自发思考一些更加有趣,有难度的问题。
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因此,对于数学优等生的引导,注意把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时机。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对优等生提供问题背景,数学思想素材,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思维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周长的计算》课程时,在课程讲解中,老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讲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那么对于优等生来说,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一个知识点。所以老师可以给优等生提供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自己探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让优等生去自己发现规律、找出规律。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提升自己,不仅能够适合优等生的超前学习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带来挑战激情。
五、精选内容,注重培养先思考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整理编选一些有质量的学习内容,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制定一套合适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尤其是自学中,要引导他们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要注意知识积累和解题方法积累。解决题目时,要养成归纳综合、举一反三的思维,学会触类旁通。教师要对优等生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找规律,摸索前进。遇到疑难问题,教师可以给他们指出关键,但是要让学生发表己见、独立思考,鼓励求异思维。
六、提倡优等生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后进生
优等生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方式。而在班级里也有一些学习不好的后进生,可以倡导优等生当老师的小助理,实行一对一帮带,让他们在学习上帮助后进生,可以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够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解出来,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优等生可以带动后进生学习,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上学期,我班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以优等生为代表,帮助后进生进行学习,在一开始,有一点不合群,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还自发的进行竞争,看谁帮带的同学取得的进步大。一段时间后,整个班级的成绩都有了提高。
在数学学习中,优等生是班级中的骨干力量,也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风气的动力和保证。培养出一批优等生,就能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带动、提高全体学生數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个学生,包括优等生。素质教育应该让优等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拔尖人才是社会发展需要,对优等生的培养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陈鹭云.对小学数学学科优秀生培养的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3(6).
【关键词】数学学科 优等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04-02
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课的班级往往有四五十个学生。这么多学生里,由于其智力、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在一堂课程中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迅速掌握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教师顾忌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会使他们对知识感到厌烦。布卢姆认为,对于90%的人有效的方法对于10%的人来说是无效的。因此,为了让优等生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的学习方法。
一、严格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数学学科有有特长的学生,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要让他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要进一步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有些优等生因为自己超过了其他学生,就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学生上好高骛远,不愿意打好基础,这是十分错误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可以课前让他们自学内容,超前完成任务。遇到能够一题多解的题目,要至少写出两种方法。对于书上的思考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基础上,还要多找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提升他们的能力。
二、潜移默化中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动机
“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动机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主观体验,是指激起一个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他们的自我汇报及课堂行为来进行推测。
学习动机是学生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并努力从活动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倾向。学习动机主要是一种认知反应,要求学生领会活动意义,理解活动中形成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掌握活动技能。
学习动机的定义暗示了学习与活动的区别:学习是信息处理、理解,以及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力的提高和技术的熟练掌握;活动是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后,通过媒介或情境将它们展示出来。学习动机既可视为一种普遍特质,也可视为具体情况下的状态。作为特质,学习动机是一种重视学习的长期稳定的性格倾向。象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等;作为具体情况下的一种状态,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活动。所以即使不具备特质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
首先,以自己的学习动机为示范。教师应自始至终作出榜样,表现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自己是如何处理问题中的信息,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三、重视课内引导,使优等生步入更高更广阔的的思维空间
经常有些同学说在课堂上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浅,但是由于课堂纪律,还是得规规矩矩的听课。平常的课堂教学对于优等生来说,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像后进生一样被老师遗忘在角落里。所以要想对优等生进行培育可以从课内进行改革。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从后进生出发,到优等生结束。在课程内容中,既要有浅显的实例,有要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优等生可以脱离老师的讲课进程,只要不违背学习计划,可以自发思考一些更加有趣,有难度的问题。
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因此,对于数学优等生的引导,注意把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时机。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对优等生提供问题背景,数学思想素材,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思维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周长的计算》课程时,在课程讲解中,老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讲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那么对于优等生来说,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一个知识点。所以老师可以给优等生提供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自己探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让优等生去自己发现规律、找出规律。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提升自己,不仅能够适合优等生的超前学习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带来挑战激情。
五、精选内容,注重培养先思考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整理编选一些有质量的学习内容,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制定一套合适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尤其是自学中,要引导他们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要注意知识积累和解题方法积累。解决题目时,要养成归纳综合、举一反三的思维,学会触类旁通。教师要对优等生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找规律,摸索前进。遇到疑难问题,教师可以给他们指出关键,但是要让学生发表己见、独立思考,鼓励求异思维。
六、提倡优等生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后进生
优等生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方式。而在班级里也有一些学习不好的后进生,可以倡导优等生当老师的小助理,实行一对一帮带,让他们在学习上帮助后进生,可以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够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解出来,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优等生可以带动后进生学习,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上学期,我班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以优等生为代表,帮助后进生进行学习,在一开始,有一点不合群,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还自发的进行竞争,看谁帮带的同学取得的进步大。一段时间后,整个班级的成绩都有了提高。
在数学学习中,优等生是班级中的骨干力量,也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风气的动力和保证。培养出一批优等生,就能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带动、提高全体学生數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个学生,包括优等生。素质教育应该让优等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拔尖人才是社会发展需要,对优等生的培养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陈鹭云.对小学数学学科优秀生培养的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