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推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逐渐发展和完善,在这一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尽快实施好政府会计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及改革前事业单位管理现状的简单分析,探讨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能够更好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工作
事业单位是我国机关和社会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它承担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社会公益组织活动。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事业单位环境,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需要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运行成本,更加全面的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
1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特点
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主要分支,其地位不可或缺。事业单位大多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核心部门,管理着大量的固定资产,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和自身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是收付实現制,重心是偏向于预算会计方面,过于重视资金执行的预算管理,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财务工作问题。
2原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现状
2.1过于重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代替了财务管理
近年来,预算执行被反复强调,使得各级事业单位过分的看重预算执行是否达标,不达标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利益损失。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盲目的追求预算执行率,盲目的加大预算款项的支付,使得现实经济活动的实效性和真实性被影响,造成实际经济活动与预算严重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潜在的财务风险随之而来,财政资金风险加大。
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在年底前将款项支付,不管支付的是今年的还是明年的费用,都算今年的支出。随着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后提供的决算和预算脱节,在最终政府会计报告中,无法有效地将政府预算和决算报告相匹配,大大地降低了预算会计的现实意义。
2.2事业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有待完善
由于对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够重视,面对于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会计要素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如存货管理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成本核算没有科学的计量方式;固定资产核算存在账实不符,资源配置不合理,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往来账款长期挂账无人处理,资金挪用占用现象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同时,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存在损失风险。另外,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说,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是不相同的,要区别对待,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资金来源不仅限于国拨财政资金,还有项目资金、自筹资金等,这使得原有的资金划分不具合理性,而且会计科目设置单一,通常仅能反应一些常规性的经济活动,新形势下,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给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影响。
3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
3.1调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随国家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调整原有的核算内容,增加了政府部门预算与政府收支类的核算内容,顺应改革的方针,与改革的内容相契合。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内容统一核算明细,顺应了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形势,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保障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调整了会计科目,细分了会计要素,明确了会计要素分类,会计核算更加精细化;引入了减值、摊销等概念,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费用化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趋近于企业,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用性。
3.2创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体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双基础体系”核算,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要素的反映又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功能。核算方式上更加规范,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成本。同时采用“双报告”的方式,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上更加透明化,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仅能够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还能方便横向与其他单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参与到整个经济体系中,更全面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充分发挥财务报告的真正作用。
3.3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结合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其会计信息与新的财税制度更加契合,建立了完善的预算制度,对报表体系和会计科目进行了科学设置。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各项支出,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并要求编制收入费用表,合理归集、反映单位的运行成本,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成本准确性以及绩效评价科学性的提高,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其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4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应对策略
4.1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和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对报告体系制度进行完善,带动促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更加规范合理,确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够获取准确的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信息。同时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做到透明化,能够明确的了解资产负债情况和现金流量,并且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资金流向状况,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4.2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从较简单的工作方式变为不仅要掌握预算会计核算能力还要胜任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财务工作人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财务人员必须改变旧有的老思想,接受新思想,提升基本业务素质。事业单位要积极安排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学习新制度,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全面理解新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在实际业务中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科目进行平行记账,把握核算精髓,掌握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方法,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满足新制度改革的需要。
4.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核算模式,单靠财务人员手工记账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强有力的保障。在前期衔接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细化核算科目,做好配置工作,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使两种数据能够同时生成,实现会计凭证的录入、报表提取生成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优化流程配置,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的统一,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变。打破旧有的会计核算体系,调整财务工作核算内容和核算过程,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模式,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大大地增加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工作
事业单位是我国机关和社会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它承担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社会公益组织活动。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事业单位环境,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需要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运行成本,更加全面的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
1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特点
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主要分支,其地位不可或缺。事业单位大多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核心部门,管理着大量的固定资产,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和自身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是收付实現制,重心是偏向于预算会计方面,过于重视资金执行的预算管理,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财务工作问题。
2原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现状
2.1过于重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代替了财务管理
近年来,预算执行被反复强调,使得各级事业单位过分的看重预算执行是否达标,不达标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利益损失。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盲目的追求预算执行率,盲目的加大预算款项的支付,使得现实经济活动的实效性和真实性被影响,造成实际经济活动与预算严重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潜在的财务风险随之而来,财政资金风险加大。
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在年底前将款项支付,不管支付的是今年的还是明年的费用,都算今年的支出。随着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后提供的决算和预算脱节,在最终政府会计报告中,无法有效地将政府预算和决算报告相匹配,大大地降低了预算会计的现实意义。
2.2事业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有待完善
由于对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够重视,面对于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会计要素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如存货管理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成本核算没有科学的计量方式;固定资产核算存在账实不符,资源配置不合理,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往来账款长期挂账无人处理,资金挪用占用现象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同时,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存在损失风险。另外,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说,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是不相同的,要区别对待,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资金来源不仅限于国拨财政资金,还有项目资金、自筹资金等,这使得原有的资金划分不具合理性,而且会计科目设置单一,通常仅能反应一些常规性的经济活动,新形势下,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给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影响。
3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
3.1调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随国家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调整原有的核算内容,增加了政府部门预算与政府收支类的核算内容,顺应改革的方针,与改革的内容相契合。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内容统一核算明细,顺应了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形势,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保障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调整了会计科目,细分了会计要素,明确了会计要素分类,会计核算更加精细化;引入了减值、摊销等概念,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费用化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趋近于企业,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用性。
3.2创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体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双基础体系”核算,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要素的反映又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功能。核算方式上更加规范,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成本。同时采用“双报告”的方式,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上更加透明化,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仅能够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还能方便横向与其他单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参与到整个经济体系中,更全面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充分发挥财务报告的真正作用。
3.3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结合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其会计信息与新的财税制度更加契合,建立了完善的预算制度,对报表体系和会计科目进行了科学设置。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各项支出,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并要求编制收入费用表,合理归集、反映单位的运行成本,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成本准确性以及绩效评价科学性的提高,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其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4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应对策略
4.1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和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对报告体系制度进行完善,带动促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更加规范合理,确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够获取准确的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信息。同时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做到透明化,能够明确的了解资产负债情况和现金流量,并且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资金流向状况,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4.2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从较简单的工作方式变为不仅要掌握预算会计核算能力还要胜任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财务工作人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财务人员必须改变旧有的老思想,接受新思想,提升基本业务素质。事业单位要积极安排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学习新制度,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全面理解新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在实际业务中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科目进行平行记账,把握核算精髓,掌握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方法,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满足新制度改革的需要。
4.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核算模式,单靠财务人员手工记账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强有力的保障。在前期衔接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细化核算科目,做好配置工作,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使两种数据能够同时生成,实现会计凭证的录入、报表提取生成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优化流程配置,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的统一,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变。打破旧有的会计核算体系,调整财务工作核算内容和核算过程,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模式,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大大地增加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