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的辛劳汗水在平凡的讲台上挥洒,30年的青春芳华在学生成长路上绚丽绽放。“平凡却不平庸,直爽、果决、敢承担责任、处事公正,善于开启师生‘智慧之门’。”这就是师生家长眼中的刘春伟。
为自己开启一扇“奋进之门”,从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首届春城名校长,她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家长学生开启一扇服务之门,动员教师和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为家长解忧,为学生快乐成长服务,在全省带头破解了“三点半难题”。
5年前引入名校管理理念,打开“内涵式、开放型、可持续”办学之门,派教师外出进修,请名师到校传经送宝,搭建与名校合作的桥梁,为手拉手学校辐射优质教育资源。
心里一片海
在中华小学的25年,有许多难以割舍的情结。
1987年,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刘春伟还不到19岁。
每天上午进校,老师们都会看到老校长宋承淑早早等候在校门口,精神矍铄地迎接师生。受老校长的影响,刘春伟不敢迟到,每天总是坚持早到学校,不知不觉间,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工作30年,我从没迟到过!”
“宋承淑校长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刘春伟刚走上讲台时,最怕老校长来敲她的教室门——到班上听课。每次敲门声响起时,立刻忐忑不安起来,担心“校长来听课如果讲不好会挨批”,于是,她总把功夫下在课外,铆足劲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语文教学繁杂琐碎,为了上好语文课她删繁就简、“洗尽铅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需要出发,精心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认真向老教师学习,努力把自己上的每节课打造成精品。渐渐地,她的课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广泛的认可。
之后,她再也不怕别人来听课。她把教室门打开,如果有想来听课的,只要条件允许,都欢迎他们走进课堂。她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建议,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欢迎那些地处边远乡镇的老师来听课,希望自己的精品课能辐射更多的师生。
记忆犹新的是,中华小学每学期都会开一个特殊的家长座谈会——青年教师家长座谈会。“会议通知发出后,当年我们一批刚进学校的老师,会像自己教的学生一样,内心七上八下地告诉父母开家长会的时间,会后有点难为情地在家里和开完家长会的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反思失误与不足……”
十年后的1997年,刘春伟成为盘龙区首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经历10年的修炼,之后的成长如快马加鞭。1998年,她成为昆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02年9月担任中华小学教学副校长,每学年听课量均在160节以上,日常的管理中,她仔细采集课程质量信息,了解学校教学质量情况,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获得五华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秀奖”和“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04年,她被授予“昆明市优秀园丁”的光荣称号。2006年9月,她成立了中华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成为工作室成员。2010年,刘春伟成为云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在中华小学工作的25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加油站。对我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至关重要。”
刘春伟用一个故事来描述自我的成长历程。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尖毛草,它的生长十分特别,在最初半年里只有一寸高,甚至看不出在生长,而雨季一旦到来,它就像被施了魔法,几天的时间就能长到两米。有科学家对尖毛草进行研究后发现:尖毛草其实一直都在生长,但它最初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6个月的时间里,它的根悄无声息地长到了惊人的28米长。蓄积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一发而不可收,成长速度惊人。
先后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副校长,在中华小学那些年的苦和累,刘春伟觉得很值,“让人感觉像尖毛草的根部生长过程一样,是自己成长的养分和创造力的源泉,是能力和管理素质的能量积蓄!”
2012年9月,刘春伟被调任昆明师专附属小学校长,挑起了昆明北市區一所“大学校”兴旺发展的重担。
教育就是服务
2018年3月21日下午,昆明市各小学放学时分,许多学校门口门庭若市,接孩子的家长熙来攘往,络绎不绝,交通依旧拥堵不堪。
昆明师专附小门口却没有见到拥挤的“景观”。
走进校园,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读书走廊的书桌上安静地阅读;篮球场上、足球场上,“体育健将”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油画室里被誉为“云南省八大女油画家”的付玲红老师在为高级班的同学辅导油画创作;教学楼一侧歌声飞扬,百灵鸟童声合唱团的同学们正在李莎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全省中小学生的大型文艺演出……
“我们学校的‘家长进课堂’和‘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也是很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刘春伟回忆,去年3月的一个下午,她去月牙塘校区听家长上特色课。一位身穿戏服,脸上化着“大花脸”戏妆的演员,走进了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
“今天我妈来给我们上课!”师专附小月牙塘校区原六(3)班学生杨彦恒兴奋地向身边的同学“炫耀”着。教室门开了,一位年轻的家长领着“大花脸”一登场,学生们眼前顿时一亮,上了一整天课的教室顿时欢呼声一片。随着年轻家长的讲解,“大花脸”在讲台上表演着相应的动作。“讲课的就是我妈妈!她是国家一级演员,在省京剧院当戏剧演员。她讲的都是京剧普及知识!”杨彦恒大声地说,同学们一个个把羡慕的眼光投向她。
这样的课堂在师专附小有很多,“家长发挥自身特长,在闲暇时间来给孩子们上课,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家校沟通,提高课堂亲和力,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的新主人。有的家长还乐意整学期系列地来给学生免费上课呢!”刘春伟说。
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可下午五六点,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疲于奔命。但师专附小的家长们却能避开三点半的劳苦,因为学校增加了课外活动课,他们接孩子要比其他学校的家长轻松太多。学生5点放学后,家长按预定的时间顺序,分批到校门口接孩子回家,这样既方便了家长,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校里张扬。 本着为家长学生服务的初衷,刘春伟着眼于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养成教育,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请书画名家、儿童作家先后进校园辅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员教师免费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给孩子们以品德、文艺、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熏陶。2017年10月,在昆明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她借鉴北京市朝阳区经验,以政府统筹、家长自愿、学生免费的原则,请有特长有时间的家长来给孩子们上课后辅导。
“教育就是为家长学生服务,这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服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恰当的养分,让学生自由发展,茁壮成长。刘春伟领着老师团队不辞辛苦,肩挑重任,把服务的信念挂在心头,不计回报,只问耕耘。
如今,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兴趣特长发展了,成绩也渐渐提高了,让人头疼的“三点半难题”破解了,家长们每天高高兴兴地送孩子来上学,下午五点多又满意地接孩子回家,他们在感慨:“自己的孩子上了一个好学校。”
成名之路
5年前,从赫赫有名的中华小学调任师专附小校长后,经过一番梳理和精心准备,刘春伟开始为当时还“相对闭塞的学校”设计一条“内涵式、开放型、可持续”的办学之路。
她让老师们轮换着走出去,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观摩取经,让自由清新的空气吹进校门,让真正的教育专家带着沉甸甸的“果实”进学校,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能力。
2013年10月底,刘春伟派出取经的又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从南京满载而归。在给全校师生分享收获时,老师们提到了一位来自通海娜姑中心小学的何跃金老师在全国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摘取一等奖桂冠的信息。
“一个乡镇小学的老师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一信息冲击着许多老师的惯性思维,也让刘春伟很是诧异。一般情况下能在全国获大奖的不都是大城市里那些声名显赫的学校的教师吗?
“要联系这个老师,请他来给学校的老师们交流经验!”刘春伟的脑海中涌动着这样的设想。
何老师终于请来了,他的示范课和讲座让全校轰动!“何老师很年轻,不到30岁,和他交流后,发现他特别会利用零星、片断的时间来学习,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广泛涉猎,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深入研究教学。”在这位何老师身上,刘春伟仿佛找到了自己当年奋斗的影子。
于是她借助何老师来学校交流后引起良好反响的时机,组织全校教师定期开展针对教研教学探讨的读书活动,交流学习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更好地敦促教师们成长。这样的读书交流和研讨活动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书本中、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上,在实践和反思中获得了养分,一批青年教师因此快速成长起来!
“今天的老师,面对浮躁和功利的社会环境,要有穿透世俗藩篱的信念,要有‘世界因我而改变’的理想。”刘春伟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教师在工作中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多思考,要多一分对真理的追求,少一分对名利的计较。
为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拓宽思路,放开眼界,2016年,在京昆框架合作的活动中,经市教育局牵线搭桥,学校与北京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结为手拉手学校。依托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她带领教师深入推进课程整合,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师培训再上新台阶。
几年下来,通过一系列培养措施的实施和培训活动的开展,附小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大幅提升,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成倍增加,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学校快速发展,迅速成长,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和谐的校园环境,团结协作的优质师资,使地处鬧市的师专附小声名鹊起,在社会上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学校向上一级学校输送的毕业生,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获得家长的认可、上一级学校的好评以及社会的肯定,先后荣获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云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2016年,呈贡、官渡和嵩明三所分校顺利开学,实现了名校融校、增量扩优。
5年前生活在昆明的人说起“师附小”,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们只认为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而师专附小却鲜为人知。而今,提到“师附小”,人们往往会问:“你说的是师大附小,还是师专附小?”
2018年,为表彰刘春伟做出的突出成绩,她被授予“首届春城名校长”荣誉。
为自己开启一扇“奋进之门”,从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首届春城名校长,她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家长学生开启一扇服务之门,动员教师和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为家长解忧,为学生快乐成长服务,在全省带头破解了“三点半难题”。
5年前引入名校管理理念,打开“内涵式、开放型、可持续”办学之门,派教师外出进修,请名师到校传经送宝,搭建与名校合作的桥梁,为手拉手学校辐射优质教育资源。
心里一片海
在中华小学的25年,有许多难以割舍的情结。
1987年,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刘春伟还不到19岁。
每天上午进校,老师们都会看到老校长宋承淑早早等候在校门口,精神矍铄地迎接师生。受老校长的影响,刘春伟不敢迟到,每天总是坚持早到学校,不知不觉间,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工作30年,我从没迟到过!”
“宋承淑校长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刘春伟刚走上讲台时,最怕老校长来敲她的教室门——到班上听课。每次敲门声响起时,立刻忐忑不安起来,担心“校长来听课如果讲不好会挨批”,于是,她总把功夫下在课外,铆足劲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语文教学繁杂琐碎,为了上好语文课她删繁就简、“洗尽铅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需要出发,精心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认真向老教师学习,努力把自己上的每节课打造成精品。渐渐地,她的课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广泛的认可。
之后,她再也不怕别人来听课。她把教室门打开,如果有想来听课的,只要条件允许,都欢迎他们走进课堂。她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建议,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欢迎那些地处边远乡镇的老师来听课,希望自己的精品课能辐射更多的师生。
记忆犹新的是,中华小学每学期都会开一个特殊的家长座谈会——青年教师家长座谈会。“会议通知发出后,当年我们一批刚进学校的老师,会像自己教的学生一样,内心七上八下地告诉父母开家长会的时间,会后有点难为情地在家里和开完家长会的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反思失误与不足……”
十年后的1997年,刘春伟成为盘龙区首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经历10年的修炼,之后的成长如快马加鞭。1998年,她成为昆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02年9月担任中华小学教学副校长,每学年听课量均在160节以上,日常的管理中,她仔细采集课程质量信息,了解学校教学质量情况,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获得五华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秀奖”和“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04年,她被授予“昆明市优秀园丁”的光荣称号。2006年9月,她成立了中华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成为工作室成员。2010年,刘春伟成为云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在中华小学工作的25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加油站。对我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至关重要。”
刘春伟用一个故事来描述自我的成长历程。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尖毛草,它的生长十分特别,在最初半年里只有一寸高,甚至看不出在生长,而雨季一旦到来,它就像被施了魔法,几天的时间就能长到两米。有科学家对尖毛草进行研究后发现:尖毛草其实一直都在生长,但它最初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6个月的时间里,它的根悄无声息地长到了惊人的28米长。蓄积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一发而不可收,成长速度惊人。
先后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副校长,在中华小学那些年的苦和累,刘春伟觉得很值,“让人感觉像尖毛草的根部生长过程一样,是自己成长的养分和创造力的源泉,是能力和管理素质的能量积蓄!”
2012年9月,刘春伟被调任昆明师专附属小学校长,挑起了昆明北市區一所“大学校”兴旺发展的重担。
教育就是服务
2018年3月21日下午,昆明市各小学放学时分,许多学校门口门庭若市,接孩子的家长熙来攘往,络绎不绝,交通依旧拥堵不堪。
昆明师专附小门口却没有见到拥挤的“景观”。
走进校园,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读书走廊的书桌上安静地阅读;篮球场上、足球场上,“体育健将”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油画室里被誉为“云南省八大女油画家”的付玲红老师在为高级班的同学辅导油画创作;教学楼一侧歌声飞扬,百灵鸟童声合唱团的同学们正在李莎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全省中小学生的大型文艺演出……
“我们学校的‘家长进课堂’和‘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也是很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刘春伟回忆,去年3月的一个下午,她去月牙塘校区听家长上特色课。一位身穿戏服,脸上化着“大花脸”戏妆的演员,走进了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
“今天我妈来给我们上课!”师专附小月牙塘校区原六(3)班学生杨彦恒兴奋地向身边的同学“炫耀”着。教室门开了,一位年轻的家长领着“大花脸”一登场,学生们眼前顿时一亮,上了一整天课的教室顿时欢呼声一片。随着年轻家长的讲解,“大花脸”在讲台上表演着相应的动作。“讲课的就是我妈妈!她是国家一级演员,在省京剧院当戏剧演员。她讲的都是京剧普及知识!”杨彦恒大声地说,同学们一个个把羡慕的眼光投向她。
这样的课堂在师专附小有很多,“家长发挥自身特长,在闲暇时间来给孩子们上课,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家校沟通,提高课堂亲和力,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的新主人。有的家长还乐意整学期系列地来给学生免费上课呢!”刘春伟说。
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可下午五六点,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疲于奔命。但师专附小的家长们却能避开三点半的劳苦,因为学校增加了课外活动课,他们接孩子要比其他学校的家长轻松太多。学生5点放学后,家长按预定的时间顺序,分批到校门口接孩子回家,这样既方便了家长,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校里张扬。 本着为家长学生服务的初衷,刘春伟着眼于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养成教育,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请书画名家、儿童作家先后进校园辅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员教师免费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给孩子们以品德、文艺、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熏陶。2017年10月,在昆明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她借鉴北京市朝阳区经验,以政府统筹、家长自愿、学生免费的原则,请有特长有时间的家长来给孩子们上课后辅导。
“教育就是为家长学生服务,这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服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恰当的养分,让学生自由发展,茁壮成长。刘春伟领着老师团队不辞辛苦,肩挑重任,把服务的信念挂在心头,不计回报,只问耕耘。
如今,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兴趣特长发展了,成绩也渐渐提高了,让人头疼的“三点半难题”破解了,家长们每天高高兴兴地送孩子来上学,下午五点多又满意地接孩子回家,他们在感慨:“自己的孩子上了一个好学校。”
成名之路
5年前,从赫赫有名的中华小学调任师专附小校长后,经过一番梳理和精心准备,刘春伟开始为当时还“相对闭塞的学校”设计一条“内涵式、开放型、可持续”的办学之路。
她让老师们轮换着走出去,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观摩取经,让自由清新的空气吹进校门,让真正的教育专家带着沉甸甸的“果实”进学校,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能力。
2013年10月底,刘春伟派出取经的又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从南京满载而归。在给全校师生分享收获时,老师们提到了一位来自通海娜姑中心小学的何跃金老师在全国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摘取一等奖桂冠的信息。
“一个乡镇小学的老师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一信息冲击着许多老师的惯性思维,也让刘春伟很是诧异。一般情况下能在全国获大奖的不都是大城市里那些声名显赫的学校的教师吗?
“要联系这个老师,请他来给学校的老师们交流经验!”刘春伟的脑海中涌动着这样的设想。
何老师终于请来了,他的示范课和讲座让全校轰动!“何老师很年轻,不到30岁,和他交流后,发现他特别会利用零星、片断的时间来学习,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广泛涉猎,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深入研究教学。”在这位何老师身上,刘春伟仿佛找到了自己当年奋斗的影子。
于是她借助何老师来学校交流后引起良好反响的时机,组织全校教师定期开展针对教研教学探讨的读书活动,交流学习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更好地敦促教师们成长。这样的读书交流和研讨活动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在书本中、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上,在实践和反思中获得了养分,一批青年教师因此快速成长起来!
“今天的老师,面对浮躁和功利的社会环境,要有穿透世俗藩篱的信念,要有‘世界因我而改变’的理想。”刘春伟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教师在工作中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多思考,要多一分对真理的追求,少一分对名利的计较。
为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拓宽思路,放开眼界,2016年,在京昆框架合作的活动中,经市教育局牵线搭桥,学校与北京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结为手拉手学校。依托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她带领教师深入推进课程整合,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师培训再上新台阶。
几年下来,通过一系列培养措施的实施和培训活动的开展,附小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大幅提升,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成倍增加,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学校快速发展,迅速成长,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和谐的校园环境,团结协作的优质师资,使地处鬧市的师专附小声名鹊起,在社会上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学校向上一级学校输送的毕业生,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获得家长的认可、上一级学校的好评以及社会的肯定,先后荣获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云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2016年,呈贡、官渡和嵩明三所分校顺利开学,实现了名校融校、增量扩优。
5年前生活在昆明的人说起“师附小”,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们只认为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而师专附小却鲜为人知。而今,提到“师附小”,人们往往会问:“你说的是师大附小,还是师专附小?”
2018年,为表彰刘春伟做出的突出成绩,她被授予“首届春城名校长”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