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满字”,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高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破其“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是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片段,文章巧妙引用名句排比铺陈,大气磅礴,十分抢人眼球。而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地翻版,一时间无论江南,还是塞北,无论都市还是乡村,都用同一个腔调,开始了众口一词的假唱。“文化散文”一时间成为高考作文的“最高境界”。一夜之间,我们的学生都变成了“才子”,旁征博引,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只是背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准备了几个典故,熟吟了几句名句便仓促上阵,慌乱中不免坠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果说若干年前的《赤兔之死》这篇满分作文让人惊艳,而接下来的几近泛滥的“故事新编”让我们感到审美疲劳、甚是厌倦。那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真情?这样原因是什么呢?
  1.写作往往缺乏创作真需求。或许是因为我们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过于呆板,文题没有体现多元性,没有让文题贴近生活,凸现主体情感,因此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在这样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学生的写作欲望殆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表达乐趣和倾吐的快感。有的只是为完成篇目的恣意宣泄,这样的作文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作秀。
  2.写作往往缺少创作真自主。我们所说的“自主”写作,是指学生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然而,我们只要认真比照一些学生作文,不难发现,它们往往缺乏真自主,對一些少年作家或网络写手的模仿痕迹过于浓重,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譬如幽默,看一两篇有意思,多了便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这类文章的语言也偏于模式化,太多网络语言的旁逸斜出,使文学语言的艺术性与创造性丧失殆尽。
  3.写作往往缺乏创作真性情。学生作文作为青春写作,无论如何也应该有天真烂漫的气息。但事实并非如此。剔除前面所述的模仿因素,诚如鲁迅所批评过的,他们“所感觉的范围颇为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大世界”,甚至故意用一些晦涩的语言去附会一些貌似严肃的哲学命题,并以此显出与众不同的与年轻人不符的气息。
  那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的文章呢?
  一、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这是一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人的深刻理念。任何人的写作均是先有内在的思想,然后是文字(即书面言语)的外化。缺乏前者,文字就是一种机械的堆砌。而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教师要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角度去培植学生独立的人格、思维自主的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品质。
  首先,所谓独立的人格,是相对于指令型教学下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灵魂萎缩和思维复制的依附性人格而言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无从谈及特异的和个性化的思维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民主的理念、亲和的情态去尊重作为学习主体而存在的学生,不但悦纳其顺应师长的心理倾向,而且宽容甚至欣赏其离经叛道、标举自我的逆向性思维特征。现代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这样的襟怀。
  再者,所谓思维自主的取向,就是鼓励学生“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无论是高层次的作家创作,还是低层次的学生习作,其共同本质就是写作主体自主地表达心灵的思想,所以应当如课标主张的那样:“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故必须力克由于人格依附而导致的“趴着写”和“跪着写”的思维模式,只要是维系着写作主体的正义感和良知感,就应当让思想自由地翱翔。那种拒绝学生正视社会负面、透视生活底蕴的应试教条,实在是变相剥夺其思维自主的权利,误导其思维向歧途异化。尽管这可能会使学生的写作思维走向韩寒式的“单纯的偏激”,但较之于不敢追求生活的真理、盲目“代圣人立言”要有意义。毕竟,人生的阅历和写作的实践会教育人的思维变得全面和成熟。
  其次,所谓现代思维品质是确保学生善于在写作中表达自主性思维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凭借母语来尝试创新思维所必备的优异品质,诸如对问题的发现意识、对未来的开拓意识、对真善美的探求意识等等,并使之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将发散与收敛、直觉与逻辑、侧向与反向乃至经验和超验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式思维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达到以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势来创造写作思维的崭新高度。
  二、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恰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写作主体通过亲历、沉思、感悟等生命体验的形式,才能不断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激情,从而强烈地驱动写作主体用物化的文字去倾吐。否则,就会出现我们所习见的情感苍白的应试作文,这自然缺乏对阅读者心灵的震颤力。为此,我们反对纯技术主义倾向对写作主体自由活泼之情性的阉割,反对让学生在对体裁模型和结构套路的刻意追逐中丧失自由之情性。详而言之,我们力主在写作教学中恪守下述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首先是忠实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情感与经验有密切的关系。”“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由此生命体验而生发形形色色的真情。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而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既有挫折、苦难与沉沦,也有成功、搏击与升腾,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透视与感悟,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才有汰尽粉饰之纯度。
  再者,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态度对待生活。即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所谓“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既不能人为“拔高”来对原生态客观生活作审视、感验和评价,也不能以蕴含工具理性的一统化“大我”排斥甚至取代鲜活生动的“小我”,而是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这样,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才是赤子其心、根深不移,因其信度而能赋予作文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是冲击力。
  三、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将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从一统化和从众化转向追求独特风格和鲜明创意,自然要求写作主体追求如是境界:努力刷新一般化的“公共话语”,尝试运用为独特的主体所拥有的“个人话语”。为此,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处理好下述关系。
  首先是引导学生理清言语摹仿与自信自创的关系。优秀的范文总是闪烁着显现自身魅力的言语风采,对学生言语实践和发展具有无可否认的借鉴和摹仿价值。学生通过深读范文来积累语词和句式,但不能“入套”而不“出套”,应当自信如同走个人的生活之路那样来自创个人的言语风格,高标一帜,坚执无疑。他人恬淡清馨、不失儒雅,未必我辈不可汪洋恣肆、英气磅礴;他人含而不露、意蕴沉潜,未必我辈不可棱角分明、锋芒逼人,如此等等。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长葆天籁与自觉习染的关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清纯的校园文化所怡养而成的童真之心至为可贵,我们应当让学生保持这颗纯粹的童心和由童心所传达出来的天籁之声,反对急功近利地去人为拔高,致使童心不葆,言不由衷地成人化甚至英雄化。只有在守护言语天然本色的基础上,并通过长期充满艺术气息的听说读写之言语实践,才能自然而然地渐趋写作主体颇具个性特色的言语境界,涌现出那种蜕净笔端匠气、言语才情独具的少年作家。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任务群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积极主动探索与应用相关资源,从而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提高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毕业生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等几方面情况的写实记录,是人事档案的基础,是人一生中一个重要阶段的记载。其材料应该是原始的,内容应该是真实齐全的。一份完整的毕业
作文教学在我国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一提到作文,学生首先是不愿意写,二是没内容写,三是不会写;对于教师而言,一是害怕教,二是不想教,于是不去教。面对习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大部分从教学方面入手去解决问题,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写作观念的问题、写作理论僵化、写作知识陈旧。我国的作文教学经历了文章写作、过程写作阶段以后,今后的改革方向是教学语境写作,“交际写作”
在传统中华民族的瑰丽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所在,在国学经典作品中,有着几千年祖辈们积累的思想内涵、精神财富,将其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能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合人生经验和情感方式的特殊文体。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还是现代白话诗,言简义丰的文字背后都遵循着"诗的逻辑",流露出独特的诗意。这其中常有看似"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患者900万人,死于癌症的人数达500万人。到2020年,全世界新增癌症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死于癌症的患者将超过1000万人,人类正面临着癌症
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既牢固掌握专业本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高修养的人才。基于上述认识,国家教育
整本书阅读教学若能抓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读写同构,自会让学生受益无穷.阅读蕴藏文墨,赫尔芩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
所谓“个性”,是指个体所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所相异的整体特质,也就是一个人性格中所突显的那部分。新课标指出:“发展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让学生在积极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合作学习中感悟自我,在不断探索中激发斗志,在质疑辨惑中不断历练。教师需要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适时、恰当引导,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桥梁,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放飞个性。《
人生的烦恼太多了,碰到大烦恼时,有时顶不住,真想放弃,但我们的家庭、亲情、工作乃至生命,是不能轻言放弃的。而执著地粘在烦恼上面,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走入死胡同。  那怎么办呢?  道德经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就是放下,真放下了,就能无为无不为。你看,弥勒菩萨最明显的就是开怀大笑,因为它大肚能容;还有一个叫“布袋和尚”的,为什么叫布袋呢?一般象征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稚拙,我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