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无处安放的情感,终被收容于《流浪地球》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种观后感。一部好电影,就是应该能刺激每个观众的感官,甚至触及心底的柔软,无论是心潮澎湃还是安然感伤,总有安放处。
  进入放映厅时,我迟到了几分钟。满屏世界末日的画面,观众席坐满了人。那天是大年初一,大家在手机里密集地收发着关于“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的祝福,然而一转头,都纷纷跑到电影院里,迫不及待地体验一场虚拟的、盛大的灾难和流亡。
  年前归乡,在公交车广告栏里看到《流浪地球》的海报,记得高中时看过同名的科幻小说,于是回到父母家中翻找。虽然他们搬了新家,但是居然还为我保留了高中时看过的《科幻世界》。很快找到了:2000年7月,当时内文还是黑白的……我对科幻的兴趣在高中毕业之后戛然而止,但终究还是买了一张电影票——为了给年少时的自己一个交代。
  出乎意料的是,电影精准而密集地击中了我,导致我几乎从头哭到尾……记得以前看那篇小说时,并没有强烈的情绪起伏,更多的是感到寂寥和空灵。走出影院缓了缓,慢慢明白主创者的意图——这并不仅仅是一部为小众的科幻爱好者圆梦的电影,而是凭借科幻的加持,来理直气壮地呈现那些在人们心中暗流涌动,却鲜少出现在以往影视作品里的情感和情绪。
  在《流浪地球》里,中国年轻学生终于以一种更为正面的身份出场了。在危急时刻,有人灵光乍现,有人细化执行方案,有人分配任务,有人发布即兴演讲从而召集了各国的救援力量……在和平年代,他们是看起来心不在焉、吊儿郎当的中二少年,然而在关系人类存亡的重大时刻,那些年轻得发光的脸庞上,分明写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原来那些古老的言辞和精神,一直都在我们的基因里,时机一到,就会自动被点燃和复活。感谢大刘,我们终于有了属于青年人的新的精神燃料。
  击中我的第二点,是成年后的父子关系。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较为内敛,而男性又更甚于女性,因此父子之间大概率会建立一种最为沉默的亲情,所谓父爱如山。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无法和解的往事,那么父亲甚至会成为一座终年不被造访的雪山。多年之后,當儿子也位于父亲当年的处境,他也许会慢慢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这种理解并不足以融化多年积累下来的冷淡与疏离。日常生活中却鲜少有戏剧化的事件可以为这种和解推波助澜。
  而这部电影,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壮丽的仪式。主角父子之间存在着两大主要矛盾,一是陪伴太少,二是“你让我失去了妈妈”。儿子常年不愿意与父亲通话。直到儿子拯救地球的关键时刻,父亲忽然想起自己可以帮上忙,于是,他几乎是带着归乡的欣喜一般,驾驶着燃料奔向木星和地球之间的区域——儿子含泪大声阻止他,而他也终于说出了十几年都没有说出口的爱。这个年代的爱情常常因为负载了太多而显得不够单纯,也因为被研究和谈论得太多而略显疲惫。而父子之间的感情,倒是更为纯粹、深刻和有趣,但由于过于生活化,很难被艺术地呈现。电影里,伴随着那一场灿烂的火焰,那位父亲终于可以为天下的老父说出一句藏了半生的话——儿子,你爸爸我,是个英雄!我爱你!
  击中我的第三点,是迁移故土。这几年,家乡几乎所有亲戚、朋友、同学的住址都有了变化。我这种对老房子的怀旧,甚至也很难在长辈那里找到共鸣……我只能把自己不合时宜的念旧埋在心里。而《流浪地球》,则构建了一场夸张而彻底的迁移——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所有人都搬到地下城了。爷爷望着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说,他想念那个时候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家,奶奶已经为他做的葱花面……这样的台词即使是在电视剧中,都显得太平淡,但是在这里却恰到好处。在这个充斥着末日情绪的科幻场景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任何日常之物都自带光芒。感谢这一幕,让我那沉默的乡愁终于得以安放。
  王传生摘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佚名?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西瓜子的鏟屎官?我的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ALL?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越走越远了?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妈妈背着我去医院。  @安然?一种啥啥的啥啥之情从我的心底油然生起。  @罗夕?我相信,只要……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期刊
喵咪说:说到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很多同学会出于中西方表达差异或翻译的原因觉得不好读。但是了解一本名著背后的故事却十分有趣,也有利于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兴趣。  西方经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经典,为什么篇幅都很长?  这先得说一下19世纪写小说不算是賺钱的买卖,那时出版业远没有今天这个规模,读者也仅限于上流社会,写小说更多的是为了名垂史册,而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想靠小说赚钱实在太难了。  比如邦雅曼·贡
期刊
青山说: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词穷、词不达意,脑海话一堆,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的各种状况,更别说去说服别人这样高难度的事儿。且看作者是如何说服别人的。  生活中,至少有一半的场景是在说服别人。可以说,掌握了说服的技巧,就能占据人生的先机。如何正确有效地说服别人呢?给你介绍几种方法。  1.是“Yes and”,不是“Yes but”  说服他人一个有效的方法是“Yes and”:先表达认同,再展开说
期刊
青山说:鲁班、墨子,两位疑似山东老乡、先秦时期智商最逆天的大神,他们之间的对决,看起来不动声色,实际上暗流汹涌。  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而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非攻”,即反對不义的战争。而墨子实现自己理想的方法不是奔走呼吁,而是直接撸起袖子上。所以很多战争中用来守城的装备都是墨家的发明,成语“墨守成规” 就来源于墨家擅长守城的特征。  而鲁班恰好最擅长制造攻城的器械。一个是攻击达人,一
期刊
译:徐明中  文:[日] 村上龙    《恋爱永远是未知的》(1)    这是一个有关爵士酒吧的故事。但迄今为止,谁也无法确切说出爵士酒吧的详细地点。  这种爵士酒吧究竟地处何方?直到现在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在银座后面的小巷;也有人说是在六本木杂居大楼的地下室,更有人说是在纽约东面;有人说波士顿大学的校园里甚至悄悄地立着一块告示牌,那里盛传有座像岩手县一间同样门面的小酒吧,也有人说是在巴黎的圣日
期刊
写作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写什么,一个怎样写。作者自己有使命感,写什么胸有成竹,不需要来听我的意见,咱们要讨论的是怎样写,也就是写作的方法。我想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写文章当然也有方法。  讨论写作的方法,我主张从小处着手,心中一动时,三百字两百字把那一个“点”写出来。从点开始,眼耳鼻舌心意,你看见,你听到,你想起来,好像有人朝你的心上戳了一下,好像有一滴水滴在你的脖子上,这就是点。你心中一动,心中一软
期刊
小王子:走在朗伊尔城,大概很多人会感到惊讶,因为这里几乎没有孕妇与老人,绝大多数是身上洋溢着勃勃生机的青壮年。这似乎是这座小城充满活力的表现,可谁能想到,这是由严酷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也许你见识过很多不同的地域风情,但这个城市还是会令你感到不可思议。这座神奇的城市名叫朗伊尔,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距离北极点只有13千米。说是城,但实际上朗伊尔很小,只有两条街。  在这里,医院只是一个
期刊
青山说:《流浪地球》的火热,也引起了一部分观众对于科技、科幻的兴趣和研究。很多小伙伴质疑过科幻电影中不可思议的情节,是纯属幻想,还是真的可能实现。不妨,看看作者对于“磁悬浮”的解读。  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开始众筹周边产品了,其中一个悬浮地球造型的蓝牙音箱因为颇具未来感的造型设计备受关注。“磁悬浮”听起来是非常超前的技术,似乎多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等交通运输、航空航天领域,而实际上一些创意十足的悬浮
期刊
译:孙仲旭  文:[美] 林·拉德纳(Ring Lardner)  在不算很长的职业生涯里,他可称是个多面手,他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时美国最著名的体育专栏作家,至今在美国仍被认为无出其右;他创作了十几部音乐剧,写过无数歌曲;虽然他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却以其短篇小说获得了英美文学界中人如F.S.费茨杰拉德、H.L.门肯、埃德蒙·威尔逊、弗吉尼亚·伍尔夫、V.S.普里切特等人的激赏。后辈作家如海明威学习
期刊
小王子:阿丽塔的制作过程无疑是追求细节完美的过程,如果你贴近她的手指,甚至可以看到她的指纹。这显然是科技的进步,但也是几近苛求的结果。当我们有这样的精神时,很多事情大约可以做得很出色。  《阿丽塔:战斗天使》根据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漫画《铳梦》改编,故事讲述未来的26世纪,一个半机械少女残躯被医生依德捡回后重获新生,依德为她取名为阿丽塔。失去记忆的阿丽塔偶然间发现自己拥有超强的战斗能力,之后在接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