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也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我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兴趣、问题、实验、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兴趣 问题 实验 方法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追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前的物理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广泛存在。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对增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以兴趣为先导,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为乐之?乐之就是求学者对于求学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只有乐于求知,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不断地产生大脑兴奋点,这样的学习才能是高效的,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然而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切实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巧妙的导入、精彩的教学与小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做到上课伊始趣已生,课中趣更浓,课末意未尽,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求知。
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以阿基米德称皇冠辨别真伪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如此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很快将学生由课下的松散状态带入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故事耐人寻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浮力知识的讲解。这样的导入更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都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主动动脑、积极思维、踊跃发言。结束时再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总结生产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浮力有关。这样的小结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由理论层次引向实践层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延伸,更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二、以问题为纽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以问题为纽带,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其学习与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本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成为问题的设计者与延伸者,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让学生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独特的见解,享受探究的乐趣,从而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问题来贯穿教学的始末。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相应的实物展示以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抛出问题:如何鉴别水和酒精、铜块和铁块、涂有白漆的铜块和铁块等。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得出水和酒精可以由气味来鉴别,铜块和铁块可以由颜色来鉴别,而对于涂有白漆的铜块和铁块一时想不出较好的鉴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第二步,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来对鉴别方法做出大胆假设,并制订方案来验证假设。这样各小组经过充分的思考、交流与讨论,制定了鉴别方案,同时在各小组间展开探究。教师做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引入密度的定义与公式。第三步,实践应用,升华知识。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学生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后,我们要抓住机会进行延伸与拓展,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 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以实验为契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实验不够重视,只是做其中很小一部分实验,对于大部分实验采用在黑板上画实验、背实验来进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与主动探索的机会。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实验,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处于简单的记忆状态,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有效教学相违背。有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对待实验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带而过,而是要以实验为重要契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亲自做实验,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实验,让学生再现科学家进行探索、发现真理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手脑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高。
如在学习大气压的相关内容时,大气压强看不见摸不着,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将它讲清讲透,学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演示实验:准备圆底烧瓶、烧杯、气球、铁架台、酒精灯和石棉网。首先将装有少量水的圆底烧瓶置于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在烧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即将蒸发完时将气球套于瓶口,取下烧瓶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此时烧瓶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烧瓶中接近真空,此时外部的大气压大于烧瓶内的气压,使得气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向里扩张,而被吸入烧瓶,几乎充满整个烧瓶。此实验将难以描绘的、抽象难懂的大气压的相关知识通过直观感受的形象事物展现出来,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以方法为后盾,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学会方法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末,只有以方法为后盾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我认为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正确的学习方法:1.学会预习。预习是求知的第一步,在预习时要学会分清主次,找出疑问点,这样在教师讲授时才能加强听课的针对性。2.学会倾听。一节课下来,教师讲述的内容有许多,学生在倾听时要抓住重点,要耳手心并用,要听清记清,加强条理性。3.学会观察。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观察吊灯发现摆的等时性,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细心观察的结果。只有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勇于打破常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开创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熊书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1(3).
[2]于彩霞.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3]张桂芸.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教师,2011(2).
(责编 高伟)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兴趣 问题 实验 方法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追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前的物理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广泛存在。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对增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以兴趣为先导,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为乐之?乐之就是求学者对于求学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只有乐于求知,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不断地产生大脑兴奋点,这样的学习才能是高效的,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然而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切实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巧妙的导入、精彩的教学与小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做到上课伊始趣已生,课中趣更浓,课末意未尽,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求知。
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以阿基米德称皇冠辨别真伪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如此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很快将学生由课下的松散状态带入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故事耐人寻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浮力知识的讲解。这样的导入更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都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主动动脑、积极思维、踊跃发言。结束时再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总结生产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浮力有关。这样的小结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由理论层次引向实践层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延伸,更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二、以问题为纽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以问题为纽带,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其学习与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本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成为问题的设计者与延伸者,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让学生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独特的见解,享受探究的乐趣,从而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问题来贯穿教学的始末。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相应的实物展示以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抛出问题:如何鉴别水和酒精、铜块和铁块、涂有白漆的铜块和铁块等。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得出水和酒精可以由气味来鉴别,铜块和铁块可以由颜色来鉴别,而对于涂有白漆的铜块和铁块一时想不出较好的鉴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第二步,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来对鉴别方法做出大胆假设,并制订方案来验证假设。这样各小组经过充分的思考、交流与讨论,制定了鉴别方案,同时在各小组间展开探究。教师做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引入密度的定义与公式。第三步,实践应用,升华知识。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学生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后,我们要抓住机会进行延伸与拓展,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 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以实验为契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实验不够重视,只是做其中很小一部分实验,对于大部分实验采用在黑板上画实验、背实验来进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与主动探索的机会。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实验,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处于简单的记忆状态,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有效教学相违背。有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对待实验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带而过,而是要以实验为重要契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亲自做实验,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实验,让学生再现科学家进行探索、发现真理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手脑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高。
如在学习大气压的相关内容时,大气压强看不见摸不着,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将它讲清讲透,学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演示实验:准备圆底烧瓶、烧杯、气球、铁架台、酒精灯和石棉网。首先将装有少量水的圆底烧瓶置于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在烧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即将蒸发完时将气球套于瓶口,取下烧瓶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此时烧瓶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烧瓶中接近真空,此时外部的大气压大于烧瓶内的气压,使得气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向里扩张,而被吸入烧瓶,几乎充满整个烧瓶。此实验将难以描绘的、抽象难懂的大气压的相关知识通过直观感受的形象事物展现出来,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以方法为后盾,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学会方法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末,只有以方法为后盾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我认为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正确的学习方法:1.学会预习。预习是求知的第一步,在预习时要学会分清主次,找出疑问点,这样在教师讲授时才能加强听课的针对性。2.学会倾听。一节课下来,教师讲述的内容有许多,学生在倾听时要抓住重点,要耳手心并用,要听清记清,加强条理性。3.学会观察。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观察吊灯发现摆的等时性,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细心观察的结果。只有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勇于打破常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开创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熊书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1(3).
[2]于彩霞.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3]张桂芸.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教师,2011(2).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