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使音乐学习成为一个愉悦的学习过程,把主角让给学生,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开辟一个环境,创造一个氛围,在这个舞台上必将会绽放美丽之花。”陈武校长的一番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音乐课堂?我带着困惑眼睛都不眨地看着陈校长,希望从她那里得到解答。今天,与陈武校长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对这个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一切为了学生,让出表现权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发现音乐的美,继而做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
长期以来,我为了使课堂有条不紊,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孩子们一直关注我。同时我也发现了课堂了无生趣,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听了陈武校长的讲座我有了想法: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课堂”中被激发。作为教师的我为何不大方点,让他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当学生陶醉于音乐当中,有些孩子手舞足蹈,有些孩子随之哼唱,课堂不免有些乱,我想,此时如果我说一句“乐感很不错”“节奏感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二、高度尊重学生,让出考试权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郭教授指出:“我们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教育,这将会使我们和孩子们拥有生命可以创造一切,也包括生命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包括想象的空间、自由交流的空间、合作的空间、表现的空间等,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思想,由于学生得到了高度的尊重,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他们以生命投入的方式进行学习,自然会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
我多年来的考试方法形式单一。要么“一歌定分数”,要么“一卷定分数”,让部分学生头疼不已。音乐学科有它的特点,并不是每个学生演唱、吹奏、乐理知识样样精通。有的学生卷子得了满分,而唱歌却考的不理想,有的孩子唱歌很好,乐理知识却勉强及格。陈武校长在这个问题上也与我们进行了探讨。她建议我们把考试变成音乐会,把“老师说考什么”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参加考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持续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鼓励学生表演形式可以更加丰富,边唱边跳,也可以小组、同学合作,只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要赞同。“考试”一词说成“音乐会”,这样学生更放松,自然会开心地接受、参与。陈武校长说:“生本课程倡导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主体性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去,去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尽量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查资料、小组讨论去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引导,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一把,这样,学生就会给你带来无限惊喜。
陳校长在培训中反复强调,老师要搭建舞台,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有学习能力,并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的学习和创造。刚开始虽然学生的表现有时不尽如人意,但老师一定要鼓励,就像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一样,虽然做得拙劣一些,但这是他自己的劳动,他自己的追求,他自己劳动成果的真实再现。
[思考]从培训中我体会到,激发兴趣不在于周而复始的训练,而在于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内在欲望。这是人的天性。作为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舞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定期评比活动,颁发奖状。期末结束每个人都有奖状,成绩最差的也有奖。建立开发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平等宽容、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实行生本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学生能不快乐,能不喜欢学校、喜欢课堂吗?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美,从而全面提升音乐素质。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那么音乐就将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中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王薇.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1.
一、一切为了学生,让出表现权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发现音乐的美,继而做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
长期以来,我为了使课堂有条不紊,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孩子们一直关注我。同时我也发现了课堂了无生趣,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听了陈武校长的讲座我有了想法: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课堂”中被激发。作为教师的我为何不大方点,让他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当学生陶醉于音乐当中,有些孩子手舞足蹈,有些孩子随之哼唱,课堂不免有些乱,我想,此时如果我说一句“乐感很不错”“节奏感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二、高度尊重学生,让出考试权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郭教授指出:“我们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教育,这将会使我们和孩子们拥有生命可以创造一切,也包括生命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包括想象的空间、自由交流的空间、合作的空间、表现的空间等,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思想,由于学生得到了高度的尊重,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他们以生命投入的方式进行学习,自然会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
我多年来的考试方法形式单一。要么“一歌定分数”,要么“一卷定分数”,让部分学生头疼不已。音乐学科有它的特点,并不是每个学生演唱、吹奏、乐理知识样样精通。有的学生卷子得了满分,而唱歌却考的不理想,有的孩子唱歌很好,乐理知识却勉强及格。陈武校长在这个问题上也与我们进行了探讨。她建议我们把考试变成音乐会,把“老师说考什么”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参加考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持续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鼓励学生表演形式可以更加丰富,边唱边跳,也可以小组、同学合作,只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要赞同。“考试”一词说成“音乐会”,这样学生更放松,自然会开心地接受、参与。陈武校长说:“生本课程倡导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主体性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去,去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尽量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查资料、小组讨论去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引导,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一把,这样,学生就会给你带来无限惊喜。
陳校长在培训中反复强调,老师要搭建舞台,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有学习能力,并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的学习和创造。刚开始虽然学生的表现有时不尽如人意,但老师一定要鼓励,就像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一样,虽然做得拙劣一些,但这是他自己的劳动,他自己的追求,他自己劳动成果的真实再现。
[思考]从培训中我体会到,激发兴趣不在于周而复始的训练,而在于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内在欲望。这是人的天性。作为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舞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定期评比活动,颁发奖状。期末结束每个人都有奖状,成绩最差的也有奖。建立开发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平等宽容、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实行生本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学生能不快乐,能不喜欢学校、喜欢课堂吗?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美,从而全面提升音乐素质。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那么音乐就将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中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王薇.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1.