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价格被砍至“地板价”不改冠脉支架龙头做大趋势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集采对医药板块影响显著,近期集采冠脉支架的价格从均价1.3万元下降至中标均价700元,降幅远超市场预期,相关上市公司甚至整个医药板块也应声下挫。
   面对重大“利空”,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却表示,“真实影响并不是那么大”。据其测算,冠脉支架的头部企业仍可以保证50%~60%的毛利率。集采会挤压冠脉支架的价格体系,但控费节约的资源会推动更多创新型高值耗材的应用,拥有效率和创新优势的高值耗材龙头会受益更多创新领域的发展,仍将不断做大。
  

高值耗材板块面对的主要是短期冲击长期仍有可能保持12%~14%的增速


   《红周刊》:您对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有哪些判断和思考?
   林伟:集采带来的更多的是短期冲击,对相关医藥企业来说还达不到不盈利的程度。我们的观点是,集采对整个行业而言确实是一个利空,但这个利空肯定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巨大,行业内还是可以承受的,头部的企业仍然可以实现一个不错的盈利水平。医药行业有其固有的特色,比如原来在渠道代理商这块的费用是非常重的,还有公司本身很高的销售费用。现在是国家帮忙卖产品了,所以渠道的费用会有极大的下降。
   我们做过测算,这些头部企业将冠脉支架的成本控制在300~400元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甚至部分做得好的企业可以将成本控制在200多元。对比终端700元的价格来看,仍可以保证50%~60%的毛利率。如果把冠脉支架公司看作普通的制造企业,50%~60%的毛利率水平足以让拥有效率和创新优势的头部企业保持不错的净利率水平。从近期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来看,部分公司就是没有什么反应的。
   对做得好的公司之外的同业来说,可能承受的压力要大一些。即便是渠道费用大幅下降,出厂端还是会承受60%~70%的降价压力,而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无法弥补这种价格降幅。整个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萎缩压力,相关企业的净利率水平也会出现下滑,比如从原来40%的净利水平降到20%多。
   《红周刊》:冠脉支架龙头的市场表现也有较大差异,什么原因?
   林伟:分市场来看,部分A股的龙头企业跌幅较大一些,港股的龙头跌幅相对较小。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股的龙头不仅受到了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如阿托伐他汀等仿制药的集采、未从疫情中走出来等因素的影响。相反,港股的部分龙头在冠脉支架业务受损之后,节约的资本有利于其另外的业务,如某家受损的港股龙头,其子公司的瓣膜业务就得到了发展。这类似于“跷跷板效应”。
   对高值耗材这个行业来说,目前的市场可能尚未充分反应,但长期来看,其增长空间仍然比较大。因为高值耗材对应的是高端手术,而这类手术的国内渗透率虽然非常低,但增速很快,这之中是有医疗升级的需求存在的。过去几年,高值耗材行业的增速在20%左右,这在医药行业里面是非常高的。现在控费使这个增速出现下滑,但仍可能有12%~14%的增速。另外,原来高值耗材多数领域是被外企垄断的,现在国产替代的速度也很快。所以,我们认为,中国高值耗材行业景气度长期维持下去是没有问题的。
   《红周刊》:冠脉支架是否是高值耗材行业集采开始的信号?
   林伟:确实是这样。我们之前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变迁进行过梳理,从2011年开始,医药行业就进入了“提效+创新”的逻辑,其最重要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政策。其中,政策的影响是很深的。如医保局的成立就推动了传统医疗体系的重构,那些水分高的领域都在挤压效率,高端仿制药集采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冠脉支架就是如此,而高值耗材行业的水分也很高了。
   关于“提效”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那种最不合理的辅助用药开始;第二阶段是高度标准化的仿制药,因为它是分子式,可以一致性评价,大家做出来都差不多;第三阶段是去控费非标的产品,如冠脉支架集采,这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阶段。这些非标产品的差异就像宝马和其他类别的汽车一样,都是汽车但质量不一。第三阶段的推动会比较复杂,但国家已经开始在推动了,现在是支架,后面的将会是人工晶体、骨科、关节、球囊等其他高值耗材,这是一个趋势。
  

“提效+创新”是医药行业的主逻辑三类企业最为受益


   《红周刊》:“提效”之外,“创新”的逻辑是怎样的?
   林伟:大家只是看到了控费,但这只是表象。如2011年的大控费之后,医药行业中就出现了很多牛股。我们跟踪样本医院的数据发现,在历年对药品控费最严重的时候,药品的单药价格依然在非常稳健的增长,包括卫计委的数据,人均的费用也在稳健的增长,因为医保控费了,但不会下调职工医保缴费的比例。这就是说,总量其实是不受控费影响的。只不过在医保控费之后,一定会去扶持一些新的东西,如医保局也在战略性的高价购买很多创新的产品。而这将导致我国出现一个很明显的结构性变迁,即传统的在被加速挤压“提效”,“创新”的逻辑在强化。这也是一个很明确的趋势。
   “创新”有四个阶段,分别是copy to China(拷贝到中国)、me too(你有我也有)、me better(你有我优)和first in class(首创)。目前中国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走。因为me too的产品在专利到期后,也会按照国家非标产品的标准进行竞争“提效”,而只有me better的产品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力。如今年9月份基石药业把PD-L1市场给了辉瑞、天境生物把CD47单抗授权给艾伯维等,而且多款有国产创新药获得了美国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政策层面的变化,如国家药监局在CDE(药品审评中心)里面独设了突破性疗法认定的通道,这就是中国的整个监管体系在倒逼整个医药行业往更好的产品性能上去发展。    《红周刊》:在您看来,哪类药企具备这种研发潜力?
   林伟:我认为,首先是国内的药企而不是国外的企业,因为中国有“工程师红利”、患者基数大,以及临床政策更宽松的优势。其次是相对新兴的企业,借鉴国外的经验,原来的创新可能有40%~50%是初创的新兴药企,现在已提升至70%~80%,大药企的贡献越来越低。因为创新有一点创意、创造的属性,虽然大药企有各种资源,但并不是规模大就有优势,有时候更重要的是设计点子,而这些初创的企业在这方面的状态会更好一些。最后是产业积淀深的企业,这就要求那些创业的核心人物有很深的知识积淀。
   这类企业在港股里面较多,如“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中有好几家公司符合上述三个特点。
   《红周刊》:相比国际上的成熟药企,国内的药企有怎样的发展困境及后发优势?
   林伟:劣势方面,国内药企的技术积淀特别是在一些前沿的技术上比较薄。以生物科技几波明显的浪潮为例,在80年代的第一波浪潮,是由多肽开始的,而它正是现在长春高新、通化东宝等研发的药;在2000年前后的第二波浪潮,是由单抗开始的,这其实是现在国内“很火”的PD-1。另外,我们认为,以广义基因疗法为代表的第三波生物科技浪潮已经开启,而国内药企的基因编辑等技术非常落后,积淀很浅。因为在2015年之后,国外已经有大量的这种基因疗法上市了,而国内自主研发的现在进入临床的还非常少。
   优势方面,就是刚才提到的“工程师红利”、患者基数大、临床政策更宽松。
   《红周刊》:中国会出现世界级的医药公司吗?
   林伟:会出现,可能时间会久一点。证据就是以前很少有中国的企业能获得美国突破性疗法,几十年可能也不会有一个,但在今年9月中国就有好几家企业上榜。这已经是出现世界级的医药公司的迹象了,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在5年后或者10年后成为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红周刊》:我们怎样才能锁定超额收益呢?
   林伟:在新兴药企中,我们看好的基本上都在港股,科创板中也有一些,但我们觉得,科创板的创新药企整体的质地与港股的未盈利生物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从估值角度来看,科创板上市创新药企的估值也会贵很多。所以,投港股和美股应该是一个好的思路。
   当然,如果在特药、服务方面,A股中也有一些不错的标的。如CRO浪潮的崛起就是一个非常高度确定的趋势。另外,CRO也有产业转移的需求,如全球有些相对标准化的工作正往中国迁移。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外CRO企业市销率平均在1倍~2倍,而国内可能是10倍~20倍。这就是说,虽然CRO行业的景气度目前非常高,需求非常紧急,但供给也非常活跃,冒出来的CRO企业非常多。而一旦某个行业小的、新的企业很容易大量的出现,并且还活得特别好,这个行业难免会有周期。
  (文中所涉个股僅做举例,不做买买推荐)
其他文献
发行概览: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投资于以下项目:新开门店建设项目、医药连锁信息服务项目、全渠道多业态营销平台建设项目。  基本面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要从事药品、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品、家庭健康用品、便利食品、日用消耗品等健康产品的连锁零售业务,并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历经多年逐步发展和积累,公司从昆明起步发展,立足云南,涵盖云南、重庆、四川、广西等区域,专注扎根西
期刊
發行概览: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3750万股,拟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向年产6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品和1.28万吨复合剂产品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要从事油品添加剂、无碳纸显色剂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比较完善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和全球主要的无碳纸显色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拟向社会公开发行2840万新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按轻重缓急程度依次投向以下项目:年产头孢类药物关键中间体7-ACCA200吨、7-ANCA60吨技术改造项目、年产586吨头孢类原料药产业升级项目二期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2046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按照轻重缓急顺序投入以下项目:运营服务中心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防行业,是一家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平台技术与应用创新为引领,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聚焦金融、轨道交通、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
期刊
本周,国内互联网龙头股价遭遇“血洗”,港股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小米五大科技股两个交易日内市值合计蒸发超过2.2万亿港元,背后的原因是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不过,接受《红周刊》采访的投资人表示,反垄断监管反而有利于互联网公司进入更良性的发展状态,从而为未来的“新经济”公司创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长期看,那些优秀的互联网龙头基本面不会向左。随着
期刊
中国最大的运动型汽车制造商(SUV)——长城汽车的总市值,此前一度超过了2700亿人民币,处于历史最高水位。过去4个多月,推动长城汽车估值不断上升的因素,有中国新冠疫情及时有效控制、经济的快速恢复,以及中国乘用车市场逐步回暖等。  依靠“猫、狗”的出色表现,长城汽车交出了优于行业的业绩表现。长城汽车1~10月份实现销量81.6万辆,同比微降2.73%;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商今年1~10月份
期刊
發行概览:公司决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不超过2200万股。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具体投资项目按轻重缓急排列如下:年产100万平方米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扩建项目、汽车电子电器产品自动化贴装产业化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刚性、挠性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印制电路板的表面贴装业务(SMT),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高频通
期刊
短期指数没有企稳迹象   主持人:上周指数多头排列清晰,全市场几乎都看多,小泛来个“双杀”谈,让大伙警惕指数在本周可能出现的拐点,逆势而行,有勇气!   泛舟:可能你说逆势,是指我逆了全市场判断看多的这个“势”,但对市场而言我是顺势。   主持人:但问题是上周很多人情绪亢奋,感觉一片形势大好啊!   泛舟:我没觉得!这个“势”如果人人都能看出来,还叫“势”么?投资者看待事物往往都是只看表象
期刊
在11月3日美国大选之日,《红周刊》记者专访了望华资本董事长戚克栴,他对美国选情的预判是“特朗普一定会输”。   在戚克栴看来,美国经济本身存在潜在的危机,美国经济和美股都被高估了,“标普500指数现在是3500点左右,上证综指是3300多点,两个指数相差不多,我认为,标普500指数应该比上证低一点才合理。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抛弃美国股票,买入中国的优秀公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美国经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5,25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00%。最终募集资金总量将根据实际发行股数和询价情况予以确定。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具体如下: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扩展及技改项目、航空金属零部件数控加工中心扩能建设项目、航空工装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专业从事航空工业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